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市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全域提升成效标准(试行).docx
7页xx市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全域提升成效标准(试行)项目创星标准底线标准基层党建全域提升1.有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党建工作规范、氛围浓厚,探索形成叫得响的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每年组织实施“一村一策一清单”,成效明显;党组织获五星级党组织,党组织书记获区、县(市)级好支书等相关荣誉2.有健全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有效执行,党员带头做到“四讲四有”、正家风立家规远教站点达“示范点”评估验收标准3.有完善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党群服务阵地功能齐全,建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并常态开展活动,从严落实“民情通”网下服务标准,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落实“四必访、四必到”,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高4.有作用发挥明显过硬的党员队伍亮旗”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绩效,在推进“拆治归”、“八大战役”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明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好故事1.无阻碍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行为2.无违反村级组织“五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现象3.无村干部违反“四不公开”承诺被查案例4.无党员参教信教、违法违建、乱排污水、偷倒垃圾、非访越级访、传播政治谣言及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富裕1.有可持续的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举措立足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注重开展村庄经营,推进产村发展一体化2.有较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幅均超过本区、县(市)平均水平,或年收入超过10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有村级集体经济福利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股份分红3.有稳定增长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本区、县(市)平均水平4.有多元化的富民增收渠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业经济等业态发展良好、特色鲜明,农民创业就业机会多,富民增收明显1.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2.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少于5万元(其中人口规模1500人以上村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不少于10万元)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所在乡镇(街道)经济增长速度4.不出现“4600”低收入农户美丽1.有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明确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体现个性化,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顺应自然、尊重历史、突出乡土、体现文化2.有良好的水环境及生态环保治理村庄主要河道水体水质达到或者优于Ⅳ类水标准要求,河沟塘清淤和生态化治理效果良好。
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有效处理环卫设施配置到位,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村内道路、公厕等保洁机制健全,畜禽养殖场符合相关环境卫生治理标准3.有长效的拆违建用机制全面清理违法违章及不协调建筑,并做到拆用结合通村公路和主干道全部实现硬化,村内“五线”架设整齐,视觉良好庭院整洁有序,房前屋后因地制宜营建绿化绿地,生产生活用具及杂物合理堆放4.有A级景区村标准的村容村貌村庄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与自然协调,新建住房与村庄整体环境相宜村庄主入口、村内公共空间、主要节点景观效果好,建有公共停车场村庄内公建设施按景区化建设,村庄绿化有特色、有品位,农户庭院绿化美化效果明显1.无劣V类水2.无违法违章建筑3.无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旧房4.无露天粪坑、卫生死角等脏乱差现象和谐1.有健全的平安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技术、经费保障有力,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以上2.有健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视频监控系统健全完善,建有夜巡队、护村队等社会治安巡防队伍,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并执行到位,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且效果明显3.有健全的公共安全预防处置机制建立健全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处置机制,道路交通、火灾、公共卫生、食品药品事件(事故)处置稳妥、高效。
4.有健全的村级治理“一张网”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合理划分网格,配强网格员队伍,打造全科网格,村级城乡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村级治理,及时有效排查并调处村内矛盾纠纷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管控到位1.无重大刑事案件2.无越级信访、非访或集体上访3.无严重安全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4.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被查案例文明1.有完善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成区、县(市)级及以上文明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注重身边好人好事评选表扬和激励2.有功能齐全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礼堂功能性文化设施规格较高,宣传阵地建设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常态化开放;有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和志愿者队伍3.有向上向善的风尚文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良好,建立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邻里关系和睦,有效遏制村内歪风邪气,有效遏制群体性封建迷信活动,殡葬依法文明,推行节俭办酒宴4.有让人栖息情感的乡愁文化记忆深入挖掘村庄内涵,注重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探索提炼道德文化特色品牌,因村制宜开展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留住村民的乡愁记忆1.无群体性封建迷信活动及办酒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垃圾乱丢乱扔、车辆乱停乱放等普遍性不良现象。
2.无虐待老人和妇女儿童、弃养遗孤、儿童弃学现象3.无邻里纠纷、村霸横行、聚众滋事现象4.无占道经营、乱埋乱葬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