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庐山杂记与神农架游记.docx
7页登庐山杂记与神农架游记登庐山杂记生长在“三山五岳”之一的庐山脚下是我的一种幸运,虽数次登临,但因其仙气十足,仍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作为一名地质人,心有不甘,以何种方式礼拜心中的人文圣山?我的答案是“徒步”首先走的是最常规的“好汉坡”,其官方名称为莲牯路,好汉坡其实只是其中最陡险的一段其起点于2010年新建了“好汉坡起点0公里”的标志,登山者都笑称“从零出发”,终点在北山公路旁的“河山不二”山门旁路宽约2米,长约5公里,基本为块石堆砌而成,自上世纪建成以来,就成为上山的主要通道,无数达官贵人,名人雅士都是由此路登顶,所以它也被冠名为“名人登山古道”好汉坡登山道依仗其交通便利、适宜健身,配套完善,凭本市口音或身份证就能免票进入核心景区,游人如织,登山过程中想做“独行侠”也成为一种奢望客观地讲,沿路景色平淡,攀登过程也较为枯燥但我始终认为“心中有风景,人生不荒凉”一次登山途中在滴翠亭休息,发现亭子对面前方路的左边,有一道山泉,顺着山势叮咚而下,泉水中间还安放着一根从中剖开了的半边手腕粗的毛竹管,竹管顺着山势略微向下倾斜地摆放在水沟中间,泉水从竹管里顺流而下——形成了“竹管流泉”,甘冽的泉水从苍黄、质朴的竹管顺流而出,而两旁的树林郁郁葱葱,直插蔚蓝的云霄,当时就感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用在此处,是否是天人合一,恰到好处?在一个初春的早晨,当我又一次沿好汉坡登上位于“天池山”石刻旁的观景台时,一只野生猕猴正悠闲自得地坐在悬崖边的护栏上,可能因为有心事,只见它时而眺望远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回眸一瞥,一副心情沉重的样子。
趁它思考人生的间隙,我赶紧掏出,留下这难得的合影返程途中在半山亭休息时,翻看相册中与“大圣”的合影,突然心生感慨,写下了“玉兔春困枕黄粱,小虎含笑梦飞扬,黄牛不惧身影只,大圣绝顶镜同框”,聊以自慰山北登山古道众多,在石门涧景区边有一条九十九盘古道,此路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一条古驿道久闻大名,一直心驰神往,一次到沙河做客后返程时又想到了这个事,于是驱车直奔石门涧,在停车场恰巧偶遇友人,闲聊过程中,提及古道,她说此道比好汉坡更好爬,路程短,景色佳,非常适宜登山闻听此言后,更加提升了我一探究竟的兴趣到了周末,在我的鼓动下,儿子饶有兴趣的陪我一起攀爬这条庐山最古老的登山道——九十九盘古道,进入古道后,一路绿树成荫,翠竹葱茏,山泉潺潺,云雾缭绕,如同行走在一幅江南烟雨中的水墨画卷中就在这诗情画意中,我们父子俩挥汗如雨,向着山顶艰难的行进过了锦涧桥、二道水,我们来到了甘露泉,泉水清凉甘甜,牛饮之后,浑身顿感清爽无比,精神焕发再向上,路边的陡壁间,石刻逐渐增多,这更加印证了此路的历史久远,也说明古人与今人都有旅途留痕的爱好,现代人喜欢拍照留念,而古人更喜欢把自己的感受篆刻在绝壁上,正所谓“题刻恒久远,文化永流传”。
盘转再向上,山道上一座石牌坊映入眼帘,上面题刻有行书“庐山高”三个大字,作者为“阳明山人”,也就是“明朝一哥”王阳明,这也是古道今天命名为“阳明路”的由来路旁的绝壁上刻有王阳明手书的欧阳修诗作“庐山高”,无论是诗意和书法都堪称一绝,可惜今天被冷落在古道边,留给我们这些有缘人欣赏感叹庐山高牌坊旁其实还有很多石刻,只不过历经风雨,欣赏起来有些难度过了这段与古人心灵对话之地,只经过了短短几分钟,就到达了此路的终点圆佛殿,全程约3公里,一路走来,汗水与古道相伴,游兴与历史相遇虽攀爬不易,但该路历史沉淀之深,无愧于庐山第一古道之名,真是不虚此行这些年来,伴随多次徒步庐山的际遇,既有登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也有野路遭遇蛇的一身冷汗,既有旅途中偶遇美景的狂喜,也有长途跋涉后的腰酸背痛庐山的真面目仍然遥不可及,然而徒步的意义却渐渐清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我欣赏的意境,可能很难达到,那就给自己先定个“小目标”:不赶路,用心去感受路,让心灵去旅行神农架游记神农架游记寒假里,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特意休假几天,跟团去神农架旅游2月8日,凌晨5点就起床赶飞机还没等我们起来,小家伙就活蹦乱跳地嚷嚷要起床,估计是昨晚兴奋得一夜未眠。
经过近两小时飞行,顺利抵达宜昌三峡机场,然后换乘旅游大巴奔赴神农架,途中经过古昭公路(古夫镇至昭君大桥),它是一条藏于峡谷之间的公路,为了避免开山毁林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建造的一条“水上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水上生态环保公路从远山俯视,公路犹如一条游龙盘桓于香溪河之上,沿途山峦如黛,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的美景好似百里画廊,身处其中仿佛置身仙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午餐在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美誉的王昭君故里——兴山县昭君村,吃当地农家菜,虽不丰盛,但颇有特色遗憾的是因为行程紧凑,来不及参观昭君故里纪念园,只能感叹,一个弱女子就是从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走上了历史舞台,演绎了千古流传的“出塞和亲”故事!