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类心理治疗简史.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3456239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类心理治疗简史 公益微课第七讲Guinevere's Tears 来自鞍山青年心理师联盟00:00 04:45 人类心理治疗简史第七讲——客体关系学派 主讲人:游韬时间:2017 年 8 月 31 日晚 7:00 8:00——————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听人类心理治疗简史的第七讲,其实也是第四章 的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当中的客体关系理论现在七点,我 们准时开讲我给大家发了张图,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这 张图就是精神分析发展的一个历史结构大概有哪些精神分 析的派别,各个派别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图上都有 介绍,我们在人类心理治疗前四讲里面对精神分析只讲三个 部分,也就是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学派, 其他的部分还有很多是值得讲的,比如说自体心理学,比如 说拉康派,还有最新的进展主体间精神分析,但是由于时间 的关系,那些我们都不讲了,客体关系是我们讲的最后一个 精神分析流派客体关系流派应该说是精神分析学派当中, 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学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而且也是目 前精神分析领域当中人数最多、最大的一个派别,也是成果 最丰富的一个派别,也是临床实践最常用到的一个学派。

      你 听了这些就知道了,其实客体关系学派在精神分析里面应该 算是最重要的一个学派我为这个学派准备了一些内容,但 是这个学派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我要讲的话,我觉得不要 说是两讲,很可能十讲都讲不完,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内容, 而且非常有意思但是我还是争取在两次讲座之内把它搞 定,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人物,一些重要的 学说,只能挑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人拿出来说一说客体关系 学派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这个发展的时间基 本上跟自我心理学是差不多同期的关系代表人物,有这么 几个人,有克莱因、比昂、费尔贝恩、温尼科特、雅格布森 马勒、康恩博格等这里面康恩博格还活着,其他的人都已 经去世了,克莱因、雅各布森和马勒都是专业的儿童精神分 析师大家可能也看到雅格布森、马勒同时也是自我心理学 当中的重要人物费尔贝恩在做精神分析以前是儿科专家 还有温尼科特,他在二战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儿童心理治疗和 救助工作所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当中,他们学派是怎么 出来的,主要靠的是婴儿观察他们系统观察了儿童和母亲 的关系并且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独具理论视角 和临床指导意义的客体关系理论在这里面的就有一个关键 词,就是婴儿观察。

      婴儿观察的内容主要就是观察儿童和母 亲的关系,这个是客体关系学派的建立的基础弗洛伊德在 早期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里面,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 无意识两个层面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还有一个 前意识,由于它不是特别重要,基本上更靠近于意识,所以 我们不太提到他然后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儿精神活动看成 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就是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怎么 形成的?心理能量在人格系统当中,从本我、自我、超我这 种转移构成了人格发展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他认为人格主 要是通过力比多,也就是心理能量在不同的阶段发展起来 的比如说在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俄底浦斯 期,在这些阶段里面由于以力比多的发展为标志,他就经历 一系列的阶段如果这些阶段没有顺利度过,就会出现心理 能量的固着、倒退力比多是人格发展最核心的因素,是整 个人格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在临床实践当中,精神分析师面 对患者的现实问题,他就是从人格的心理动力学角度建立一 个框架就说你是口欲期没发好,肛欲期没发展好,就是固 着,然后导致现在人格出现了问题然后,经过较长时间的 领悟、修通等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使患者意识到现实问题 只是在潜意识当中既往问题在现实中的再现,也就是所谓的 强迫性重复。

      当这个患者领悟到了这一点,他在精神层面或 者心理健康层面就达到了康复这个套路被客体关系学派继 承下来了,实际上在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还有后边 的自体心理学,还有拉康派,还有主体间精神分析,各个学 派都有类似的说法,什么叫类似?就是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 在早年的经历当中,不同的阶段一点点慢慢的形成的如果 在早年的经历当中有创伤,该发展起来的心理能力没有发展 起来,那将来可能在成人期就会出现问题,就是症状和问题 表现在现在,但是他的根是出现在过去客体关系学派认为 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不是力比多,不是性欲而 是在出生的早期婴儿与父母,特别是跟母亲的关系,也就是 母婴关系出生的婴儿正是在跟母亲或者母亲替代者的密切 交往中什么叫母亲替代者,就说有的婴儿可能不是妈妈养 大的,比如说姥姥养大的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人养大的,这个 养育者,我们给他统称叫母亲,实际上就是指他真正的养育 者一个人的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出生的婴儿在跟母亲 的交往当中,逐渐获得了有关自我和以母亲为代表的客观世 界这样的完整印象并最终的形成较完善的心理功能,建立 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心理世 界的形成是在跟养育者的互动当中形成了他的心理世界。

      那 客体关系的治疗目标主要就是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 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感,鼓励病人或者患者重新经验早期 的情感幻想,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指出幻想和现实,意识 和潜意识的不同让病人表达他们的正性和负性的移情,把 他们对治疗师的感觉说出来最终要帮助他们发展一种矫正 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他们内在的客体关系可能是有问题 的,导致他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那怎么治疗呢,就 是矫正校正,或者调整他们内在的客体关系,比如说患者 的妈妈是一个苛刻的挑剔的人,内化在他的内心世界,形成 一个内在的迫害者,咨询师就要成为一个宽容的人,内化到 患者的内心世界,替代那个内在迫害者,从而让他们在现实 世界里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解释一些基本观 点,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名词因为客体关系理论,你要是不 了解这些重要的名词,可能听起来就一头雾水,比如说,首 先你就会考虑到什么叫客体,客体这个词儿最早的时候是弗 洛伊德提出来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时候是讨论本能、驱力和 早期母子关系这时候才用的当时仅仅涉及到某种本能需要 的满足,也就是说客体是本能得以满足的对象,比如说力比 多,攻击性,他不光是自己一个人的,他一定有一个能够朝 向的,可以满足的一个对象。

