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古学通论知识点.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16187636
  • 上传时间:2022-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次整理1、兴隆洼文化 位于今内蒙古敖汉旗,西辽河,大凌河流域,时间早于红山文化 陶器:均是夹砂陶火候低质地疏松,胎壁较厚,内壁磨光大多呈黑色均手工制,泥圈套 接捏合成器,器口外贴付泥条器表大多有纹饰,纹饰以压印的线纹、之字纹为主器型简 单,以筒状罐数量最多,少量碗钵石器: 有打制(石铲、 盘形器、敲砸器) 、琢制(磨盘、磨棒) 、磨制(石斧、 石锄) 、 压制(骨梗石刃鱼鳔)四种其中以打制石器数量最多,器型较大骨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骨锥、匕、镞,倒刺的鱼鳔 房屋:聚落周围发现围沟,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平面圆角方形2、红山文化 今内蒙古昭乌达盟以及部分辽河流域地区 经济生活:一定程度的农业定居生 活,渔猎是主要经济部门 房屋:半地穴式房址发现了窑址六座,分为单室窑和连室窑 两种在东山嘴和牛河梁遗址都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陶器:夹砂褐陶和泥质红,均为手制夹砂陶火候低质地疏松;器型简单,大 口深腹平底 罐最多,少量平底碗、筒状瓮;最富特色的时纵横“之”字形纹饰 泥质陶火候较高器型 多样,有小口双耳罐、敞口深腹平底碗、敞口曲腹平底盆、钵等;外表常有黑色彩绘,常见 的有三角涡纹、斜方块、菱形纹、鳞形纹等。

      石器:有细石器、 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琢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等细石器占三分之一, 包括窄小的石叶,条形石片、拇指盖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镞大型打制石器有砍斫器、斧状 器、桂叶状石器磨制石器有梯形石斧、梭形石 畚、石刀等墓葬:牛河梁积石冢每座积石冢内都有数十人列棺而葬,按身份安置在不同大小的石砌 棺中, 数十石棺上覆盖石块结构构成一个整体,外围放置筒形陶器,形成积石大冢冢内随 葬大量精美玉器3、东山嘴遗址:位于大凌河西岸一个高出河床 50 米的山梁正中,是一座原始社会晚期的 大型石砌祭祀遗址 是一组南北长 60 米,东西宽 40 米得石砌建筑群 整个建筑所用石材 均经过加工,砌筑很规整建筑讲究方位、对称、主次, 全部遗址按中轴线分布中部的 圆形台址周围有小型孕妇陶塑像、 大型人物坐像、 以及形状奇异的彩陶器, 文化时代属于红 山文化4、牛河梁遗址:有人称之为“女神庙” ,它有主室和侧室,陶塑残块中有体型 较大的主 神也有小型的众神其中有一尊完整的女神头像,大小与真人相近, 面部的艺术刻画既注 重完形轮廓,有注重真情流露,眼睛由碧绿的玉球镶嵌而成残块中还有发育不同的乳房、 圆润的肩膀、 和肉感极强的修长的手指。

      牛河梁的积石冢分布在近 30 个山巅、 高坡上每座 积石冢内都有数十人列棺而葬, 按身份安置在不同大小的石砌棺中, 数十石棺上覆盖石块结 构构成一个整体,外围放置筒形陶器,形成积石大冢冢内随葬大量精美玉器5、富河文化 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昭乌达盟的北部 石器:有细石器、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细石器占三分之一,种类 有石叶、锥 状石核、扁体石核、圆头刮削器、镞打制石器仅次于细石器,其 中砍斫器占四分之一, 还有尖状器、梭形器、刮削器等模制和琢制石器较少, 骨器较多,锥、镞、针、匕、鱼 鳔、鱼钩、复合工具中的手柄陶器:以质地疏松的黄褐夹砂陶为主,其次为灰褐陶陶器内壁多黑色皆为 手制,泥条 盘筑为主器型以大口深腹筒形罐最多,和横之字形线纹、横之字 形点纹是富河文化的特 色房屋: 房屋遗址发现很多, 在山腰上按次序排列 房址有方形和圆形, 方形最 多门朝南, 土地经夯实,中央有炕 遗址中发现卜骨,鹿或羊的肩胛骨制成,只灼,无凿无钻 6、良渚文化 分布的中心是太湖流域 文化特征: 陶器:泥质黑皮陶和夹砂黑皮陶为主,少量红陶制作以轮制为主, 器型浑圆规整,胎壁 薄泥质陶表面打磨光滑;纹饰有绳纹、竹节纹、刻划纹、镂孔。

