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docx
25页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 "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 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 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里社祈晴文① !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 ⑥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 uàn g):赐⑥尚:希望 [文言知识] 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于②庶几③垂④淫⑤冀⑥苟⑧恤 2.翻译:①将以厚其家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 百姓困窘到极点了!植树和畜牧的所得,会使他们的家庭富裕,但被官吏们夺了百姓还不敢怨,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也许可以补偿去年的损失但神明又处罚我们好的谷物成熟了,倒伏在田垅,淫雨暴风,连月不断,打掉了谷粒现在,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有百分之十的谷子没被水冲掉,神明为什么不向天帝申明而遏止它?官吏又贪又昏,看着百姓困窘而不体恤百姓没有罪,所以就不要加罪于他们了神灵耳聪目明,为什么效法官吏们的所为而不想着救民活命?百姓虽然愚蠢,不能向神灵献媚,但能在祭祀之时报答神灵的恩赐,即使是没到一年,也不怠慢。
如果让百姓不能得到粮食,对神灵也不利呀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青文胜为民请命 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 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
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2.①(A)②(B)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指牡丹丛) 2.何以明.之(证明) 3.日渐.中狭长(逐渐)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善于观察的结果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杭世俊喜博 下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 [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③视学: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④舆(yú):轿子⑤学使:即“视学” [文言知识] “固若金汤”二、指“坚持”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三、指“本来”、“诚然”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四、指“岂”、“乃”,表反诘如“仁者固如此乎?”意为有仁慈心肠的人难道会这样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 ________⑦反________ 2.翻译: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杭世俊一年必然回钱塘两次归家以后无事,有时拿着数百铜钱与家乡中的少年在望仙桥下赌博当时钱文敏以视学身份在浙江视察学校一天正值酷暑,(钱文敏)正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