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A机电视透视结合CT定位穿刺活检纵隔肿瘤55例分析.doc
4页1DSA 机电视透视结合 CT 定位穿刺活检纵 隔肿瘤 55 例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行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病例,完善检查无介入穿刺禁忌证后,通过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穿刺点及穿刺线路,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针摄取病灶组织送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活检术后观察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55 例病人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其中 45 例一次性取材成功,7 例 2~3次取材成功,总共 52 例获得成功,总成功率 94.5%另外 3 例穿刺结果为正常淋巴组织,未明确诊断结论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行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对纵隔病变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SA;CT;穿刺纵隔;病理学检查纵隔肿瘤的治疗前往往需取得病理诊断,但因不能通过体内管道系统到达病灶部位,故需经皮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因纵隔病灶易被胸骨遮挡,肋间隙较窄,且常邻近重要脏器及血管,故穿刺活检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 2006 年 5 月—2010年 5 月通过数字减影机(DSA)的高清 X 线透视结合胸部 CT 平扫定位,完成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 55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病例 55 例,均为阳江市人民医院 2006 年 5 月—2010 年 52月的住院患者,男 35 例,女 20 例,年龄(55±5)岁全部病例术前 X 线胸片、胸部CT 均提示纵隔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考虑纵隔肿瘤占位,所有病例均无介入穿刺禁忌证,签字同意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1.2 方法术前先仔细阅读病史及影像学资料以确定穿刺体位,前中纵隔采用仰卧位胸骨旁进针,后纵隔则需俯卧位椎体旁进针;术野区常规严格消毒铺巾,穿刺点用 2%利多卡因 5ml 局部浸润麻醉后,需用手术刀片开一约 0.2~0.3cm 小口以方便活检针进针;通过 DSA 机的 C 型臂电视透视引导结合 CT 扫描片定位确定穿刺点及穿刺线路,如果术前评估穿刺难度大,则需在进针靠近肿瘤区后再行 CT 扫描明确穿刺线路准确无误后,再穿刺入肿瘤区;穿刺器材选用弹簧式自动活检针,在确定活检针槽已插入病灶后按下弹簧回抽针槽,随即撒针;将活检针槽内组织即刻用福尔马林液浸泡后送病理检查;术后观察出血、气胸等情况2 结果55 例病人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其中 45 例一次性取材成功,7 例 2~3 次取材成功,总共 52 例获得成功,总成功率 94.5%。
另外 3 例穿刺结果为正常淋巴组织,未明确诊断与肺穿刺的有关报道 74%~95%[1]基本相符病理结果见肿瘤细胞(包括良、恶性)39 例,占 75%;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13 例术后并发症有:气胸 4 例(7.3%),均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肺内出血 4 例(7.3%),表现为咳血痰另有 1 例(1.8%)出现合并血气胸,表现为呼吸困难,行胸腔闭式引流 2 天后痊愈3 讨论3纵隔肿瘤的治疗前往往需取得病理诊断,但因不能通过体内管道系统到达病灶部位,故需经皮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因纵隔病灶易被胸骨遮挡,肋间隙较窄,并往往邻近重要脏器及血管,故穿刺活检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本院通过数字减影机(DSA)的高清 X 线透视结合胸部 CT 平扫定位,大大提高纵隔穿刺成功率,有以下优点:(1) DSA 机的 X 线透视清晰度高,可实时观察穿刺进针过程,提高操作安全性2) 缩小穿刺活检的禁区3) 降低穿刺活检术的风险,减少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x【摘要】 目的 探讨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行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肿瘤病例,完善检查无介入穿刺禁忌证后,通过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穿刺点及穿刺线路,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针摄取病灶组织送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活检术后观察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55 例病人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其中 45 例一次性取材成功,7 