      那这个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 以是物,可以是东西,更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客体指的是一 个人的情感或者驱力所指向的某个特定的人或者物,这是客 体的概念,但是这是古典精神分析里面对客体的概念那么 在客体关系理论的框架里面,客体是一个与主体相对应的概 念,指的是个体的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就是说是有情感 的那部分,然后他是指的是人,不是一个物那么客体关系 指的就是人际关系,还有塑造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以往 的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也就是说这个客体关系里 面认为最重要的客体,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养育 者正是孩子的养育者,在孩子出生以后不断地跟孩子有频 繁的互动,孩子的心理世界慢慢的形成了所以说,客体关 系理论里面那个客体主要指的首先是人,其次就是指的是重 要他人,那在重要他人里面又主要指的是孩子的抚养人,也 就是说孩子的妈妈康恩伯格说客体关系理论是从精神分析 的角度来研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精神结构,是如何从过去的 人际关系当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所谓过去的人际关系主 要指的是母婴关系,也就是说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怎么去 跟妈妈的互动当中,形成了他的内在的精神结构这样的一种 关系广义的角度来讲,客体关系理论只能是涉及到人际体 验对人的精神结构的影响。

      狭义上来讲的,客体关系理论指 的是在精神分析范围内,研究精神结构是如何以内在客体为 基础而形成的过程这是客体关系理论的大概的定义在临 床心理治疗当中,治疗师通过对被治疗者也就患者早期客体 关系的理解,来解释他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治疗中的移情反 应也就是说,在他早期的客体关系,实际上指的就是早期 的母婴关系,还有他现实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还有就是在 治疗室当中出现的移情反应这三者之间的事有着对应关系 的,早期的母婴关系,后期他遇到的现实问题,还有在咨询 室当中的移情反应,这三者存在着平行对应关系举个例子, 比如说,一个来访者他早期跟妈妈的关系,她妈妈是一个比 较冷漠,不是特别注重情感的一个人如果孩子为了能够适 应妈妈,为了能够让妈妈给他资源,让他能够活下来,那孩 子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讨好,就是不断的迎合和讨好这个妈 妈,适应妈妈的需要,掩盖自己的真实的情感需要这样它 就能够获得充足的资源,能活下来然后他的这种内在的关 系模式很可能在他现实生活中会重复的发生换句话说,什 么意思呢?就是这里面,妈妈没有满足孩子,孩子力图去满 足妈妈那他怎么去满足妈妈,他的方式就是讨好或者迎合 那么他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能也会经常用讨好、迎合来作为 跟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

      比如说给别人些小礼物,帮别人一 些忙,这个就是他过去关系在现实的重现,就是重复出现, 那在咨询室里面很可能这个患者会讨好咨询师,把他早年的 这种客体关系重现在咨询室里面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三个 对应的平行关系婴儿早期形成的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构成 的客体关系,能够形成个体现实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治疗中, 治疗师和被治疗者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也同样能被治疗者所 内化在治疗结束以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能够对被治 疗者起作用这个是什么意思?主要说的就是在咨询室里 面,如果咨询师不接受来访者的这种讨好他会指出来访者 习惯用这种讨好的行为模式来跟别人建立关系那这个来访 者他的内在的这种客体关系就有可能会被改变,他内在的客 体关系被改变以后,很可能就会投射到外在,也就说他在现 实层面他跟别人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他就不再只用讨好 的方式去建立人际关系在治疗结束以后,在被治疗者遇到 人际关系问题或者麻烦的时候,他会重新在内心里回忆过去 的治疗情景或者过程,想象如果治疗师与他在一起会如何帮 助他这个在自体心理学里面,就是说把治疗师作为他的自 体客体在客体关系学派里面,就是说他会把治疗师或者叫 咨询师内化在他的内心世界里面,形成一种新的客体关系。

      我给大家发了一张图上去,这张图实际上就是在说一个人他 的内心世界,在客体关系的理解里面就是自体表象和客体表 象之间的情感连接,内在的客体,自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连 接,那你连接的方式或者纽带是什么,主要就是情感上的一 些纽带,力比多、攻击性等等他通过这种内在的客体方式, 最终他会投射到外在,变成他现实当中的人际关系如果你 改变了他内在的这种客体关系,那他在现实层面的人际关系 也会得到改变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重要的概念,刚 才我们说了客体客体是个体的意愿、情感、行为所指向的 这个人,指的是他所渴望的人或者直接的活动比如说我喜 欢我的孩子,那我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客体那我怕蛇,这个 蛇也会是一种客体,注意爱和怕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连接假 如说我对我的这个邻居很气愤那我的邻居是客体,我跟我 的邻居之间这种关系的情感连接是很气愤,内在的自体和客 体的连接方式弗洛伊德讲是在本能内驱力的背景下,对一个 婴儿来说第一个存在的客体,也就是说爱、恨,好、坏这类 情感所指向的对象,这样的客体是母亲的乳房因为婴儿最 早接触到的就是母亲的乳房大家接触婴儿的时候也可能看 到,在你抱一个婴儿的时候,婴儿的头会自然的转向你的前 胸,然后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找奶吃。

      所以内心世界第 一个存在的客体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妈妈,然后是婴儿在 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其他的人或者事情,这些会构成一个婴儿 感受到的客体除了客体这个概念之外,还有部分客体,部 分客体就是,比如说母亲的乳房,出生的婴儿只能根据他体 验到的客体的好或者坏,来代表这个客体这个时候的他所 体验到的只是客体的部分特征,所以成为部分客体,比如说, 好乳房、坏乳房,那他体验的实际上就是部分客体还有第 三个名词就是完整客体,什么叫完整客体,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