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201257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平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平等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平等只是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而平等和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是 17、18 世纪由欧美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最先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政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口号和旗帜但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具有其本身不可突破的狭隘性、虚伪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平等实践也就具有某种片面性和不彻底性,而这种虚伪性和不彻底性则孕育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科学创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民族 平等第一节 平等与民族平等 一、平等的源起 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平等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赋予其不同的内容 人类最早的平等观念产生于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奴隶制度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会因为社会地位、出身、公民身份、财产等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被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所思考和批评,从而导致了平等观念的产生如公元前 6 世纪梭伦就曾说过:“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也第一次提出了“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柏拉图则在其《理想国》中提出男女应该平等而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详细阐述有关平等思想的人,他提出相类似的事物应该受到相类似的对待,不相同的事物应该依据它们的不同而予以不相同的对待总体来说,古希腊的平等观主要内容集中于批判奴隶制度、男女不平等以及希腊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不平等 到了古罗马时期, “平等”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观念和思想被舆论而存在了,它在有限的范围内进入到了司法领域 中世纪的“平等” ,由于宗教神学占据着社会生活中一切事务的首位,这一时期的平等主要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已经明显背离平等的本质内涵而沦为实质上的不平等 到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平等”成为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口号, “平等”一词获得了空前的主张与阐释比如,荷兰思想家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设想的最好的民主制度国家就是“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英国“平等派”代表人物约翰•利尔本主张,人人生而平等,都应该享有自由权利,一切特权都应该废除;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反对“君权神授”之说,认为国家权利来自人民,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法国的卢梭则认为,私有制和国家是导致不平等的社会根源;美国的《独立宣言》更是第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民族平等的提出 民族平等概念是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过程中随着平等要求的提出而产生的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平等的口号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并且与力图通过民族运动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因而,必须使操着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民族国家的形式统一起来,同时清除阻碍这种语言发展,清除阻碍把这种语言用文字固定下来的一切障碍,从而保证商品贸易周转能够适应资本主义要求,并且真正自由、广泛地流通和发展民族国家因此成为实现民族的统一与强大,并且保障每个民族成员的安全和利益的主体,从而也成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必要条件在此过程中, “民族”这一概念因而得以被普遍而广泛地应用,逐渐被资本主义学者赋予确定的含义而资产阶级也在要求平等的基础上随之提出了要求“民族平等” ,并且与“平等”一同成为其政治口号发挥舆论支持的作用,成为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旗帜,也成为资产阶级制定政策和进行政治运作的一个基本依据 第一次直接提出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这个口号是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它是由美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杰弗逊起草的。

      《独立宣言》以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行使自然法则以及上帝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和独立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为开篇,历数了英国剥夺北美殖民地人民各种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罪恶统治,宣称北美民族拥有独立自由的权利成立自己的国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资本主义民族平等的特征及缺陷 民族平等是 17 世纪开始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针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而提出来的战斗口号,具有反对封建制度,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尽管在形式上、法律上承认民族平等,但实际上仅限于资产阶级范围之内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平等的口号已成为资产阶级掩盖阶级矛盾、保护本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与文化相对观困境解读 欺骗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工具,因而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第一,资产阶级只在口头上、形式上,或在法律条文上承认民族平等,这种平等实际上只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被压迫民族不可能同压迫民族一样取得平等地位。

      第二,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平等因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资产阶级享有各种特权,除压迫本民族的劳动人民外,还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与剥削如 1776 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宣布天赋人权是平等的,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但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平等权利,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享有第三,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平等口号,掩盖阶级矛盾,欺骗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平等观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早期采用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关于民族的定义得到了扩展与完善,认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涵 第一,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从一个国家来说,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说,世界所有民族一律平等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民族一律平等 第二,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完全平等,而且在经济上完全平等,还要在文化上完全平等,以及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内完全平等 第三,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不仅在执政党的党规及国法中要有民族平等的明确规定(纲领政策、法律),而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和保障,还要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照顾、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并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具有科学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是在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就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而言,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提出的平等口号无疑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平等观念的科学内容的确立,卢梭之力起了一定的理论作用,在大革命以及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同时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它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映中产生的,它从这种平等要求中吸取了或多或少正确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成了用资本家本身的主张发动工人起来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 ”列宁则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按资产阶级民主的本性说来,关于一般平等问题,其中包括民族平等问题的抽象的或者形式的提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所特有的 “其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是符合资产阶级利益需要的,他们的平等观是在承认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的合理性前提下而言的,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 ,是造成现实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社会根源,这种平等或者民族平等只能是法律上的、形式上的,因而是缺乏真实性的,它被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保护其阶级私利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思想成果,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和民族平等观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与其承认各民族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这一过程中的作用,遵循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直接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 “我们越是深入地追溯历史,同出一源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点,也就越来越消失 ”“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 ”“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民族,不论大小,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其他任何民族同样重要的 ”以上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基本观点,不仅揭示了人类同源的历史,而且是认识民族大千世界形成、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也是建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基础而从人类社会文化的角度说,多民族共存,实际上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就如同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世界的意义一样因此,作为人类社会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每个民族不论大小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都为人类的整体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因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参考文献:1.亚里士多德. 雅典政制. 上海:三联书店,1957. 2.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5.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6.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8.金炳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9.汪春燕. 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实践研究[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赵利生. 民族社会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姓名:韩索菲亚学号:113003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