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PPT课件.ppt
125页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 序 言课程意义-全球化时代,国际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课程是我院唯一以国际组织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去国际组织工作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选择 教学目的 1.积累国际组织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逐步培养研究国际问题的方法 3.扩大视野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一、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国家之间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共同达成的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常设性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IGOs),广义上还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INGOs)本课程主要研究政府间国际组织二、国际组织的基本特性 -国际组织的参与者是国家而非自然人 -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而非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 界政府 -与国际会议不同,国际组织设有常设机构,具有相对的持 续性和稳定性 -依据国家间的正式协定 -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单独意志 -合作职能三、国际组织的结构与表决制度u 结构-议事与决策机构-执行与主管机构-行政与管理机构-辅助与工作机构-司法机构u 表决制度v-全体一致同意制(principle of unanimity rule)v-多数表决制(principle of majority rule)v-加权表决制(weighted voting system)v-协商一致(consensus)四、国际组织的会员v-完全会员:出席会议权、评论、建议权、表决权、选举和被选 举权v-准会员:主要针对非独立国家的非自治领土,无投票权(世界 卫生组织)v-部分会员: 成为某些国际组织下属机构的正式成员的非成员 国,如汤加和瑙鲁在成为联合国 的会员国之前已成 为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成员。
在联合国,部分 会员不能出席联合国大会有的国际组织则规定部 分会员不能参加该组织的选举v-观察员:可以出席有关会议,但无表决权五、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国际组织具有国际人格,即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此,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之一国际组织拥有以下主要权利:-缔约权-对外交往权-承认与被承认的权利-国际索赔和国际责任-继承权(职能、法律行为、职员、财产)-召开国际会议的权利-其他权利,如颁发旅行证件等六、国际组织与国家的区别n国际组织不是国家,不具有国家所具有的要素:领土、主权、政府(含军队)、人民联合国可能是例外,它拥有武装力量的权利,对某些领土的管辖权,如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以及对其工作人员的职能性保护)n国际组织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完全的 例如,国际组织的对外关系不可能履行所有国家间的外交职能,其对外关系仅限于其职能范围内的特定领域成员国有权向国际组织派遣常设代表,但可以拒绝国际组织在其领土上设立代表处,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权利国际组织颁发的旅行证件在效力上也与国家颁发的护照有所不同国际组织对其工作人员的刑事犯罪,最重也只能将其开除。
n地位和影响不同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结论:国家是具有完全国际人格的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 国际组织是具有一定国际人格的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组织形成的要件v世界必须分成若干国家(民族国家)v国家之间联系交往比较频繁v国家对因交往中产生的问题有解决的愿望二、十九世纪的国际组织v国家间组织,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形成于19世纪v形成背景: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标志着多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出现,同时开创了国家间通过大规模国际会议的形式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先例 -1760年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西欧生产力的极大飞跃,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 -由于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原料和殖民地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事频仍,破坏巨大v19世纪国际关系出现大潮流,最终孕育出了国际组织: -政府间国际会议不断发展,使国际会议成为解决国际问 题的基本程序两大标志:“欧洲协调”与海牙体系v 欧洲协调:是指以会议外交方式处理欧洲或与欧洲有关事 务的一种定期、多边及高层的协商制度v 海牙体系:是指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和会在发展 国际法、寻求减少战争伤害与和平解决国际争 端等方面所作的的努力和随之形成的体制。
-国际行政联盟的产生 国际行政联盟:是指以专门从事行政性和技术性的国际协作为职能的 国际组织如莱茵河委员会(1815年)国际电报联盟 (1865年)、万国邮政联盟(1874年) 提示:1890年在美洲大陆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美洲共和 国国际联盟(1945年该名为美洲国家组织)三、20世纪的国际组织v20世纪是国际组织大发展的时期,其标志是:v-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诞生其中联合国的成立堪称国际组织发展的高峰v-国际组织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v-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v-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体系结论:19世纪是国际会议的世纪,20世纪是国际组织的世纪第三节国际组织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组织的分类v以组织成员的构成范围划分:普遍性(universal)国际组织&封闭性(closed)国际组织封闭性国际组织可细分为三种:1.区域性国际组织,以一定区域为界,如美洲国家组织;2.有共同背景的国际组织,如伊斯兰会议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3.封闭性职能性国际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u以组织的宗旨与职能范围划分: 一般性(general)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专门性(specialized)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二、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以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全球化为背景v国际格局:此处主要指国际政治格局,即充当主角的行为体(大国)之间相互政治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两极一超多强v全球化:主要指经济全球化,即商品、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换言之,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是大国的共识,利用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权威维护世界稳定,促进发展是大国的普遍愿望这是有利于国际组织发挥其作用的但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倾向会对国际组织的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已经或正在产生如下影响:v各国相互依存度更高,经贸、技术和人员交流空前频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安全问题凸显v各国从全球化中受惠不均,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最不发达国家从80年代的20个增加到现在的49个世界人口中最富的20%占有世界GDP的86%,而世界人口中最贫困的20%只占有世界GDP的1%v在全球化中,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持续恶化,如环境破坏、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组织作出贡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国际组织责无旁贷结论:无论就其数目或影响而言,国际组织将会持续发展,但并不会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节国际组织的作用一、从涉及的领域看v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蔓延。
