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史复习整理.pdf

1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915607
  • 上传时间:2018-04-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8.4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史复习整理世界历史分期上古君士坦丁大帝 古代 313年—《米兰敕令》基督教合法化/ 4 世纪—建两个首都/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前后中古 [ 中世纪 ]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灭亡),建起横跨亚非欧的帝国,地中海局势转变/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 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社会向近代转型 近代[1903 年发明飞机 /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05 年相对论的提出/ 1914 年一战爆发/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918~1922 年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0 世纪现代1945年二战结束/ 1991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1989 年两德统一/ 21 世纪当代欧亚大陆民族 大迁徙375 年,来自东方的匈奴人向顿河流域的东哥特人发动进攻,触发了一场长达200 年的欧洲民族大迁徙浪潮1、匈奴的西迁北匈奴的一部分于公元91 年离开漠北,向西方进行了持久而漫长的迁徙西迁的北匈奴人首先进入乌孙,在西北的悦般地区停留约70 年。

      后受到崛起的鲜卑族的威胁,于2 世纪中叶西走康居至3 世纪中叶,可能因为受到贵霜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又被迫离开康居迁往粟特地区停留在粟特也近一个世纪后,约于350 年左右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从此匈奴人开始了在欧洲一系列的征伐扩张他们的西迁不仅席卷了中亚细亚,而且深入欧洲腹地北匈奴的一部分于公元91 年离开漠北,向西方进行了持久而漫长的迁徙西迁的北匈奴,人数约20 余万人;其余的约6o 余万人仍留居漠北西迁的北匈奴人首先进入乌孙,在西北的悦般地区停了下来公元105 和 106 年即东汉殇帝元兴元年和安帝延平元年,北单于曾遣使汉朝,请求和亲汉朝皇帝未予答复,从此北匈奴便不与汉通 北匈奴西迁之后,鲜卑崛起,据有匈奴故地,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2 世纪前半期,鲜卑对汉时降时叛,屡次攻打攻匈奴,成为漠北地区新兴的强大势力北匈奴受到鲜卑的威胁,不得不于2 世纪中叶放弃驻牧约70 年的悦般地区,西走康居因为这次迁徒征途险阻,所以只挑选了精壮善战者,老弱病残者仍留悦般旧地,其后残留部分为柔然所并迁往康居的北匈奴驻牧其地约一个世纪左右,至3 世纪中叶,可能因为受到贵霜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又被迫离康居迁往粟特地区。

      北匈奴停留在粟特也将近一个世纪,约于350 年左右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这时占有东欧黑海北岸和西亚一带的主要是阿兰人进入欧洲的匈奴,首先进攻阿兰人,两军激战于顿河之上结果阿兰人战败,国王被杀,国土被征服一部分阿兰人逃散,其余大部分人被并入匈奴4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历史家才有关于匈奴人的记载他们所说的匈人就是北匈奴的后代匈奴的西迁不仅席卷中亚细亚,而且深入欧洲腹地受到匈奴西迁压力的其他游牧和半游牧部族)波涛相逐,先后涌入亚欧大陆的农耕世界 、2、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徙汉魏之际,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支,史称“五胡”从东汉开始他们不断内附,逐渐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向农耕生活过渡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他们逐渐向南方农耕世界移徙魏晋统治者为了利用他们,又往往强制其迁居到内地至公元 3 世纪末,“胡人”南徒的人数已相当多内迁的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人达40 余万迁入关中的氐、羌族人达50 余万,占关中人口的半数距西晋首都洛阳最近的南匈奴人达3 万余落汉魏之际,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支,史称“五胡”从东汉开始他们不断内附,逐渐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向农耕生活过渡。

