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歌格律之对仗课件.ppt
2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典诗词格律,对仗,古典诗词格律对仗,1,对 仗,对仗是指按照语音的平仄和语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是我国诗歌独有的富有魅力的格律元素它可以构成诗歌语言结构上的整齐美、均衡美和声韵上的音乐美,使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加鲜明,更有张力构成对仗的诗句往往是诗歌最关键的部分,决定着诗歌写作的成败优劣所以,学习诗歌写作应该注意努力学好对仗对仗一般要求于律诗,但是因为独具魅力,后来也被绝句推广使用只是,绝句里没有律诗里的要求严格我们主要地讲解律诗里的对仗对 仗对仗是指按照语音的平仄和语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2,1、对仗的基本要求,(1),平仄声相对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2),词性相对上下句相对的词语一般是同类词,词类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但是,有的词类如名词,里面又有许多小项,在对仗的时候,往往需要按照这些小项去对偶3),语法句式相对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等,句子结构和节奏也相同如“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1、对仗的基本要求(1)平仄声相对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3,小项相对诗句举例1,天文对: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张巡闻笛颈联),时令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地理对: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颈联),地名对: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上诗颔联),宫室对: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李商隐晚晴颈联),植物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颈联),动物对: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颔联),形体对:上例小项相对诗句举例1天文对: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张巡闻,4,小项相对诗句举例2,人事对: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颔联),人名对: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颔联),方位对: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上诗颈联),数目对: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颔联),颜色对:观客,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首联),虚字对: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刘长卿新年作颈联),此外,还有,器物对、衣饰对、饮食对、文事对、史事对、人伦对、代名对、干支对、叠字对、联绵字对,等等小项相对诗句举例2人事对: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5,工对和宽对,词类、小项相对的叫做工对,词类相对小项不相对的叫做宽对。
但是有的词语虽然不同小项或类别,用做对仗,习惯上也叫工对,如人们习惯上用地对天,以酒对诗,以不对无等工对和宽对词类、小项相对的叫做工对,词类相对小项不相对的叫做,6,律诗对仗二忌,忌合掌一联两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至两句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如“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忌雷同方式两联句式无变化,呆板滞涩应该有所变化前联句式是二二三,后联不妨变成二二一二,前联是二二一,后联不妨变成二一二节奏如果不能变化,就变换一下语法结构如前联动词在地二个字,后联则不妨放在其它位置上前联第三字用虚词,后联第三字就不妨使用实词例举王维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不能一味地求工,否则就会束缚思想,容易造成合掌或流于纤巧工对和宽对可以结合使用律诗对仗二忌忌合掌一联两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至两句意思完全相,7,2、对仗类别,(1)工对和宽对,已见前述另外,句中自对二又相对的通常也叫工对如“,笛声喧汉沔,歌曲上云霄,”,“,人稀地僻巫医少,夏旱秋霖瘴疟多,2、对仗类别(1)工对和宽对,8,(2)当句对和隔句对,句中自对叫当句对,词类相同而平仄声不一定相对如,郑珍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隔句对指的是律诗两联之间的对仗上联第一句与下联第一句对,上联第二句与下联第二句对如,杜甫哭苏少监,:,得罪台州去,时违弃硕儒侈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再如,江淹贻哀常侍,:,昔我别秋水,秋月丽秋天今君客吴坂,春日媚春泉其实,早在诗经里就有隔句对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当句对和隔句对句中自对叫当句对,词类相同而平仄声不一定,9,(3)借义对与借音对,借义对指的是借字词含义里它义而构成对仗如,“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苍龙因“玄”有“黑”义,所以借来与“白”相对借音对指的是借字词的谐音二成对如:,“厨子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来与“鸡”相对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楠音同男,借与母相对;,“竹叶于人既无份,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为酒名,借叶音与花相对3)借义对与借音对借义对指的是借字词含义里它义而构成对仗10,白 法,佛教语一切善法的总称唐 王维 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诗,:“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赵殿成 笺注,:“释氏以恶法为黑法,善法为白法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復皇国而御宇,尊白法以教人。