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上海曹杨第五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6页2020年上海曹杨第五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当一小块金属钠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产生:①生成白色粉未;②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表面产生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参考答案:B略2. 下列实验中,实验设计及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A.回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四氯化碳,选④B.用酒精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将HCl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并用水吸收,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参考答案:AD略3. 取四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硝酸、浓硫酸、新制氯水、浓氨水,四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A.白、黑、白、蓝 B.白、红、白、蓝 C.白、白、白、蓝 D.红、黑、红、蓝参考答案:A略4. 有关元素的以下内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A.化合价 B.原子半径 C.最外层电子排布 D.相对原子质量参考答案:D略5. 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B.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Fe3+>Co2O3C. 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D. 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参考答案:C6.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ABCD甲CuNa2CO3FeNaAlO2乙CuONaOHFeCl3Al2O3丙CuSO4NaHCO3FeCl2AlCl3丁Cu(NO3)2CO2Fe(NO3)2Al(OH)3参考答案:DA、铜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铜,硝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A正确;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足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B正确;C、铁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氯化银,C正确;D、偏铝酸钠不能直接转化为氧化铝,D错误,答案选D。
7. 苯()与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酸性KMnO4氧化 B.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都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 D.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B略8.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B. 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时,的转化率:段小于段参考答案:A【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该容器为绝热容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所以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的,故B正确;C. 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 两段的时间相同,而后段反应速率大,消耗的二氧化硫多,所以b~c段的转化率大于a~b段,故D正确;故选A9. 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B. 1molA—A键和1 molB—B键断裂能放出xkJ的能量C. 2molA—B键断裂需要吸收ykJ的能量D. 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参考答案:C【详解】A.因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B错误;C.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故C正确;D.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10. 把80g浓度为16molL-1、密度为(gcm-3)-的浓硫酸加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8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100mL B. 小于80 mL C.大于80mL D.等于mL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⑤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⑥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 只有②⑦ B. 只有①⑦ C. 只有⑦ D. ①⑤⑦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键,如H2O2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①错误;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如HCl,②正确;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③错误;④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不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如二氧化硅的熔点大于NaCl的熔点,④错误;⑤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易形成阴离子,如稀有气体等,⑤错误;⑥单质分子中可能存在化学键,如氢气中有极性共价键,稀有气体中没有化学键,多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化合物的分子一定存在化学键,⑥错误;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⑦正确;答案选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共价键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知识熟悉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并注意利用实例解答,难度不大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非极性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12. 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已知它与氧同主族,而与钙同周期,下列关于硒的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它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A族 B.最高价氧化物为SeO2,为酸性氧化物C.原子半径比钙小 D.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e 参考答案:B略13. 关于原子或离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某离子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参考答案:B考点:原子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B.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C.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24=8;D.最外层电子数可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解答:解:A.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故A正确; B.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又18<84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又18<84,故B错误;C.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24=8,则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的离子为,可能是K+或Ca2+,故C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可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均为2,但这种情况只能是原子;另一种均为8,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为氧,氧离子的最外层子数也为8最外层电子数可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均为2,但这种情况只能是原子;另一种均为8,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为氧,氧离子的最外层子数也为8最外层电子数可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均为2,但这种情况只能是原子;另一种均为8,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为氧,氧离子的最外层子数也为8,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难度中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讨论、排除逐一筛选即可14.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参考答案: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在5NH4NO3═2HNO3+4N2↑+9H2O的反应中,氮元素由铵根中﹣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氮元素由硝酸根中+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判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在5NH4NO3═2HNO3+4N2↑+9H2O的反应中,氮元素由铵根中﹣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氮元素由硝酸根中+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0):[0﹣(﹣3)]=5:3.故选A.15.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 B. Q1+ Q2>2Q3 C. Q1+Q2<Q3 D. Q1+ Q2<2Q3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9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_______,沉淀A:_______,沉淀B:__________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