午餐后,先参观天生桥景区,此处峡深谷幽,山岩叠嶂,林草丰茂,飞瀑、奇洞、溪涧、怪石、曲径、古木在白雪映衬下千姿百态,别有风情在这里还体验了原生态美景美食,打饼子、吃馓子、打豆腐、糖果子、煮酒等,让人回味悠长然后前往参观神农坛景区,神农坛是神农架地标建筑、华夏始祖炎帝祭坛,祭坛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躯,双目微闭,神态安详,似乎在思索天地之玄妙我们拾级而上,参拜始祖炎帝,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的源头文化,感恩先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兴农耕的艰辛和功德。
这里,我们还遇见“千年杉王”,这株古杉虽历经千年风霜、各种劫难,却仍然保持着盎然的生机,巍峨挺拔,昂首云天,其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让人肃然起敬第二天,是这次旅行中最重要的行程——玩雪、滑雪一大早乘大巴前往神农顶景区,因大雪临时关闭,去不到海拔3000多米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只能到海拔较低的神农营玩雪传说这是当年神农上山采药扎营休息之地,皑皑白雪边生长着一丛丛的箭竹,它是国宝熊猫最爱吃的竹子这里积雪很厚实,孩子们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雪地打滚,玩得不亦乐乎!还到小龙潭科普基地,造访了金丝猴、黑熊等珍稀动物,了解神农架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匆匆午餐后,团友们便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滑雪场,雪场分为初、中、高三级区域,初学者当然在初级场上场前,当然要全副武装穿上滑雪服(可以自带,也可以现场租),带上头盔,再穿上笨重的雪地鞋,套上雪板,手执雪仗,仿佛变成机器人,这种感觉要亲自体验才知道第一次滑雪,零基础的我们还是请了教练指导,刚开始,没滑两米就摔个四脚朝天,经过一个小时摸爬滚打,终于能一口气从容地滑下几百米的雪道,满满的成就感啊!我这人天生没什么运动天赋,但也能较快掌握,说明滑雪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主要是克服紧张,掌握技巧,基本也没有危险性。
当然对于很有运动天赋的人,也不一定需要请教练,自己摸索一会也能学会,可以节省点开支儿子可能是有学轮滑的基础,很快学会了,呼呼地滑下来,又坐魔毯上去,乐此不疲!小家伙还玩了刺激的雪地摩托和雪圈,一直玩到雪场关门赶人才肯罢休,唯一遗憾的就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四个小时转瞬即逝记得一定要拍照留下你驰骋雪场的英姿,留待以后慢慢回味,教练可以帮你拍照的第三天,继续我们的旅程,游览有“自然生态博物馆”之称的官门山景区景区的大门别具特色,以一对野人母子相吻雕塑连接成拱门,给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感觉天公作美,一到景区大门下车,就开始下雪,而且近乎是鹅毛大雪,大部分是老广的团友们激动惊呼:“太幸运啦!”大人们纷纷掏出、相机拍个不停,孩子们在雪中追逐嬉戏,开心不已这一趟真没白来,玩雪、滑雪、赏雪一应俱全啊!官门山景区最大的看点就是野人科考馆,馆内有各种影像图片资料,介绍神秘野人的前世今生从屈原笔下的《山鬼》、《山海经》中的“毛人”,再到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朝的《房县县志》均有记载1974年,神农架当地一个农民声称目击到野人1976年,神农架林区5位当地干部和一位司机同时目睹了一位“野人”,并将情况向中科院发了一份加长电报,这之后又有很多人声称目击到野人,中科院等机构也多次组织了野人科考活动。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叫张金星的山西汉子,被称为“中国民间野人探索第一人”,他自1994年开始,自费到神农架寻找野人,此后扎根神农架20多年,痴迷于寻找野人虽然各方历经几十年追寻,至今仍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证实野人的存在,但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敬仰,谁知道大自然还有多少未知的秘密呢?在大熊猫馆,我们探访了一对青梅竹马的大熊猫:“奥运”和“韵韵”,其中“奥运”出生于2008年8月8日,为纪念2008北京奥运会故取此名见到它们时,正在大快朵颐吃着这里盛产的箭竹,对游客熟视无睹,真是憨态可掬,喜感十足,引来游客特别是孩子们的追捧在生态馆,我们还见到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标本和介绍,金丝猴、娃娃鱼、红豆杉等应有尽有,让人大开眼界,神农架不愧是一座大自然的宝库!第四天,我们就要返程了短短的三天,我们见证了一个灵秀神奇的神农架听说神农架四季风光不同,各有其美无奈这次行程匆匆,下次一定再来弥补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