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兹復罢著书,梵译专讨论;頽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白 法佛教语一切善法的总称11,(4)正对与反对,正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意思并立,不分主次,不相连贯,又称并肩对如杜甫春日忆李白里有,:“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里有,:“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骤落花反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全部或部分意思相反,常用反义词来做,又叫反比对如李商隐无题里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杜甫复愁里有,:“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4)正对与反对正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意思并立,不分主次,不相,12,(5)流水对和映比对,流水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一意贯通,如一道流水,不能颠倒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映比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意思相映比,有主次之分,一为正意,一为旁衬如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空流闻笛,:“云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5)流水对和映比对流水对指的是对仗的两句一意贯通,如一道流,13,(6)错综对,为了平仄、语义的适宜,把相对的部分错开来形成的对仗如温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6)错综对为了平仄、语义的适宜,把相对的部分错开来形成的对,14,(7)交互对,旧时诗句以属对工整为贵,上下句中不能用相同的字构成对仗但是,如果把两组相同的字分在两句中交互使用,前后易位而成对仗,则成为交互对如,“君忆我,我思君周朴秋夜不寐寄崔进士,: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元稹别乐天,:,君应怪我流连久,我欲与君别亦难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钱载到家作,:儿时我母教儿地,母若知儿望母来7)交互对旧时诗句以属对工整为贵,上下句中不能用相同的字构,15,3、对仗的推广使用,一般说来,对仗使用在律诗的中二联,但是因为其形式的精美,有独特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所以往往北诗人们推广使用于绝句和律诗的其它各联3、对仗的推广使用一般说来,对仗使用在律诗的中二联,但是因为,16,绝句使用对仗的情况,首二句使用对仗首二句使用对仗又叫对起绝句首句不入韵时,适合对仗同时,由于五言绝句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七言绝句以首句入韵为常,所以五言绝句首二句对仗比较常见,而七言绝句首二句对仗的比较少见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也有首句入韵而又与第二句构成对仗的情况,只是两句末尾字都是平声,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了如令狐楚从军行:,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绝句使用对仗的情况首二句使用对仗首二句使用对仗又叫对起绝,17,后二句使用对仗的情况,后二句使用对仗也叫对结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复愁:,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五言绝句机和七言绝句后二句对仗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对结不易,尤其是并肩对,往往给人以未终篇之感所以绝句末尾二句的对仗一般多使用流水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审言渡湘江:,独怜京国人南蹿,不似湘江水北流后二句使用对仗的情况后二句使用对仗也叫对结如,18,四句全对仗的情况,比较少见,七言绝句尤其少使用整首对仗,使得全诗严整对称而不失之板重松散,兼具流动飘逸之姿,实非易事,但是的确有人能够使用好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绝句,四句全对仗的情况比较少见,七言绝句尤其少使用整首对仗,使得,19,(2)律诗的推广对仗,首联也对仗用于首联不入韵时与五言绝句对起多于七言绝句一样,五言律诗对起也多于七言律诗。
例举如下:,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温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尾联对仗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2)律诗的推广对仗首联也对仗用于首联不入韵时与五言绝句,20,四联全对仗,这比绝句全对仗更少见,所见到也是五言律诗如李商隐陈后宫:,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稚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忧四联全对仗这比绝句全对仗更少见,所见到也是五言律诗如李商隐,21,排律或长律的对仗,律诗中还有一种叫做排律或长律的,与一般律诗相同的是,首尾二联不用对仗,中间可以增加若干联,不过所增加的各联必须对仗,且前后两联之间必须相粘全诗可以有六韵、八韵、二十韵乃至百韵以上一韵为一联二句,二十韵排律就是除首尾两联之外,中间十八联都要使用对仗且做到粘如,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元稹春六十韵,,文繁不举排律多为五言,七言者极少,更少传诵之作排律或长律的对仗律诗中还有一种叫做排律或长律的,与一般律诗相,22,唐后古体诗的对仗,古体诗本来是不讲平仄的,唐以后,由于受到律诗的影响,也有完全合乎声律的对仗的使用。
如,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杜甫兵车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后古体诗的对仗古体诗本来是不讲平仄的,唐以后,由于受到律诗,23,关于“作对仗以不类为类”和“因难见巧”,诗歌对仗有,难易优劣,之分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指的是不用事的对仗,事对就是使用典故的对仗;正对指的是事异义同的对仗,反对指的是理殊趣合的对仗关于“作对仗以不类为类”和“因难见巧”诗歌对仗有难易优劣之分,24,关于“作对仗以不类为类”和“因难见巧”,钱锺书在谈艺录,里说,:“律诗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譬如媒婆说和姻缘,往往,“亦须挹彼注兹,以求铢称两敌这就很难了如,贾岛(浪仙),有两句诗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晏元献(殊),有句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谓,“始得上句,弥年无对”关于“作对仗以不类为类”和“因难见巧”钱锺书在谈艺录里说,25,关于“作对仗以不类为类”和“因难见巧”,也有勉强凑对而又能因难见巧的。
谈艺录,:“因窄见工,固小道恐泥,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