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二节.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7459031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5.2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 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课标分析《高中课程化学标准》对本章内容所要达到的要求规定为: 1. 理解元素的涵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①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②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③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4.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所以,本节内容是在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来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元素周期表,进而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安排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知识,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的一些递变规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2 第一章的第二节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与结构在学习了必修1 之后,学生对元素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之前的学习是相对分散的, 所以本章内容可以作为对已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同时也是学习系统化,只是结构化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钠和氯有了较好的认识,知道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且与氧气、水、酸和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在与其他金属对比学习之后,知道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易失去 在学习氯元素的时候, 通过与金属、 水和盐的反应知道氯也是比较活泼的元素而上节课的内容使同学们简单的认识了元素周期表及其排布规律,这就为学习本节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本章内容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尤其是不常见的元素或者化合物分析中,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对其进行大胆的猜想,进而验证,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智力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本节的内容在化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小节中, 主要学习内容有: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族元素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变化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自己学习的方法,还有感受新知的能力这不仅取决于人的大脑,还在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敏捷能力。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其自主探究学习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等对于这些常见的元素及化合物,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应该是重点学习的,掌握的都较好在上一节的内容中,系统化的学习了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在宏观的、整体的认识各种元素,并且在原子结构知识下初步发现元素排布规律,本节知识将注重与以前元素性质联系起来,进而学习元素的递变性质与原子的结构的变化四、教法分析在新课程的提倡下,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辅助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而不是以讲授为主所以, 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关于本节内容,学生有怎样的认识本节内容是在已有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基础上,还有上节课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排布与原子核玩电子排布的关系,所以本节内容又相当于是一个“下位”的学习过程, 即在已有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下,来具体学习或者说是验证碱金属一族和卤族元素一族在对本节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回顾上进行分析,结合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及学生已有的对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认识,进而根据 “结构决定性质”推断其他同族元素的性质, 然后用实验事实来证实推断的正确与否。

      最后, 可以布置作业推断其他族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找相关事实来论证所以,本节知识采用 “知识回顾 --- 科学小故事解析--- 结构分析 --- 知识再现 --- 合理推测--- 实验论证 --- 总结归纳”的流程来学习,期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碱金属元素元素及其发现过程2. 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3. 加深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知识回顾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养成良好的知识梳理习惯2. 通过对上学期钠的性质回顾学习,是学生加深对 “结构决定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实事求是的科学,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4. 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结合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积累知识,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学习中总结归纳的重要性2. 通过了解碱金属的发现过程,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坚持科学的坚定态度。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4. 通过实验分析,与性质分析才相对比,明白“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变化的角度分析事物,培养良好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碱金属的性质回顾与实验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分析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七、教学过程设计【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物质,有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我们从它们的许多性质着手研究,用实验检验的方法认识了它们那么,现在我们首先回顾一下金属钠,它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银白色的,质软,密度小于水,与水剧烈反应,能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还有钠的盐类化合物,碳酸钠⋯⋯【师】那么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钠在水中的反应吧一起:可以概括为熔、浮、游、响、红,分别指的是什么呢?钠的熔点低,在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下就熔化了,密度比水的小, 浮在水面上, 有气体生成,且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剂变红师】 很好,那么大家已经学习了钠,它是比较活泼的金属,我们知道活泼性较强的物质一般在自然界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那么钠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投影:金属钠是英国化学家戴维于1806 年发现的。

      他当时做的是电解KOH ,当他把电解的产物像平时一样倒入大玻璃杯时,“轰”的一声发生了 猛烈地燃烧和爆炸, 也正是这一次的 “无心”使戴维从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的说:“幸好只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继续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他不断探究, 加倍努力工作, 成功的用 电解法制得了钠、钾,还有后来发现的钡、钙、锶、镁等金属师】 其实,不论我们做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坚持的信念,正是因为这个深藏在我们内心的“不放弃”,我们才能走到今天而在科学的发展史上,也有太多太多如此的坚持,也正是有这些“永远的努力”,我们才能生活在如此精彩纷呈的世界好了, 上节课中, 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知识,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排布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一下, 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钠所在的主族,完成下面表格:我们把钠所在的一族经常称为碱金属,当然由于氢也在第一主族而其原子结构的特殊性,碱金属中是不包含氢的。

