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
22页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对全市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 1、党政人才队伍现状到2022年底,全市共有党政人才6546名,其中:从职务结构看,地厅级30名,占 0.46% ;县处级502名,占7.67% ;科级3324名, 占50.78% ;科办员 2690名,占41.2022%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62名,占0.95%;大学本科1365名,占20.85%;大学专科3127名, 占 47.77%;中专及以下2022名,占30.4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39名,占37.26%;36岁至45岁的2412名,占36.85%;46岁至54岁的1353名,占20.67%;55岁以上的342名,占5.22%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到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705名,其中:女8164名,占24.96%;少数民族1472名,占4.5%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868名,占2.65%;中级职称8066名,占24.66%;初级职称21475名,占65.66%;未评聘职称人员2296名,占7.02% ;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9:25。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27名,占0.08%;大学本科生3369名,占10.3%;大学专科生1222022名,占37.3%;中专及以下17100名,占52.29% ;本科 、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为1:3:5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15811名,占48.34%;36岁至45岁的9652名 ,占29.51%;46岁至54岁的5664名,占 17.32%,55岁以上的1578名,占4.83%从行业分布看,事业单位 28981 名,占88.61%;企业单位3724名,占11.39%(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360名,占36.52%)从职称系列看,教学人员21080名,占64.45%;卫生技术人员3568名,占10.91%;农业技术人员1837名,5.62%;工程技术人员1582名,占4.84;经济人员603名,占1.84%;其他人员4035名,占12.34%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到202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企业中共有经营管理人员3577名,占职工总数的2.32%,其中:国有企业 1338 名,占37.41%;非公有制企业 2239 名,占62.59%研究生2名,占 0.06%;大学本科学历167名,占4.67%;大学专科学历 888 名,占 24.83%;中专及以下学历 2520 名,占70.45%。
35岁以下的 1742名,占 48.7%;36至45岁的1230名,占34.39%;46至54岁的 532名,占 14.87%;55岁以上的 73 名,占2.04%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整体素质在不断壮大提高,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党政干部队伍的数量稳中有降随着机构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机构精减、编制压缩、人员精干、效率提高,党政干部队伍从2022年的6797名,减少到2022年的6546名,减少了251名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总量在不断增加2022年,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339名,到2022年底,增加到了32705名,净增7366名,年均增长率为3.71%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比例由2022年的13.5%上升到2022年底的14.4%;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由 2022年的 1.4% 上升为 2022年底的1.54% 3、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加2022年,全市共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03名,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484名,到2022年底,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8名,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066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由2022年的23.23%上升到2022年底的27.32%,增长了4.2022个百分点。
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由2022年的35.8%,提高到了2022年的69.57%,提高了33.77个百分点2022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只有一名研究生,到2022年底发展为27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比例由2022年的32.38%上升为2022年底的47.68%,增长了15.3个百分点 4、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2022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45岁以下的人员共25463人,占总数的77.85%,基本形成了以45岁以下人员为主体的格局55岁以上的人员只有1578人,占4.8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7.7岁 5、专业技术人员在市、县、乡三级的总体分布基本合理,形成了宝塔形结构到2022年底,市属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829名,占8.65%,县区直属单位10811名,占33.06%,乡镇级单位19065名,占58.29%,市、县、乡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4:7,成宝塔形结构,形成了专业技术人员三级服务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范围,延伸到了全市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和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站所院校 6、专家队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到目前,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2名,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名,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2名,在全省十四个市、州、地中,分别排在第6 、第5和第2位另外,还有96人被确定为市级学术技术骨干,94人推荐入选市级创新人才工程 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了29.56%,在全市各级各类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精干高效、政治素质良好的经营管理人才 8、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向前发展,到 2022 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60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596名,占43.82%;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82名,占6.03%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尽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1、靠市场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人才配置仍主要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手段,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尚未形成,进出口扎得过紧,人才无法在单位、部门、行业间有序流动。
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有时受各方面的制约进不来,用人单位不需要的人有时又堵不住,造成了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人浮于事 2、现行管理体制不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一般职工在单位之间很难流动,缺乏生机与活力;在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工作中,重评轻聘,重待遇轻管理,评聘合一,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一个人有了职称,就有了职务,随之也就有了待遇,不少人“职称到手,工资不愁”尤其是部分评聘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更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上失去了目标,工作上失去了动力,即使工作一般,领导也无法解聘降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其他人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 3、人才的开发与使用缺乏整体性与统一性全市尚未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指挥、步骤协调、有序实施、各行业共同参与、全社会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人才开发与使用带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全局性,没有形成合力,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 4、一些用人单位短期行为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人才的使用上,大家都口口声声大讲特讲人才的重要性,一旦具体的人才来了,又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一方面过分拔高学历档次要求,而另一方面因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却又降低用人标准,把学有专长 的人才拒之门外,却让素质低,又没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占据岗位,形成了能干事的人没有岗位,有岗位的人又干不了事的局面。
5、现有人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2022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口的1.54 %;农业技术人员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2 %,农村每万人中有技术人员10人,全市平均每1.2万亩耕地和草地有一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0.82万亩林地只有一名林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1%,近几年,由于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22年,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2022年减少了54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减少了498名非公有制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很低,只占职工总数的0.89%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68名,仅占2.65%,而且部分高职人员知识老化,所具有的技能和水平与该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主持高新技术项目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3396人,只占10.38%,平均每万人中只有17名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就更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未受过现代工商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 6、专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平衡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农业技术人员占5.62%,卫生技术人员占10.91%,教学人员占64.45%,工程技术人员占4.84%。
教学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农业和科研人员所占比重过小近年来,全市农业高级人才的数量还有减少的趋势在行业分布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88.61%分布在事业单位, 而国有企业只有2363名,仅占7.22%,非公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60名,只占4.16% 7、高级人才年龄偏大,分布失衡我市现有的3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已有18名退休,占了56.3%国有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已由2022年的14名减少为现在的9名,五年之内将有一大批高级人员陆续退休,如不及时抓紧选拔培养,人才断层将无法避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市直单位382名,占了44%,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乡镇一级只有35名,仅占4.03% 8、人才使用效益较差,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受设备、经费、项目、课题及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现有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不少人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造成人才的浪费如市上农林水牧的几个中心,普遍反映大的项目轮不上,小的项目挨不着,技术人员苦于没事可干,没钱干事,心情十分苦闷据问卷调查,能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的占48.3%,部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占46%,不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占5.4%。
在人才的安排使用上,程度不同的存在用非所学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被非专业人员所占据,而学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又无岗可上 9、用人环境不良,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是由于社会、单位甚至个别领导特别是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缺乏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关系用人、亲情用人的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还很严重现有人才感到工作空间狭小,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对前途丧失信心在“我市现有人才政策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如何?”的一项问卷调查中,认为好的只占2.69%,一般的占84.4%,差的占12.9%二是由于我市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制定比较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活人才不仅外地的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而且对自己的人才也缺乏吸引力,高层次急需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存在2022—2022年,从我市调出科技人员541人,调入仅217人,且调出人员绝大多数为骨干力量民勤县教育系统2022年以来外流高中级教师46人,古浪县外流教师30名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2022年,我市共向全国各普通高校输送学生27041名,到目前,毕业后回到我市的仅9753名,只占36.07%民勤县从2022—2022年,考入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