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8411857
  • 上传时间:2023-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3.41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一、 神经元神经元是有神经胞体和神经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一般树突较多,轴突只有一种树突重要是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向胞体,轴突则将信息从胞体传出至其他细胞神经纤维是神经元上的长突起(树突或轴突),神经纤维上如有胶质细胞以轴突为圆心层层包绕形成髓鞘,称为有髓神经纤维在周边神经中,这种胶质细胞称为雪万(旺)细胞,每个雪万细胞形成的髓鞘之间的空隙称为朗飞氏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神经纤维根据其构造和电生理特性分类如下:神经元分类:根据突起的多少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根据生理机能,一般可将神经元分为三类(1)感觉神经元 也称为传入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联系,把信息由外周传向中枢,如脑和脊髓的神经节细胞2)运动神经元 也称为传出神经元,直接与效应器联系,把冲动由中枢传向效应器,如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节内的多级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 也称为联合神经元,其机能是接受其她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后,再将冲动传给另一神经元,起到联系作用中间神经元为分布在脑和脊髓内的多级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多形成神经网络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神经元通讯)一)典型的突触联系1、突触构造 一种突触涉及突触前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部。

      在突触前部的突触小体的轴浆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汇集的突触囊泡突触囊泡内具有高浓度的化学递质突触后部重要是突触后膜,膜上存在某些特殊的受体可与递质发生特异的结合突触间隙是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月20-30nm可见在突触部位,前后神经元并不直接接触一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分出许多分支末梢与多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因此,一种神经元可通过突触影响多种神经元的活动;同步,一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通过突触可接受许多神经元传来的信息2. 突触分类1)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 ①轴突-树突突触②轴突-胞体突触③轴突-轴突突触2) 根据突触对下一种神经元的机能活动的影响不同分类① 兴奋性突触 使下一种神经元兴奋② 克制性突触 使下一种神经元克制3. 突触传递过程神经末梢动作电位 →末梢膜钙离子通道打开 →钙离子内流 →减少轴浆粘度,中和囊泡上的负电 →囊泡移向突触前膜 →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递质扩散至后膜 →作用到后膜相应受体 →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效应不同4. 突触传递效应(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达到突触后膜受体,并与之结合,使后膜某些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Na+、K+、Cl-,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使膜电位减小(指绝对值),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 克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出间隙中的是克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K+、Cl-,特别Cl-(不涉及Na+)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指绝对值,如由-70mV到-75mV)、浮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克制性突触后电位 * 无论是EPSP还是IPSP,都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特性二)缝隙连接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也存在缝隙连接,从而使细胞间的兴奋传递直接通过局部电流就可以实现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在对低等动物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神经末梢浮现膨大,称为曲张体,内含突触囊泡,在神经冲动到来时,囊泡中的递质释放出来,在细胞间隙中扩散其效应取决于受影响的细胞膜上与否存在相应的受体由于该类神经末梢不存在突触构造,故称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三、神经递质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或其他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并非神经末梢发现的化学物质都是神经递质拟定一种神经递质需满足下列条件:1)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质(原料)与合成酶系,可以合成该物质.2)递质贮存于小泡内以免被酶破坏,在冲动达到时释放入间隙。

      3)递质作用到后膜受体而发挥作用,用微电泳措施人工透析该种离子到突触间隙,可引起相似生理效应.4)突触部位存在该类递质的迅速失活机制.5)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可加强或克制突触的传递作用一)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指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oradrenaline NE)3、嘌呤类和肽类二)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指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1、胆碱类:乙酰胆碱(同外周)2、单胺类1)多巴胺(Ddopamine)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oradrenaline NE)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又称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3)5-羟色胺(5-Hydroxytriptamine 5-HT)3、氨基酸类1)谷氨酸(Glutamic acid2)甘氨酸(Glycine)3)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 GABA)4. 其他肽类,如下丘脑肽、脑内吗啡样活性肽、脑肠肽嘌呤类,前列腺素等。

