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霜傲雪春已在枝头.doc
11页12经霜傲雪春已在枝头——前进中的江西书法 书法,这门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艺术,馨香四溢了千年江西,这个碑碣石刻遍布,墨迹名家云集的江右之地,其书法传承也经历了或繁荣或沉寂的跌宕从最早的东晋陶侃等人的濡染翰墨,到唐代的钟绍京,宋代的黄庭坚、元代的饶介,以及明清后的八大山人、李瑞清、陶博吾等人,无疑是江西书法发展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然而,受历史、政治、经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现代江西书法一直在艰难中前行,缺名家力作、输学习氛围、少科学方法,成为江西书法后继乏力的硬伤为突破阻碍,重塑辉煌,江西书法家在江西省书协的带领下,开启了探索发展的新历程一、书法教育的新探索 当代以来,写工具的改变使毛笔的应用性大大降低,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正慢慢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演变为一小部分艺术家的专业、一部分书法爱好者的爱好为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全国各地掀起了书法学习的热潮江西省也抓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省书法家协会积极作为,以推动书法创作、加强理论建设、培育新苗、扶植新人为己任为目标,紧跟全国步伐,开展了系列书法展览、书法理论研讨会等活动。
应运而生的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承担起了江西书法教育的重任,总结出了一套“开蒙拜师师有名”“授业解惑得新法”“国学修养育精英”的教学体系,将江西书法教育带入了规范、科学、持久发展的快车道,使江西书法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1、兴办培训搭平台 古代,学龄儿童就可以从蒙师那里学习识字和书法,由于当时毛笔仍然是最为基本的书写工具,因此书法学习与受教育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更为便利的是这种私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书法教育技法传承的纯粹性和延续性 进入当代,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书法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成为了一项需要专门学习的技艺虽然国家社出台了加快发展书法教育的政策,会上以书法家以个人名义成立的书法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但是书法师资的供需关系依然紧张,书法教育境况不容乐观,不仅是全国现在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合格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而且个人工作室式的书法教育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并且缺乏系统规范和监督如何来补上书法教育这一空缺? 江西省书协从大局着眼,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社会各行各业有大批习书之人,基本上处于“自由体”阶段,把写“毛笔字”当作书法,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普遍为了规范书法教育,纠正习书风气,整合习书人才,提升师资水平。
2011年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审时度势,成立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成立后,以弘扬中国书法传统,促进江西书法繁荣发展,扩大江西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形成书法品牌为目标,率先开展了整合书法力量的努力通过搭建集教学、展览、推广为一体的学术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会书法培训和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以缓解社会上书法培训力量的不足,提高江西省书法师资水平2、授业解惑得新法清朝郑观应 《盛世危言·女教》中认为:“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可见,明确倡导“因材施教”由来已久概而言之,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行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其要旨是,尊重受教育者,给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自由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按照不同书法水平开设书法基础班、书法高研班、书法精英班、国学班、中小学师资培训班,每个班级授课内容和授课教师均有所区别,例如基础班,主要面对基础较弱或者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授课内容也相对较为浅显易懂,主要讲授如何临帖、书法简史等基础知识授课教师为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高研班主要面对拥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授课内容也转变为临帖与创作、经典法帖赏析等内容授课教师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校书法专业教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求“因材施教”,又要求“术业专攻”、“一家一帖”,所以的学生专攻一本字帖,在一个书法体系中研习,保证其学习的纯粹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很尊重教师的地位,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亲、师”的说法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培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书法的学习亦是如此,与学校文化课学习有所不同,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需要展示出来的,所以开始书法学习时更加偏重引导示范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聘请的老师们首先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经常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的高校教师,示范教学是他们在教学第一阶段经常运用的方法,在示范过程中,结合对多种书法文化现象的阐释,对经典法帖的理解与表现,让学生了解书法不是单纯的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书法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让学生们了解书法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随着学习的慢慢展开,学生的临帖、创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正如《礼记·学记》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3、国学修养育精英为什么要学习国学?什么是国学?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说法尚不统一,范围窄一些的,认为国学即经学。
有些甚至认为只有儒学、六艺才是国学而广泛的国学定义,则认为国学即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以及由此繁衍的文化体系,经、史、子、集皆在其中从《光明日报》开僻的“国学”专栏可以看出,《光明日报》是赞成宽泛的国学定义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皆应视为国学无论侠义还是广义,书学都应包括在国学之中蔡邑用阴阳学释读书法,孙过庭用“和而不同”求之义理,黄庭坚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都是用经学理解书法的完全可以说,书法是国学开放的奇葩,它的根在国学,它的营养靠的是国学的液汁,它的花朵,则辉耀着国学的神采由此可见要想把字写好,就要懂点国学,要用文化来涵养书法2015年5月20日,江西省首届国学班开班,此次国学研修班聘请了国内十余位在文学界、艺术界享有盛名的大家,课程内容涵盖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古代汉语等诸多门类活动一出便引来巨大反响学书法要培训,现已成为江西省书法界的共识,培训也极大提高了我省书法作者在全国书法展览中的入展获奖率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江西省中国书协会员从90余人到311人,省书协会员从1700余人到2671人;入展获全国大奖的人数年年攀升,如2014年,在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展中,我省书法作者获奖人数已跻身全国五强。