      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师】 “结构决定性质”,大家上节课已经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知道,在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电子层数逐渐增加的,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一样的那么,同一主族的元素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刚才回顾钠的性质有:板书: 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碱金属1. 钠:银白色,质软,密度0.97g/cm3,熔点 97.81 ℃常温 4Na + O2 = 2Na2O ( 白色 ) 加热 2Na + O2 = Na2O2 (淡黄色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Na + 2H2O = 2NaOH + H2↑【师】那么,根据大家填写的表格,还有钾的发现历程,我们可以知道钾是比较活泼的,但是它的活泼性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呢?(爆炸) 那么与其他碱金属性质比较又该如何进行呢?我们从原子的结构出发,看一下碱金属的性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推断一下钾、 锂、铷、铯,它们的结构与钠有什么相似,它们的性质又可能是怎样的?学生:它们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是极不稳定状态,所以应该都很活泼,那么也应该都可以跟水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是电子层数增多,它们的性质也应该是逐渐变化的。

      加之,钾的氢氧化物电解产物发生爆炸,说明钾比钠的性质要更加活泼,更容易与水发生反应交流: 电子层数增多,大家看,原子的半径从上到下是逐渐变大的而电子与原子核之间是通过静电引力, 也就是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二者相互吸引达到静电平衡的状态那么也就是最外层的电子离原子核越来越远,引力就会越来越小,即这个电子就会更容易失去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 最科学和有力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推断师】 首先,请大家在记录本上根据递变的规律,然后结合钠的实验现象,推测一下金属钾在空气中的反应现象,还有与水的反应现象,一会做实验的时候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看看与我们想的是否一致呢?如果不一样,是为什么呢?并描述实验现象实验环节:【师】教师演示:钾与氧气的反应:将一干燥的干锅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干锅中,观察现象钾与水的反应: 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银白色、游在水面上四处、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有微弱爆炸)解说实验,描述实验现象,与钠的反应对比板书:2. 钾:银白色,质软,密度0.86g/cm3,熔点 63.6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通过实验,大家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推断的结果吻合吗?实际上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人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彼此相似,它们都能与水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氧气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投影:Li Na K Rb Cs 与 O2反应反 应 不 如钠剧烈,生成 Li2O 点燃剧烈燃烧,生成 Na2O2燃烧更加剧烈生成比过氧化物复杂的氧化物遇空气立即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遇 空 气 立 即 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与 H2O 反应剧烈,生成H2更剧烈,生成 H2轻微的爆炸,生成 H2遇 水 立 即 燃烧,爆炸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结论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它们的颜色均为银白色(铯略带金色),较柔软,密度较小,熔沸点较低,有良好的导电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热性,但是它们的性质又是逐渐变化的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板书:3. 性质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一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引力逐渐减弱,所以其性质也有差异师】我们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了碱金属,大家之前推断的性质是不是在实验中都得到了明确的结果,也说明我们大家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的很好。

      结构决定性质”,这是我们化学家坚持的真理, 只要我们大家善于观察、总结, 我们其实也可以发现科学就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科学依据我们今天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敢想敢做,用自己的智慧和头脑来亲手实践自己的抱负八、板书设计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碱金属1. 钠:银白色,质软,密度0.97g/cm3,熔点 97.81 ℃常温 4Na + O2 = 2Na2O ( 白色 ) 加热 2Na + O2 = Na2O2 (淡黄色 ) 2Na + 2H2O = 2NaOH + H2↑2. 钾:银白色,质软,密度0.86g/cm3,熔点 63.65 ℃3. 性质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一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引力逐渐减弱,所以其性质也有差异九、教学回顾1. 本节内容是对上节知识的的加深学习,同时也是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做铺垫,通过回顾学习,引申探究,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本节内容中引入科学小故事,不仅能出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同时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做出推断。

      3. 本节课开始想把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放在一起讲,但是由于要做实验,并且同学参与讨论研究,所以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就只讲了碱金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