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异质同构的角度探析汉语中的屈折变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0938505
  • 上传时间:2022-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1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异质同构的角度探析汉语中的屈折变化                    王娜【摘 要】本文试从词素入手,对比英语,从“异质同构”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屈折变化关键词】词素;异质同构;屈折变化0.引言“被”字一直是语法研究里的热门词汇,随着最近网络上流行语“被离婚、被自杀、被怀孕”等的涌现,它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自杀”原本是动词,加上“被”后似乎变成了名词,用以指代社会上存在的某种典型现象还有古文中的“使民安、使邓亡”以及“种菜”和“种子”一类的多音词,这些似乎都是汉语中的屈折变化可现在语言学界普遍都把汉语归为孤立语类,那么汉语究竟是屈折语还是孤立语呢?汉语中是否存在屈折变化呢?1.语言学中的屈折变化1.1字、词、词素之间的区别字是词的构成成分,可以与词同构从而共享同一形式词是比词素高一级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即词能够单独成句、单独做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只有当字词同构时,字才有意义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胡壮麟 2006:61),它的音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或语法意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简述如下:词素是构词的单位,词是造句的单位,记录它们的书写符号则是字。

      从下而上,依次排列是字、词素、词(赵彦春2004:121)1.2孤立语和屈折语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体,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五卷本洪堡特选集》,第3卷,第2-3页)并根据语法形式四个阶段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假设,认为人类语言沿着一条由低向高阶梯式的道路向前发展,分别是:初民语言、孤立语言、粘着语言和屈折性语言他的汉语语言观是18-19世纪间欧洲本土学术界对汉语认识的一个典型代表以词的语法形态为主要依据,洪堡特将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言,梵语则是屈折语的代表,包括粘着语在内的所有其它语言处于这两种类型之间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藏语系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由于缺乏词形变化,孤立语的词序非常严格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比如“爸爸和妈妈”、“爸爸的妈妈”、“爸爸或妈妈”等,仅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所以孤立语中的虚词十分重要孤立语中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是由词根构成的结构比较简单的复合词,没有那些表示语法关系的前后缀或词根,往往只是一个孤立的词干汉语由于缺少词形变化,用虚词和固定的语序来表达语法意义,经常被划分在孤立语这一范畴内。

      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印度、欧洲、美洲等地,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是典型的屈折语从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看来,屈折语往往通过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她”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she,处于宾格的位置是her;“脚”的单数形式是foot,复数形式是feet所谓屈折,就是指这类语言的词的内部语音发生了屈折变化 屈折语中一种语素的词形变化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动词talks,其中的词尾s,在这里表明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比如数的范畴,可以通过外部屈折即加词尾-s的方式表示而有些词则是内部屈折,例如man(男人、单数),men (男人们、复数)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1.3屈折变化屈折变化又叫词形变化,指词或者词的一部分发生变化导致语法功能及词义的改变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部分语素来表示语法意义,主要指词的语音变化,外部屈折则是指在原有词上附加词缀体现语法意义动词范畴内发生的屈折变化是最多的,而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也有一定的屈折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表达人称、时、体、语态、语气、性、数和格的变化。

      2.异质同构从广义角度而言,异质同构指不同内涵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之一,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倾向于重新建构艺术本体,用形式而不是用社会文化关系解释艺术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根据这种原理可知,对比我们较为熟悉的英语中的屈折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汉语中的屈折变化问题3.汉语屈折变化的分类与特点实际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是纯粹属于某一种类型的虽然现在普遍认为汉语是一种分析-孤立语,但它也有可能经历了从综合-屈折语向分析-孤立语的转变古汉语并不缺乏词形变化,只是在发展过程中日趋减少例如音韵学就通过对上古汉语音的拟构得出了屈折现象再者现在已知的汉藏语系中的其他语言,比如藏语、较原始的嘉绒语就拥有较为复杂的屈折语特征下面对比英语的屈折变化来探讨汉字内外部是否也存在屈折变化3.1汉语内部屈折变化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现象,类似于英语中词的内部屈折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元音屈折、辅音屈折和声调屈折前两者是英语里常见的,但声调屈折却是汉语独特的能产手段元音屈折就是通过改变词的元音来改变它的读音,进而改变词的意义和词性例如,汉字“血”在口语中读xie,在书面语中读xue;辅音屈折是指通过改变词的辅音来改变它的读音,进而改变词的意义和词性等例如,汉字“长”读chang时是形容词,读zhang时是动词;不过也存在元音和辅音都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汉字“吓”在“恐吓”中读he,为名词,在“吓死人”中读xia,是动词声调曲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把动词变成名词的“顺构”现象例如,“数” shu读三声是动词,指“计算;列举”变为四声即成名词后来又被用作副词,有“屡次”的意思二是把名词变为动词的“逆构”现象例如,“处”chu读四声时是名词,变为三声即为动词,“置身于;在”之意3.2汉字的外部屈折变化在屈折语这一类语言中,词的外部屈折变化是通过在词或词根上添加词缀来实现的,因此对比英语,汉语的外部屈折应从三个方面考虑:(1)在单字上加“阿,头,子”之类的前后缀来实现外部屈折变化,如汉字“凿”是动词,“挖掘”之意,加后缀“子”构成“凿子”,就变成名词,指“挖掘的工具”;(2)附加ABB,AABB 等词缀的形式实现外部屈折变化,如“天蓝蓝”或者“干干净净”这样的词组;(3)通过添加偏旁部首的方法来实现汉字的外部屈折变化,例如与偏旁“马”相关的字共有二十多个,虽都表示马,但所表示马的颜色、雌雄、形貌、品质、作用等等各不相同。

      4.结论综上所述,对比英语,汉语中的确存在复杂的屈折变化,这种独特的屈折变化可能由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历史特点所决定的但仍旧不能断言汉语就是屈折语现在只可以说汉语可能经历了从综合-屈折语向分析-孤立语的转变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