      三)递质受体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反射活动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辐散一种神经元轴突可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方式称为辐散2、聚合许多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共同与一种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方式称为聚合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中间神经元互相联系的方式更是复杂多样,有的呈链锁状,有的呈环状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链锁状联系可以在空间上加强或者扩大其作用范畴;兴奋通过神经元的环状联系,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二、 反射1、 概念: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映2、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构造基本为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映,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途径一种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构成1)感受器 将内外环境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的神经冲动的换能装置2)传入神经 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3)神经中枢 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的集合体如膝跳反射中枢,心血管反射中枢,呕吐中枢等4)传出神经 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把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

      5)效应器 发生应答反映的器官,涉及肌肉和腺体等组织3、反射的分类按反射形成的特点 将所有的反射辨别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获得4、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性4.1单向传布 在中枢内兴奋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布4.2 中枢延搁 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浮现反射活动为止,所需的所有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中枢部分较慢4.3 总和 由单根传入纤维传入的一种冲动,一般不能引起反射性反映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持续传入多种冲动,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步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总和当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动,引起反射活动4.4 后放 当刺激的作用停止后,传入冲动消失,但反射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还继续有传出神经冲动,使反射常会延续一段时间,称为中枢兴奋的后放4.5 对环境变化敏感,易疲劳 神经中枢对于体内发生的多种变化有极大的敏感性缺氧、二氧化碳和麻醉剂等均可作用于中枢而变化其兴奋性,使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发生变化5、反射活动的协调5.1诱导 一种中枢的兴奋过程,引致其他中枢的克制称为负诱导;相反,一种中枢的克制过程引致其他中枢的兴奋称为正诱导。

      5.2交互克制 当一组肌肉收缩时,与它作用相反的肌肉则受到克制而松弛,称为交互克制5.3扩散 某一中枢的兴奋或克制通过突触联系扩布到其他中枢的过程称为扩散5.4最后公路原则 传出神经元接受不同来源的突出联系传来的影响,既有兴奋性的,也有克制性的,该神经元最后体现为兴奋还是克制及其体现限度则取决于不同来源的突触传递效应发生互相作用的总和成果这一原则被称为最后公路原则5.5 反射的反馈调节 当刺激引起反射后,反射活动的效应通过反馈回路作用到反射中枢,调节反射活动,称为反射的反馈调节 负反馈:反射活动效应通过反馈调节使原有反射活动下降常用于人体正常功能的调节,如血压、渗入压、酸碱度等 正反馈:反射活动效应通过反馈调节使原有反射活动进一步加强常用于排尿、分娩等过程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一、感觉功能,见感觉一章二、躯体运动功能,见人体运动一章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支配内脏的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控制,自动的调节着机体的内脏活动,故称自主神经系统从解剖和功能两方面来看,可将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部分1.一般构造特性 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分布与构造存在明显差别。

      可概括如表表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分布与构造特性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中枢位置胸1-腰3脊髓侧角Ⅲ、Ⅶ、Ⅸ、Ⅹ脑神经核及骶段脊髓2-4节灰质内传出纤维节前纤维短,在椎旁核腹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长,在支配的器官或组织内或附近的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很短节后纤维数与节前纤维数的比值大小支配效应器广泛局限2.双重神经支配 绝大部分内脏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经、又接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双重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是自主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上的重要特性双重神经支配对于许多内脏器官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机能意义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同一器官的机能影响往往体现为拮抗性质当交感神经活动使某一脏器的活动加强时,副交感神经的影响则使之削弱,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使内脏的活动保持协调,对于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与功能1、递质和受体1)胆碱能纤维 但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的神经纤维都称为胆碱能纤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乙酰胆碱,属于胆碱能纤维1)拟毒蕈碱作用型 乙酰胆碱受体(胆碱能受体)有一种可以被毒蕈碱作用并产生效应,此类受体称毒蕈碱受体(M受体)。

      毒蕈碱的受体可被阿托品阻断这种阻断的发生是由于阿托品能与细胞膜上此类胆碱能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毒蕈碱的作用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以及交感神经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的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其作用于受体的状况与毒蕈碱的作用相似,并能被阿托品所阻断,因而被称为拟毒蕈碱作用,简称M型作用2)拟烟碱作用型 乙酰胆碱作用于另一类受体上的状况,很像小剂量烟碱的作用,称为拟烟碱作用,又称N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763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面试考试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8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2025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证考试必刷题库附答案.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1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70题).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6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模拟试题(五套).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40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2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9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35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50题).docx 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