      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他们逐渐向南方农耕世界移徙魏晋统治者为了利用他们,又往往强制其迁居到内地至公元 3 世纪末,“胡人”南徒的人数已相当多内迁的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人达40 余万迁入关中的氐、羌族人达50 余万,占关中人口的半数距西晋首都洛阳最近的南匈奴人达3 万余落 .||游牧民族的南徙直接威胁着西晋的统治. 内迁各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强大的武装作为基础,相继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从4 世纪初至 5 世纪中叶,北方五个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游牧世界的居民在四、五世纪大规模向农耕世界迁徙,是在亚欧大陆普遍发生的现象,是两个世界长期交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内部矛盾所困惑的中国西晋王朝,在外族入侵的打击下于316 年灭亡东晋迁都建康,国土局促江南,与北方各族政权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进入南方的农耕世界,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后果另一方面又学会了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农耕地区定居下采的各部族,逐渐走向农耕化,他们也为农耕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3、嚈哒人的南迁嚈哒人是古代中亚的游牧部族之一,原驻牧于阿尔泰山以南至天山东部地区。

      公元4 世纪 70 年代,嚈哒人开始向南方迁徙,占领粟特地区5 世纪 20 年代,嚈哒人开始越过阿姆河入侵西方和南方彻底灭亡贵霜帝国打败波斯萨珊王朝,占领呼罗珊大部地区,建嚈哒国嚈哒至此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嚈哒人是古代中亚的游牧部族之一,大约起源于长城以北的蒙古草原,称为“滑国”,后迁至阿尔泰山以南至天山东部地区嚈哒人自称为“匈奴”,因其肤色较白,故也称“白匈奴” 其真正的族属莫衷一是公元4世纪 70 年代,嚈哒人开始向南方迁徙,占领粟特地区,即中亚一带6 世纪 20 年代,嚈哒人开始越过了阿姆河入侵西方和南方,首先征服吐火罗斯坦,迫使贵霜帝国残部寄多罗贵霜西移,贵霜帝国至此彻底灭亡嚈哒人随后于453 年大败萨珊王伊嗣俟二世,484年又杀波斯王卑路斯,占领呼罗珊大部地区,建恹达国,定都巴底延城,萨珊朝波斯被迫称臣纳贡嚈哒人在5世纪中叶战败波斯以后,随即南侵北印度,但被笈多王朝塞建陀笈多击退嚈哒人酋长头罗曼于499年进占中印度马尔瓦地区502 年,头罗曼之子大举进攻印度,并在北印度建国嚈哒至此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在东方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西部,与中国的北魏、西魏、北周,和梁朝都有交往,在西方和南方征服了萨珊波斯和印度大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的嚈哒人国家,但嚈哒的强盛为时不长。

      528 年,北印度王公联合起来击败了嚈哒约558—567 年间,萨珊朝波斯联合突厥人夹击恹达,其国灭亡,领土被瓜分,部众分散各地,遂渐与备族融合恹达人侵入波斯、印度以后,先后接受波斯和印度文化,信奉拜火教,后来也有改奉印度教的因其处于东西方、南北方商路交通的中心,境内商业繁荣,对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了桥梁的作用4、欧洲蛮族的迁徙“欧洲蛮族”指生活在欧洲农耕世界之北的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1 至 2 世纪, 帝国从北海到黑海,沿莱茵河——罗马边墙( 罗马长城 ) ——多瑙河一线的500 公里边境基本保持平静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偶有战争但总体相安无事3 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趋衰败,难以抵挡500 多万日耳曼人的渗入大批日耳曼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作为“同盟者” ,缴纳贡赋,戍守边疆;或以参军的方式,进入内地4世纪以后,罗马军队中的日耳曼人越来越多,甚至军团上层将领也有日耳曼人充任而后,日耳曼部落集团由和平渗入的方式,转为发动对罗马帝国全面的武装进攻大大小小的战争持续近一个世纪,476 年罗马帝国彻底被日耳曼人灭亡日耳曼部落集团由和平渗入的方式,转为自北海到里海,向罗马帝国展开全面武装进攻。