突破明显,成绩斐然二、书法普及的新尝试 中国书法之乡和全国书法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了进一步实现书法事业的全面发展,落实《中国书法发展纲要》提出的任务,在全国开展的重大书法活动,可以说活动的开展地无不因此获益,书法人才队伍兴起,书法氛围日趋浓厚,对于举办地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江西省近年来在书法之乡、书法全国展的申办上,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摘桂“中国书法之乡”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独占三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另外江西还是陶渊明、八大山人、黄庭坚、文天祥、朱熹、汤显祖、宋应星等文化大家的故乡,是中国书协首届主席舒同先生的桑梓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为我们申办中国书法之乡的坚实基础到2010年10月经过中国书法家协会3年多的培育,"中国书法之乡"已达29个,也正是由于有了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一些申办县市书法事业迅速崛起,成为支撑当地书法发展重要平台但是在2011年之前,江西没有一个由中国书协命名的中国书法之乡,这与其他省份差距较大所以我省组织申请中国书法之乡,利用“中国书法之乡”的影响力来发展书法成为当务之急。
江西省书协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县市启动申报程序,积极协调、组织中国书协中国书法之乡考察团来赣考察,在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后,中国书协终于在2011年、2012年先后审批东乡县、高安县为“中国书法之乡”,这也成为江西省历史上首批由中国书协命名的中国书法之乡,申办成功后这块响亮的文化名片对当地文化、经济、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举办全国性书法大展 随着我省书法氛围的日趋浓厚,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要求在江西省举办全国展的愿望日愈强烈,江西省书协将申办全国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最终经过省书协、东乡县委县政府、星子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王安石奖”全国书法展和“陶渊明奖”全国书法申办下来,分别于2013年10月、11月举办在我省举办,这也是省书协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次承办中国书协主办全国性书法大展,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了中国书法艺术,提升了我省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彰显了江西人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及追求三、书法公益的新推广 为了更好普及传承中国书法,繁荣江西书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动作为,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
随着协会工作的不断延伸,面向全社会开展的书法普及工作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1、公益大讲堂有声有色 2015年6月16日,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名师大家公益讲堂”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要求在全国推广南京“名师公益大讲堂”经验2015年3月底开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聘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来赣,截止目前,江西省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已经走进南昌、抚州、吉安、赣州、宁都、景德镇、宜春等十余个县市,听众人数超过5000人活动受到极大欢迎其特点也是非常突出一是服务对象的精准化研究服务对象,细分听众需求,善于精准发力;二是讲师队伍专业化选好讲师,还要确保队伍结构合理三是讲座内容课程化有了课程意识,抓住了课程要素,才得以逐步打造出项目的品牌;四是活动管理系统化通过系统化的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持久有效的运转2、“翰墨薪传”生生不息 书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书法能够长盛不衰,必须使书法教育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现代书法教育发展的模式应该是:多角色、多层次、多部门相互配合实施的,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各类组织和民间书法家参与其中,充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只有建起一套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才能够更为有效的实施书法教育的系统工程。
其中更不能缺少政府的强力推进,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讲书法教学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体现了国家对于传承中国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书法教育也是其中一项内容;教育部又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强调了书法教学的重要性推广书法教育的发展,应该由政府主导为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书法社团参与其中的书法教育新格局,建立起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书法教育体系,现在高校书法专业的开设、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社会书法教育的开办,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开创生动活泼的书法教育工作新局面,书法基础教育实力雄厚,中高级书法教育成效显著2014年7月1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中小学师资培训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学,这次公益培训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书法基础教育工作,解决当前一线中小学书法教师匮乏的问题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联于2015年5月28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在书法教师配备、设施条件等方面为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保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及当地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展览。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积极响应中国书法家协会和省教育厅、省文联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2015年5月,江西书协与吉安市教育局达成培训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