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杨维杰_脏腑别通论.doc

52页
  • 卖家[上传人]:xmg****18
  • 文档编号:120433765
  • 上传时间:2020-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7.50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业.专注.杨维杰:脏腑别通论(原自 )一.脏腑别通《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1.肺与膀胱2.脾与小肠3.心与胆4.肾与三焦5.肝与大肠6.心包与胃二.互治,在脏腑别通的基础上,互相治疗相通脏腑的疾病一)肺与膀胱通: 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取肺经穴治疗膀胱经病,有提壶揭盖之意味,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膀胱经背部输穴能治气喘,针委中可治疗皮肤病及恶疮甚效,都是肺与膀胱通的应用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特效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也可以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

      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马金水、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虽不在肺经,皆能治小便不利结石之症,即在于开上窍起下窍,提壶揭盖二)脾与小肠通: 针灸治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 减肥亦常针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湿之作用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亦同此理 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肾关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心门穴治疗膝痛也是去湿及强心两重作用 (三)心与胆通: 针刺胆经之风市治失眠、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针心经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奇穴眼黄穴在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心经之解穴(少府)祛风止痒特效,虽说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但心与胆通,胆经能祛风,也是有效之原因风市为治疗各种疼痛之第一特效针,又何尝不是透过心主神,胆与心通而发挥作用的呢 (四)肾与三焦通: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疗环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治肾病及腰痛。

      指肾穴在无名指能治口干肾亏,亦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发挥作用的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五)肝与大肠通: 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甚有效奇穴灵骨在大肠经上,治头晕也很有效大、小、外、浮间等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木穴在大肠经上,也能治肝经之疝痛,还能治疗一些与风有关的病,这都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关系而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则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 六)心包与胃通: 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各种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说是透过心包与胃通发挥作用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极效,董氏竒穴之通关、通山、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胃与包络通的用例三.配穴新思路 互通两经上的穴位配伍应用,确立了"别通配穴法"如此配穴可以同时调节互通两经的气血,协调互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如"胃与心包通",分别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心包经的内关配穴,既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又可以治疗胸痹、心悸"脾与小肠通",选取腕骨配伍阴陵泉,共奏健脾利湿之功"肺与膀胱通",选取尺泽委中点刺放血,既可以治疗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的吐泻,又对手足干燥皲裂具有卓效。

      四.取穴原则腑病治脏,脏病治腑,原自相通如欲用木补心火,一定得用胆木,而不能随意用肝木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胃经所主)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别通小肠经)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气失肃降,肺经所主)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通阴维脉主治:心胸内关谋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本经所主)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三焦经所过)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肝经所主) 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别通胃经)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

      络穴,通任脉主治:头项寻列缺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本经所主)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大肠经所过)荨麻疹(肺主皮毛)水肿(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水液代谢,气化)溺血(膀胱经所主)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经通阴跷脉主治: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神志疾患(心经所主)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本经所上,膀胱经所过)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生殖病证(本经与膀胱经所主)下肢痿痹(本经所过)三焦,原气之别使,主要是指阳气上述病症,与人的阳气衰弱有很大关系5.后溪穴,本经:手太阳小肠经,表里经:手少阴心经,同名经:足太阳膀胱经,别通经:足太阴脾经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耳聋,目赤等病证(本经所过)癫狂、癔病、精神病、神经衰弱(表里经心经所主)小便赤涩,流感,疟疾(同名经膀胱经所主)黄疸(别通经脾经所主化之病)腰痛、颈椎病(膀胱经,督脉)  6.申脉穴,本经:足太阳膀胱经,表里经:足少阴肾经,同名经:手太阳小肠经,别通经:手太阴肺经通阳跷脉主治:头痛,眩晕、腰腿酸痛(本经所过)。

