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洪水计算分析.doc
10页《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表 3.1.2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地面灌溉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50〜75以水稻为主70〜80本干旱地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以旱作为主70~80以水稻为主75~85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旱作为主75~85以水稻为主80~95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表 3.3.3 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建筑物级别12245防洪标准(重现期a)100~5050~3030~2020~10103.3.3 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 5~10a 确定附录C排涝模数计算C.0.1 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Q=KRmAn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3/s ・km2)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K――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N――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K、m、n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864T 5 -1)式中q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3/s ・km2)d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T——排涝历时(d)。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 50km2参考湖北取值,K=0.017, m=1, n=-0.238, d=32.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P - h - ET'-F86.4T(C.0.2 - 2)式中q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3/s • km2)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mm)片 水田滞蓄水深(mm)ET' 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般可取3〜5mm/dF 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般可取2〜8mm/d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 10km2h1=hm-h0 计算 hm、h0 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1. 续灌渠道流量推算( 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0.667aAeQ =—3600tn式中:a ――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A――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e――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地 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最大13mmt――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一一渠系水利用系数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amA3600Ttn 式中:m――作物需水量紧张时期的灌水定额,m3/亩。
T――该次灌水延续时间,天第四节:(二)排水流量(1)、(2)前面两种计算公式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3)丘陵山区:a. 10km2
h 在全面汇流时代表相应于t时段的最大净雨,在部分汇流时代表单一洪峰的净雨, mmF 流域面积,km2ot——流域汇流历时,hm――汇流参数,见下表4.5-4;L 沿主河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J――沿流程的平均比降表 4.5-4 小流域下垫面条件分类表类 别雨洪特征、河道特性、土壤植被调节简单描述推理公式洪水参数m值9 =1~109 =10~309 =30~90I北方半干旱地区,植被条件较差,以荒坡、梯田或少 量的稀疏林为主的土石山区,旱作物较多,河道呈宽 浅型,间隙性水流,洪水陡涨陡洛1.0~1.31.3~1.61.6〜1.8II南、北方地理景观过度区,植被条件一般,以稀疏林、 针叶林、幼林为主的土石山区或流域境内耕地较多0.6〜0.70.7〜0.80.8〜0.95III南方、东北湿润山丘区,植被条件良好,以灌木林、 竹林为主的石山区,或森林覆盖率答40%〜50%,或 流域内多为水稻田,或以优良草皮为主,河床多砾石、 卵石,两岸滩地杂草丛生,大洪水多为尖廋型,中小 洪水多为矮胖型0.3~0.40.4~0.50.5~0.6IV雨量丰沛的湿润山区,植物条件优良,森林覆盖度可 高达70%以上,多为深山原始森林区,枯枝落叶层 厚,壤中流较丰富,河床呈山区型,大卵石,大砾石 河槽,有跌水,洪水多为陡涨陡落。
0.2~0.30.3~0.350.35~0.4说明:本表可作为无资料条件下确定m值的参考,表中e-L/Jl/3 L、J定义冋上2•坡面汇流计算(P174)山丘区洪峰流量计算:Qm=0.278(Sp-1)F 式中:Qm——相应于某一频率的洪峰流量,m3/s;Sp 设计雨强,即1h的雨量,mm/h;F 坡面面积,km2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水利厅编,1983)第五节雨洪基本计算式综合推导及其选定径流系数C法模式(适用汇水范围:1 Okm2 J 主河道比降KH =H ——设计频率P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p 24 24PC――相应于t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应用计算步骤:①先用简化式算出Q ,再计算汇流时间t pnT 〜0.278 •F 0.32Y • J 0.09 • f 0.131Q0.25pn(3 - 7 - 4)②由汇流时间t是在,1 P34表(3-7-2) (Vp)统计表重现期F (km2)雨区多雨区一般雨区较少雨区少雨区十年1010.38.476.85.233013.811.49.147.04三、标准计算式的简化雨洪计算基本公式简化式(一)25km2 或者用上述两式作出的专用换算系数表,见附表(十三)、(十四)P79、80页③标准流量的换算式:Q 沁 r • Qpn Qpn pn 均《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 —小汇水流域部分(贵州省水文总站——王继辉)2. 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1) 当 25k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