      器型以圈足器和三足器为 主,少量的平底器 石器:通体磨光,制作精致,棱脊分明穿孔技术发达,穿孔普遍使用管钻法石器中具有 特征的 器型有扁平长方形穿孔石斧,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锛、有柄石刀等玉器: 常见的有斧、壁、琮、瑷等 发现水井痕迹钱山漾发现干栏式建筑,马桥发 现地面建筑遗址太湖流域的农业经济已 经很发达, 良渚文化地层中出土大量的农作物种子还发现不少竹编制物、 草编织物、 和丝 麻制品丝织品出现说明中国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了养蚕制娟7、良渚文化聚落 根据以公布的考古资料, 在太湖流域发现的良渚文化聚落群主要有浙北余 杭县 的莫角山,上海青浦县的福泉山,江苏昆明的赵陵山、常州市寺墩1、莫角山聚落群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聚落, 而已莫角山为中心的古城址是目 前发现的中 国最大的古城, 城址面积达到 290 多万平方米 城内有莫角山大型 宫殿基址, 反山贵族墓 地等主要遗址,城外有瑶山、汇观山祭坛、和贵族墓地 等良楚文化古城的发现再次证明 了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区域是良渚文化的中心, 为我们认识良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及良渚文 化在中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 了新资料 (反山祭祀 ---位于莫角山西北的反山良渚文 化墓地,是一座面积达到 2700 平 方米的人工堆砌的 “高台石冢” 整个墓地分为两行排列, 规整有序。

      墓穴较长, 长 3 宽 2 深 1.3, 均有木棺,少数墓有木椁,板灰上常有大片的 朱红色涂层 墓底筑有棺台,周围有 10cm 的浅沟这些大幕均有丰富的陪葬品,包括数 量很 多的玉璧、玉琮、玉钺 yue 等据研究,反山墓地也是一座有祭坛的墓地 )(瑶山祭 坛---位于反山 “高台土冢” 东北方向的一座小山瑶山之顶, 平面呈方 形,内外三部分组成 内部为一座红土台, 系生土; 红土台外围又一圈围沟, 沟内填灰色斑土, 土质疏松无遗物; 灰土围沟的西北南三面分别为黄褐色斑土 筑成的土台有 12 座墓葬分布的祭坛范围内, 集中分布在祭祀的南半部分, 分 为南北两列, 北 5 南 7.随葬品各墓不同, 多少不一汇 观山祭坛——在反山墓地西 2 公里,利用自身山体修筑而成,面积大 1600 平方米在中 部偏西,挖沟填筑的灰色土框将祭坛分为内外三重,北面凹的山 脊以以石块叠筑成石坎, 祭坛东西两侧低于坛顶约 1.5 米得平面上凿有两条南 北方向的排水沟槽祭坛西南有四座 打破祭坛的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量的玉 礼器和陶石器,是良渚文化墓坑规模最大出土石 钺最多的墓地 )(2、福泉山聚落群 ---以福泉山为中心的良渚文化聚落, 是一座良渚文化时期 作为墓地而堆 筑的土山,北部有大型的燎祭遗迹。

      墓坑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 而精致,有玉璧玉琮玉钺 玉斧等礼器以及象征权力的权杖随葬 ) (3、赵陵山聚落群——赵陵山聚落包括江苏昆山市的赵陵山、 少卿山、草鞋山、 张凌山等赵陵山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砌的土台, 东西 80 南北 60,三面河流 环绕, 东西北三面有 墩子时代一致的的文化层发掘出的 85 座墓葬分为三个类 型,有丛葬群、中型墓葬(包 括殉葬墓) 、规格最高的 M77. )(4、寺墩聚落群 ---分布在太湖流域西北部, 是良渚文化分布区的最西北边缘 寺墩遗址是 一座良渚文化晚期的聚落群的中心聚落寺墩遗址上层是良渚文化 下层是崧泽文化,面积 总达 90 万平方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心 部分是一个人工堆砌的土墩8、城背溪文化 分布在鄂西长江两岸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宜都城背溪、枝城北为代表分 布在长江边一级台地上, 洪水季节可能被淹没,在遗址以下的河漫滩上都能看见遗物,文 化层埋在地表 2~3 米以下 另一类是以金子山、 青龙山为代表, 位于临江的低山的山顶上, 在 山坡可以看见遗物,文化层暴露在地表 陶器:泥片贴筑法成型,陶胎含有大量碳化物,器表面红黑相间,内部乌黑松 软。

