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年发展总体回顾.docx

3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55996697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71.18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年发展总体回顾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性举措2002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通过“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掀开了我国全面、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帷幕十年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一 中国电子政务十年建设进展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全面推进,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政府网站、信息安全保障、法规制度标准、管理体制与人才队伍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一)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国家统一的政务网络框架开始形成,各部门分散自建专网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政务网络覆盖面大幅度提高,能够基本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电子政务网络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设施。

      1.中央着力部署统一政务网络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提出建设国家统一内网和外网的建设思路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明确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原则、目标和工作部署,加大了网络资源整合工作的力度近期,由中办牵头组织编制了《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规划》,大大加快了内网建设的步伐2009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地方外网建设更加规范、进度明显加快2010年10月,中编办批复国家信息中心加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的牌子,强化了外网建设的组织保障2.政务内网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中办会同国办加快推进国家统一内网建设党委内网实现中央到副省级城市以上地方党委办公厅业务网的互联互通,有16个省(区、市)实现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六大系统网络的互联互通,28个省(区、市)建成了连接本级党委直属单位的横向网络及连接下级党委的纵向网络3.政务外网的集约效应开始显现政务外网一期工程于2006年启动建设。

      2009年12月24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国家提出的“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整合资源,节约建设和运维经费,促进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我国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大型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政务外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连接部门最多、规模最大的政务公用网络,政务外网的集约效应已经逐步显现4.政务专网支撑能力得到加强多数中央部门都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数单位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中组部、中宣部、中办秘书局建设了业务专网,统战部、政法委、维稳办正在积极筹建业务专网海关、税务、公安、国土、人保、审计等部门的大型重要业务系统都实现了业务专网24小时不间断支撑保障,这些专网承载的业务量在全世界居于首位这些网络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实现部门业务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奠定了基础5.各省市加快政务网络建设步伐地方各级各类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不少省市加大了统一平台建设的力度,例如,江西、湖北、黑龙江等省通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式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不再新建部门专网,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每个省每年节约的运维费用都超过2亿元。

      二)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大幅提高与20世纪90年代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局部性政府信息化建设相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级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政府行政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1.中央多数部门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自2002年以来中央投资建设了“金财”、“金审”、“金盾”、“金保”、“金质”、“金土”、“金农”等40多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根据对中央40多个部委的调查显示,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不到10%提高到2011年的100%,海关、税务、公安、国土、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撑的重点领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0%有的部委如公安部、科技部等已达到100%但从总体来看,中央部委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仅50%左右例如,对部分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见表1-1),18个国家级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共建设信息系统70多个,支撑的政府核心业务超过100项,有效支撑了政府监管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表1-1 部分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续表2.地方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提升较快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市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超过80%,区县和多数中西部地区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中央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地方政府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和行政监察业务为主线,建设了一大批业务信息系统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到2010年“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处理”的发展目标,各省市积极落实中央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核心业务信息化比例明显上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行政许可项目网络化处理率已经达到90%以上,有的省市已经接近100%2010年,工信部组织开展了江苏省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试点和部分省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工作江苏省的评估结果显示,参与试点的无锡、扬州和淮安三市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3%、72%和88%,总体平均水平超过84%部分省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数据显示,省市级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省、市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较高,普遍在80%以上,区县达到50%相比之下,中西部省、市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50%,多数中西部地区区县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处于起步阶段,覆盖率较低,初步估计在30%左右。

      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围绕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目前绝大多数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在80%以上国家建成了人口、企业法人等一批重要基础信息库,金融、税收、质检、社保、教育等关键领域也都建成了一大批信息库这些信息库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要的基本信息资源一些行业和地区建设了公共数据平台,在数据统一管理和利用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部分地区围绕人口、财税、信用、应急管理等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积极推进信息共享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围绕重点业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工信部对中央近40个部委的电子政务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部委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总体在80%以上2002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建设了20多项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带动了相关业务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这些核心业务数据库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科学决策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国家建成了一批重要基础信息库,公安部利用“金盾”工程建成了覆盖13亿人口的国家人口数据库,各级人口管理数据库为公安机关提供了1.3亿人次查询服务,协助破案227万起,挽回经济损失40多亿元。

      国家统计局建成了统计信息库,该数据库共包含3400多个指标、320个分组、105.26万笔数据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建成了完整的企业法人数据库,民政部和中编办初步建设了社团和事业单位信息库,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也在加紧建设此外,金融、税收、质检、社保、教育等关键领域也都建成了一大批信息库例如,财政部完成全国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的升级完善,截至2008年年底,通过该系统汇总的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直补的资金量达826.37亿元,占全部应发补贴资金的94.7%,大大提高了服务“三农”工作的质量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18类数据库国家质检总局开通了网上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涵盖了大多数质检监管业务,发布了43万条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实现了数据库综合查询2.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初步取得成效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扩大应用领域,特别是在综合治税、人口管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税务总局会同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进一步总结税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应用试点经验,扩大应用推行范围。

      公安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建设了人口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全国160多家银行的15万多个网点机构提供联网核查,利用假名开设账户进行诈骗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部与银监会共同建立银行与国土资源部门信息查询机制,积极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海关总署进一步推动跨部门联网应用,与多部门协调推进“通关单联网核查”国家统计局通过建设国家统计数据库,建立起较为规范和稳定、便于共享交换的统计指标目录,使相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沪、苏、浙加快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口岸、市民服务卡等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水平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武汉市不断完善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目前,已经比对完整的在库信息近5万条2008年,广东省建成开通了社保数据共享中心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中心,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统一的访问平台;完成了省级平台与佛山、揭阳两个地市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开展了信息共享电子监察工作,将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纳入电子监察范围,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共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广州市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残疾人就业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暂住证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等工作水平。

      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了城市统一应急联合指挥体系,初步实现公安、交警、消防、急救、城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联动,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向综合化、可视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浙江省通过“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立了覆盖全省95%以上乡镇的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农业、教育、科技、组织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进展较快天津、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地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北京市已建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完成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试点项目,将公安厅的人口信息、测绘局的空间地理信息等在省级目录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注册和发布,全区各盟(市)、旗(县)的所有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目录服务体系查询3000多万人口信息并获取所需的空间地理信息河北省已完成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利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将率先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四个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共享标准和制度建设国家形成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系列标准(征求意见稿)。

      目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23项国家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