v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v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上,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v在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权方面功不可没 提示:国际组织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二、从功能角度看u国际组织是一个论坛(forum)国际组织为各国双边和多边交往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喋喋不休总胜于兵戎相见丘吉尔语)u国际组织是一个管理者(regulator)例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核技术的转移和应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u国际组织是一个资源分配者(distributor)例子:世界银行(IBRD)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u维护成员国的安全国际联盟(theLeagueofNations)和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机制u维持和平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第五节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v一、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v三个阶段:1.19491971年,联合国体系外时期主要内容:-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和孤立,中国被长期排斥于联合国体系之外中国将联合国视为美国的表决机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少有的与西方国家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中国主要与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多边外交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是华约和经互会组织的观察员。
p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原则:v意识形态的正确性v台湾没有代表权v适合的政治气氛v不能对主权限制过多2.19711989,逐步扩大参与的时期v 70年代,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为标志,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社会但主要由于国内原因(极左思想影响、对国际组织缺乏了解、自身实力有限),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是有限的(实质性参与较少、没有参加世界三大经济组织)v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国际组织的政策发生迅速变化:-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转变)-注重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获取资金和技术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只予不取向有给有取转变包括对国际组织和第三世界)-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3.冷战结束以后,全面深入参与的时期v重要事实:-1989年“六四”事件使中国外交陷入困境,中国正是通过多边外交的努力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在中国外交中逐渐形成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并重的局面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诞生了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地区经济与社会领域成功主办APEC;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增长三角计划启动;东北亚地区环境保护二、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演变的原因1.国际体系的变化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及全球问题的凸显;区域一体化的发展2.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要求中国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国际实力与影响增强的客观要求3.对多边外交的新认识和新观念推进了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l主要成就:-全球性政治、安全领域维护世界和平;人权领域;军控与裁军领域-全球性经济、社会领域加强多边经济合作(成功入世);稳定地区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妇女权利保护等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新安全观的提出;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10+3会晤;第二轨道安全对话(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四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三、前景展望v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加强多边外交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而是中国外交的大趋势v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突出v非政府国际组织的作用将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v面临的问题:多边合作与维护主权的关系;参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第二章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第一节联合国的成立v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硝烟中酝酿并诞生的二战的空前惨烈使国际社会对和平格外期盼,直接推动了联合国的建立v具体经过:1.建立联合国的思想最早见于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之中宪章希望在世界上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1941年8月14日美英首脑会晤于大西洋纽芬兰阿根夏湾的一艘军舰上2.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赞同以建立“广泛而永久的国际安全制度”作为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宣言中第一次出现了“联合国家”一词,联合国的名字即源于此26国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3.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外长在莫 斯科开会,发表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即莫斯科四国宣言),确定了战后建立普遍安全组织的共同方针和基本原则,是建立联合国的关键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