      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同名经小肠经的表里经心经所主) 7.外关穴,本经:手少阳三焦经,表里经:手厥阴心包经,同名经:足少阳胆经,别通经:足少阴肾经通阳维脉主治:头痛、颊痛、牙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等头面五官疾患(本经所过)热病、感冒(本经所过主)胁肋痛,上肢痹痛(本经与同名经胆经所过)高血压(本经与别通经肾经所主)8.足临泣穴,本经:足少阳胆经,表里经:足厥阴肝经,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别通经:手少阴心经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眼疾、胆囊炎,胁肋痛,足跗肿痛(本经所过)乳痈,月经不调(表里经肝经所主)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全身串痛(胆主一身之气,三焦散布全身) 一老太婆右大腿疼痛数日尤内侧更甚 针左侧液门施动气法20分钟后症状解脏腑别通论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同三焦于肾相同脾与小肠相同肺与膀胱相通《医学入门》内经“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这老太婆大腿内侧尤甚指的是肾经一线也就是三焦与肾相同什么是脏腑别通?“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 . 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脏腑别通之应用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董老师之奇穴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位在三焦经上,也是透过脏腑别通补肾而发挥作用的。

      五、肝与大肠通肝主疏泄,有协调二便的作用,而大肠...杨维杰个人自1972年根据《内经》,将「脏腑别通」法则用于针灸(以前未见人使用),并于1975年刊载于拙著《针灸经纬》,转眼间已三十余年在这段期间,个人以此法运用于针灸及方药治病甚多,极有疗效,用于针灸更为突出脏腑别通又称脏腑通治,首见于明李延《医学入门》,引自《脏腑穿凿论》清.唐宗海之《医学精义》则有较详细的解说,大要是「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颠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泄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为主;肺与膀胱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肾与三焦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纪说通治,当然有其相通之路径,唐宗海之《医学精义》中虽有解说,但似仍气化为主,且李唐二人并未探讨及涉及其源流,对于胃与包络是否相通也未交待个人研究探索发现:脏腑通治应系从六经之开阖枢变化而来(见《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试以「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少阳为枢,少阴为枢;阳明为阖,厥阴为阖」同气相求,以脏腑经络配合作表如下:这样就构成了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除五脏别通外,包络也应与胃通,从而确立了六脏六腑全能相通的「六脏别通」,即「脏腑别通」,透过「脏腑别通」的脏腑关系,用于内科及杂病均甚有效。

      一、肺与膀胱通膀胱的不利与不约,在于肺的调控,肺气宣肃机能障碍,调控失利,膀胱蓄泄功能随之紊乱,肺对膀胱的调控,是通过「气」的作用而完成的,所谓「气化则能出矣」《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的条文,这是「肺虚不能制约膀胱」的小便遗溺不禁证临床有肺气不利,水停迫肺、肺气上逆之喘症,常以清利膀胱的方法止喘膀胱气化失常,可以透过治肺来调节,例如常用的「提壶揭盖」法就如吴鞠通说的:「启上闸,化肺气,宣上即利下」朱丹溪也说:「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尝用麻黄汤开上窍启下窍以利尿,又以之控制尿频治愈老人及小儿遗尿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针脾经之阴陵泉可利尿也可治尿频、针肺经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背部输穴能治气喘,也都是肺脾(太阴)与膀胱(太阳)通的应用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有关子宫的疾患也与膀胱经有关,《伤寒论》有太阳经蓄血症,证状为「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太阳蓄血证常有如狂的精神症状,有许多妇女子宫蓄血瘀血,也会有精神的症状,如痛经、闭经、热入血室等,常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再如《金匮要略》中的子宫疾患,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这两个方子都有膀胱经主药桂枝。

      从此而论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可以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二、脾与小肠通脾主运化,统括小肠的受化功能,小肠赖脾肾阳气的温煦方能化物,小肠的分清泌浊又为脾脏化生气血升清降浊,创造物质条件脾主升喜燥恶湿,湿邪易伤脾阳;小肠主降喜暖恶寒,寒邪易伤小肠阳气脾与小肠相互协同,关系紧密从内经相沿迄今,小肠病与脾胃病并未严格区分,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食不化」《伤寒论》说:「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些虽在说脾病,也可看作小肠受盛异常的病变因此小肠病常两者共治小肠有寒则温中袪寒,小肠有热则清肠泻脾;小肠吸收不良肠鸣泄泻,则健脾助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