      哥特人越过多瑙河向东南进攻,构成全线总攻的左翼;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向高卢地区进攻,构成右翼;由多瑙河、莱茵河结合部直插帝国腹地的苏维汇人和汪达尔人构成攻势的中央部分此外,盎格鲁人和撤克逊人则徙渡海峡,向罗马帝国边陲不列颠发起进攻数路大军,在帝国境内纵横驰骋,横冲直闯,给予罗马军团和帝国统治以沉重打击378 年,罗马军队在阿德里亚堡战役中败于西哥持人,皇帝瓦伦斯战死疆场410 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震动了整个帝国455 年,汪达尔人再次克陷罗马5 世纪上半叶,汪达尔一阿兰王国(411 年) 、苏维汇王国 (411 年) 、西哥特王国 (419 年) 、勃艮第王国 (5 世纪中叶 ) 等大小蛮族国家将西罗马疆土分割殆尽,只有意大利和部分高卢地区还掌握在帝国手中5 世纪中叶, 匈奴人,在休整了半个世纪之后,由阿提拉统率 ,再次发起冲击, 杀向高卢,对罗马和新建的蛮族国家构成极大的威胁罗马与法兰克人、 勃艮第人、西哥特人联手抵御匈奴451 年夏,双方举行会战,各死伤十几万人,未分胜负后阿提拉又攻人意大利,蹂躏城乡 453 年,阿提拉病死,匈奴人遂定居在多瑙河下游476 年,蛮族出身的罗马将领奥多亚克在帕维亚举行兵变,废黜了在拉文那的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

      在意大利又出现了一个以奥多亚克为国王的蛮族国家489 年,狄奥多里克率东哥特人冲人意大利,经3年激战、占领几乎整个意大利493 年,狄奥多里克施诡计杀死奥多亚克,建起东哥特王国与此前后,又有一批蛮族国家出现,如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王国、不列颠的诸多小王国民族大迁徙、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的覆亡,使欧洲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游牧民族同周围文明中心的互相影响日益增进,是导致入侵的基本原因在许多文明中,游牧民被当作奴隶或雇佣军使用,而这一点常常是帝国京都内的军事政变或蛮族雇佣军的部落同胞入侵的起因游牧民族逐渐定居于帝国边境邻近地区,是导致入侵的另一因素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通常使人口增加,经济、军事力量增长;这种经济、军事力量,当帝国的弱点为入侵提供获胜希望时总是被采用侵略还常常是一个冲击力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最终结果中国长城前的失败,或蒙古富有侵略性的部落联盟的形成,往往使游牧民这支具有平缓的冲击力的队伍向西偏斜,最终形成了渡过奥克苏斯河、多淄河或莱茵河的蛮族入侵欧亚民族迁徙与文明重构1. 东亚文明的动荡与调整2 世纪中叶后, 以汉帝国为中心的东亚农耕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宁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其原因有:汉帝国内部各种社会矛盾普遍激化地主阶级、官僚集团与广大农民的矛盾对抗愈演愈烈,终导致184 年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大规模的战乱以及与之俱来的天灾,使百姓无以为生从 4 世纪初起,内迁的诸游牧民族不满西晋王朝的统治压迫,相继掀起反晋战争,形成中国局势动荡加剧的又一大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后的一个重要动荡时期,长达400 余年期间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处于停滞衰落之中但是,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中国封建文明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日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农耕文明的区域得以扩展其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再次,封建生产关系得以发展2. 西欧文明的重构西欧文明的发展格局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西罗马帝国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外来蛮族迁徙的冲击,西罗马帝国统治彻底灭亡日耳曼民族建立起许多蛮族王国中古封建社会基督教文明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的相互融合中,逐步形成首先,日耳曼人的到来引起了西欧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罗马式奴隶制被强行废除;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迅速解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其次,蛮族国家的建成,使西欧统治者的人种构成发生了变化。

      日耳曼贵族成为西欧统治阶级的主体第三,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迁至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乡村帝国晚期的严重危机和日耳曼武装迁徙,使濒临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遭到严重破坏,地中海沿岸各地在日后几个世纪中,又陆续遭到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的侵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