      纹饰有 压印的粗绳纹,锥刺纹、刻划纹和镂孔,部分口沿山着红衣,器型以圜底器最多,圈足器平 底器次之,少量矮三足器石器:以江滩的砾石为原料,制作粗糙一般是只有一面得两侧和顶部有打制 的痕迹器 形有釜锛凿锤球、网坠、和砍斫器等,石斧数量最多9、皂市下层文化 分布在湘西北, 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湖南澧县和澧水以北, 无不接近河道 或水源,说明当时人们对居住地的要求与后代一致,对居住址的选择着眼于发展农 业 石器:分为大型打制石器、燧石小石器和磨制石器,以打制石器和燧石石器最 多器型主 要有石锛、石斧、石凿、弧形双面刃石刀、磨棒等陶器:夹砂陶为主,少量夹碳陶,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远远多于彭头山文化手制,出现 了泥条盘筑, 泥片贴筑法依然存在 纹饰采用拍印、 压印、刻划、 镂空、剔刺等, 以绳纹、 刻划纹或者两者的组合纹为主,其次是压印的篦点纹 器型以圜底器最多,圈足器和平底 器次之出土较多猪牛羊骸骨,说明已经有人工饲养家畜10、屈家岭文化 长江流域的蛋壳黑陶五大古城城头山古城、走马岭古城、 湘阴城、 马家河 古城、马家古城、龙山文化 因在山东历县城子崖首先发现而得名,分布在黄河下游龙山 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 遗址保存了大汶口文化的许多风俗。

      如沿袭了大汶口文化的枕 骨人工变形、 死者手持獐牙和拔除上门齿拔除下门齿的风俗 磨光黑陶器物群构成龙山文化 的突出特征陶器,轮制极为发达,器型浑圆、 胎壁均匀,器身匀称和谐;烧制火候高,陶色纯正,典 型器型有蛋壳黑陶高柄杯, “鬼脸式” 足的曲腹盆型鼎、三角形足罐形鼎 器型有三足器, 圈 足器为主,平底器次之, 器身上常带盖、流、 耳、鼻、鋬等附件器表多素面, 常用纹饰 有 弦纹、划纹、竹节纹、镂孔和附加堆纹,个别大型夹砂陶器上有篮纹 生产工具:石器为 主,骨器、角器、蚌器为少数石器大多为磨制, 极少打制 穿孔技术发达, 一般用石钻头两面对钻 有些遗址出现了玉器, 如兽面纹玉斧,说明制玉工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也反映了玉制礼器制作的专业化 冶铜 业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山东龙山文化的墓葬虽然在许多遗址多次发现但都比较零星这种情况是由于 这一时期氏 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同族死后不集中埋葬在一起墓葬均为长方 形竖穴,葬式为仰身直 肢葬为主 丁公陶文——在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发掘中发现一件平底陶盆底部残片, 为 龙 山文化晚期的早期阶段 残片上刻有 6 行 12 字,自上而下自右到左, 右起第 一行三个字, 其余四行 2 个字,左上角有一刻划很浅的符号。

      是陶器烧好之后 刻上去的) 龙山文化城1、边线王城——山东寿光县,该城垣的基槽分为内外两圈,小城堡 在大城堡内,都呈圆角方形城垣基槽内夯层,有一些土坑埋葬着人、猪狗等, 也有完整的礼器性质的陶器 )2、邹平县丁公遗址3、城子崖遗址4、鲁西八座 龙山文化遗址:阳谷县的景阳冈、王庄、皇姑冢,茌平县( chi)的校场铺、乐 平铺、大尉、尚庄、东阿县王集 世家大族墓——这种聚族而葬的葬俗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观念的体现, 比历史上任何阶段都要突出 门阀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统治阶级标榜门第,生前聚族而居,死后归葬祖坟据考古资料,世家大族墓的一些排葬规律是1、 葬地选择讲究风水, 多分布在土山丘陵的半山腰, 前临敞阔的平地2、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拥有大片土地,它族不得侵占3、墓地内各个墓的排列方式有一行排列式、前后排列式、综合排列式4、 排列次序依据长幼尊卑的辈分,以尊者居右为多见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 ——是宋辽金时期北方地区最具特色的砖室墓 其最显著 的特征是运 用砖雕和壁画两种技法在砖石墓中表现出仿木构造的斗栱、 倚柱、 门窗、天井等建筑构件, 将墓室完全建筑呈现实居室的形状, 并在上述构建中 用砖雕和彩绘表现出人物、 历史故事、 花草、星象等题材。

      这类墓葬出现在唐 朝末期,北宋中期开始流行,金代达到鼎盛,元朝 时逐渐简化,进入明朝急剧 减少直至消失火葬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预测试卷三.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模拟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一.docx 2023年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试题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试题精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五.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模拟试卷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