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心理学资料.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shaoy****1971
  • 文档编号:110094591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心理学的定义:(1)美,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美,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及隐含的存在影响2.侧重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1925):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的解释.3.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美,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勒温: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因素群)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情景、过去经验及个体人格特征相关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个体间相互作用。

      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群体: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气氛,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风俗,时尚,阶层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简史一 哲学思辨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苏格拉底和伯拉图:人性有遗传的影响,也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后被康德(德)和卢梭(法)发展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决定.后被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和霍布斯(英国)发展.二 经验描述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1.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人类本性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1859):《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谢夫勒(1875):提出社会心理学冯特(1920):《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模仿律》;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列朋《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母爱,亲和,控制,服从,创造,建设—亲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生活.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 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 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特里普利特(美),莫德(德),奥尔波特(美),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瑟斯顿,李科特:态度测量;谢里夫:游动效应;莫利诺:社会测量法;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二战之后:领域宽;理论多元化;应用研究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一 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制订计划,评估道德可接受性;研究前,征得同意;研究中保护被试;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资料保密;不得建立研究工作之外的关系二研究方法(一)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收集资料的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二)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三)调查法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和说明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目的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收集资料的方法1 特点:互相影响的过程;具有目的性2 分类: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直接和间接访谈3 过程与技巧:准备;接近被访谈者;应对拒绝;谈话与提问追问技巧:说明式追问;详尽追问;系统追问;情感反应追问;正面追问问卷w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收集资料的研究 方法w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w 分类:结构式与无结构式;发送,访问及邮寄问卷w 问卷构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变量;结束语;计算机编码w 设计原则: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非暗示性;适度规模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 社会学习理论w 通过学习机制解释人们社会行为形成和变化w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和华生w 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w 米勒,多拉德:用学习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w 班杜拉和沃尔斯塔:提出社会学习理论w 学习的机制:w 联想:经典条件反射.人类可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w 强化:行为后的奖励或者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或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w 模仿:人类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学习某种态度或者行为w 观察学习:w 注意:人在示范性因素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吸收什么w 保持:模仿发生的前提.依赖表象和言语编码 .w 动作再现:将已经编码的符号表象转为相应行为w 动机:观察向行为的转变动因.包括:w 外部强化:w 替代性强化:示范行为受到强化而产生自身的强化作用w 自我强化:依据个体所建立的标准,信念或预期进行内部语言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的不足• 强调行为决定于过去的经验,忽视当时的情景• 倾向于将行为归因在外,忽视个体对当时情景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关注外部行为的解释,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二 社会交换理论w 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霍斯曼.w 假设:客观上存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w 寻求最大奖赏,快乐w 尽少付出代价w 避免痛苦w 社会交换规律:当收入(报酬)-成本>0,则会有利润.w 报酬和成本包括:体力与时间的消耗;放弃享受;忍受惩罚和精神上的压力等三 精神分析理论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意识与潜意识;利比多;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生本能和死本能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id)人格中的原始成分,不易把握能量库”、“火山下的岩浆”w 在无意识中表现,寻求本能欲望的释放和满足w 遵循“快感原则”w 遵循初级思考方式(primary thinking process):幼儿水平的思维初级思考方式的特征:w 对事物的评价以欲望为标准(常好幻 想),不考虑逻辑关系;w 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w 常直接用行为动作来表示需求及情绪情感;w 情感水平分化低,非好即坏,非爱即恨自我(ego) w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w 儿童能够区分自身和外界时出现w 功用:对外适应环境要求;对内调节本我驱力及宣泄泄洪闸”延迟作用w 控制与调节的能力与防御机制有关(心理成熟水平)。

      w 活动区域:部分意识范围,部分无意识的遵循“现实原则”遵循次级思考方式(secondary thinking process):成人思考方式w 评价事物以现实(客观)为依据或参考;w 逻辑思维,考虑因果关系;w  用语言来表达思想;w  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超我(superego):理想自我,良知,良心w 遵循 “道德原则”w 人格中的监控机构 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w Libido(性力)的投注和转移3.新精神分析(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w 人格由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男女之间的差别是文化因素决定的;后天因素在精神病中的作用:;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ª基本焦虑---后来生活中未摆脱---神经性焦虑---防御¡ª趋向他人;避开他人;反对他人---反复使用¡ª固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四 符号互动理论1 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中的一部分w 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w 特别重视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w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2 基本假设:w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为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w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w 个体应付所遇到的事物时,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四 符号互动理论3 主要观点.w 米德在《心智,自我和社会》,《mind,self and society》1902)中认为,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他们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三者的形成与发展以使用符号为前提w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w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过程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w 行为并非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w 个体行为受到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w 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w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节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一 社会化的概念: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二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学校:掌握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遵守社会规范(教育;舆论力量)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4.培养社会角色三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w 人类的生活依附期:13-25年;接受广泛教育的可能性;家庭;学校;社会;人类的遗传素质w 人脑;100亿个神经细胞四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五 社会化的分类 (一)语言社会化1.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的前提2.包括语词、语音和其他意义符号3.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4.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二)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学会按照自己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1.性:生物学方面的差异2.性别:人格方面的差异3.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性别的期待(三)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认知部分;2.道德情感:正义感;劳动情感;3.道德行为:意志(四)政治社会化: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掌握相应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的过程1.国家形象阶段:国歌;国旗;领袖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抽象观念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国际舞台国际责任第二节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源于戏剧20世纪30年代引入社会心理学;米德:互动中形成的角色理论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研究和解释个体行为及规律二 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获得方式):2.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规范化程度);3.功利型角色和表新型角色(功能);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心理状态)三 角色扮演和角色失调: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第三节 自我、身份与自尊一 自我 (一)概念: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w 主我:认识的主体,主动的自我动力w 客我:认识的对象被观察者制约自我活动w 镜我: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生理自我:个体对躯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Unit2 Health and Fitness语法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ppt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因式分解(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正方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实数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压轴专练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综合测试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原卷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