例 2~3 次取材成功,总共 52 例获得成功,总成功率 94.5%另外 3 例穿刺结果为正常淋巴组织,未明确诊断结论 DSA 机透视结合 CT 扫描定位行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对纵隔病变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SA;CT;穿刺纵隔;病理学检查纵隔肿瘤的治疗前往往需取得病理诊断,但因不能通过体内管道系统到达病灶部位,故需经皮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因纵隔病灶易被胸骨遮挡,肋间隙较窄,且常邻近重要脏器及血管,故穿刺活检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 2006 年 5 月—2010年 5 月通过数字减影机(DSA)的高清 X 线透视结合胸部 CT 平扫定位,完成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 55 例,现报告如下4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病例 55 例,均为阳江市人民医院 2006 年 5 月—2010 年 5月的住院患者,男 35 例,女 20 例,年龄(55±5)岁全部病例术前 X 线胸片、胸部CT 均提示纵隔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考虑纵隔肿瘤占位,所有病例均无介入穿刺禁忌证,签字同意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
1.2 方法术前先仔细阅读病史及影像学资料以确定穿刺体位,前中纵隔采用仰卧位胸骨旁进针,后纵隔则需俯卧位椎体旁进针;术野区常规严格消毒铺巾,穿刺点用 2%利多卡因 5ml 局部浸润麻醉后,需用手术刀片开一约 0.2~0.3cm 小口以方便活检针进针;通过 DSA 机的 C 型臂电视透视引导结合 CT 扫描片定位确定穿刺点及穿刺线路,如果术前评估穿刺难度大,则需在进针靠近肿瘤区后再行 CT 扫描明确穿刺线路准确无误后,再穿刺入肿瘤区;穿刺器材选用弹簧式自动活检针,在确定活检针槽已插入病灶后按下弹簧回抽针槽,随即撒针;将活检针槽内组织即刻用福尔马林液浸泡后送病理检查;术后观察出血、气胸等情况2 结果55 例病人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其中 45 例一次性取材成功,7 例 2~3 次取材成功,总共 52 例获得成功,总成功率 94.5%另外 3 例穿刺结果为正常淋巴组织,未明确诊断与肺穿刺的有关报道 74%~95%[1]基本相符病理结果见肿瘤细胞5(包括良、恶性)39 例,占 75%;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13 例术后并发症有:气胸 4 例(7.3%),均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肺内出血 4 例(7.3%),表现为咳血痰。
另有 1 例(1.8%)出现合并血气胸,表现为呼吸困难,行胸腔闭式引流 2 天后痊愈3 讨论纵隔肿瘤的治疗前往往需取得病理诊断,但因不能通过体内管道系统到达病灶部位,故需经皮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因纵隔病灶易被胸骨遮挡,肋间隙较窄,并往往邻近重要脏器及血管,故穿刺活检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本院通过数字减影机(DSA)的高清 X 线透视结合胸部 CT 平扫定位,大大提高纵隔穿刺成功率,有以下优点:(1) DSA 机的 X 线透视清晰度高,可实时观察穿刺进针过程,提高操作安全性2) 缩小穿刺活检的禁区3) 降低穿刺活检术的风险,减少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要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需注意:选择穿刺病灶的中心层面,大病灶应避开病灶坏死区;进针尽量垂直胸壁;穿刺针进到预定位置后要固定好针芯,防止假切割取不到病理组织;可多点穿刺[2]血、气胸是本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占 16.3%,与肺穿刺文献报道的发生率10%~30%相符[3],其中 1 例出现较严重的血气胸引起呼吸困难,考虑为多次穿刺后对肺组织及血管的损伤,加之患者年龄大:80 岁,并有高血压具体预防此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措施有:(1)针进胸膜后要快、准,同时嘱患者呼吸控制;(2)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3)病灶靠近大血管或需与血管分清时,穿刺前要增强扫描,以免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4];(4)老年并有高血压患者要慎重穿刺。
6总之,DSA 机电视透视结合 CT 定位穿刺活检纵隔肿瘤安全有效,有利于测量病灶到胸壁的距离,准确了解进针的深度、角度,预先确定进针途径,并可随时调整,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张鹏宇,金先桥,陈元炯.CT 引导下经皮肺切割活检在不同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20-21.2 李权,张尊敬,江丽平,等.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38 例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22 (4):414-415.3 王晓峰.CT 引导应用腰针经皮肺穿活检 36 例临床分析.2005,10(2):250.4 帅迅超,姜巩,李昕,等.经皮细针肺穿刺的体会.中级医刊,1994,29(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