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ppt
73页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概述n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n是人体正常菌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厌氧菌在肠道中约是人体正常菌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厌氧菌在肠道中约占占99%,其中厌氧芽胞梭菌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无芽,其中厌氧芽胞梭菌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无芽胞厌氧菌所引起的感染逐步被医学界所重视胞厌氧菌所引起的感染逐步被医学界所重视n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概述n严格厌氧菌,有118个种,多数为腐生菌n革兰阳性大杆菌,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n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n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n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tetanus))的病原菌的病原菌n n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 “撂倒撂倒撂倒撂倒” ”花季少女花季少女花季少女花季少女 医生提醒:不能忽视伤口医生提醒:不能忽视伤口医生提醒:不能忽视伤口医生提醒:不能忽视伤口20112011年年0303月月1515日日 15:08:04 15:08:04 浙江新闻网站浙江新闻网站 n n 浙江浙江浙江浙江0303月月月月1515日讯日讯日讯日讯 日前,日前,1515岁的小张在家中无明显诱岁的小张在家中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牙关紧闭、开口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母因的情况下出现牙关紧闭、开口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母亲带她来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经检查和询问,亲带她来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和询问,接诊的医师徐伟初步诊断小张得了接诊的医师徐伟初步诊断小张得了破伤风破伤风,下了病危通知书下了病危通知书为求一线生机,小张的家长第二天便带着小张转上级医院了为求一线生机,小张的家长第二天便带着小张转上级医院了n n 小张是云南镇雄人,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永康,不久前 小张是云南镇雄人,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永康,不久前在玩耍时在玩耍时被电动三轮车压伤,左小腿软组织撕裂当时到缙被电动三轮车压伤,左小腿软组织撕裂当时到缙云骨伤科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星期,谁想后来突然病重了云骨伤科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星期,谁想后来突然病重了n n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成行医师介绍,破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成行医师介绍,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一般发生在外伤后的可能,一般发生在外伤后1 1~~2 2周n n 医生提醒:千万不能忽视伤口,无论伤口大小都应该及 医生提醒:千万不能忽视伤口,无论伤口大小都应该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于伤口小而深,又不清洁的,应马上到医时处理,尤其是对于伤口小而深,又不清洁的,应马上到医院进行清创处理,并在院进行清创处理,并在2424小时内及时注射小时内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沈阳男子身上长水疱后险要命沈阳男子身上长水疱后险要命沈阳男子身上长水疱后险要命沈阳男子身上长水疱后险要命 医生提醒:别瞎挑医生提醒:别瞎挑医生提醒:别瞎挑医生提醒:别瞎挑2011/03/022011/03/02 [ [来源:华商晨报来源:华商晨报] ] l l晨报辽阳讯(记者晨报辽阳讯(记者 朱明宇)朱明宇)感染破伤风,让他险些丧命,祸根是用剪感染破伤风,让他险些丧命,祸根是用剪子挑破腿上的水疱子挑破腿上的水疱l l 昨日上午,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病房里, 昨日上午,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病房里,3636岁的伤者赵先岁的伤者赵先生介绍,一个多月前在火炕上睡觉时,右腿被烫出一串水疱生介绍,一个多月前在火炕上睡觉时,右腿被烫出一串水疱 “随后找一把剪子,也没消毒,直接就把水疱挑破了随后找一把剪子,也没消毒,直接就把水疱挑破了 ”赵先生说,赵先生说,后来,他突然全身抽搐,脖子僵直,张开嘴也讲不出话,被家人后来,他突然全身抽搐,脖子僵直,张开嘴也讲不出话,被家人送到医院送到医院l l 经医生检查,赵先生感染了破伤风,毒素已进入血液,随时 经医生检查,赵先生感染了破伤风,毒素已进入血液,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医生立即切开赵先生气管,缓解呼吸肌麻痹,注都有生命危险医生立即切开赵先生气管,缓解呼吸肌麻痹,注射抗生素代谢排除毒素,二十天以后,赵先生每天抽搐十余次的射抗生素代谢排除毒素,二十天以后,赵先生每天抽搐十余次的病情得到缓解病情得到缓解l l 辽阳中心医院普外科闫国强医生介绍,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 辽阳中心医院普外科闫国强医生介绍,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从伤口侵入身体血液引起的感染,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泥土、人从伤口侵入身体血液引起的感染,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泥土、人和动物的粪便里,人体感染破伤风的死亡率在和动物的粪便里,人体感染破伤风的死亡率在30%~50%30%~50%之间,之间,伤口离心脏越远死亡率越低伤口离心脏越远死亡率越低l l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动物咬伤、刺伤、烧烫伤等情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动物咬伤、刺伤、烧烫伤等情况,不可随意自行处理伤口,要到医院接受消毒清创处置,以免况,不可随意自行处理伤口,要到医院接受消毒清创处置,以免感染破伤风感染破伤风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急缺破伤风针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急缺破伤风针 市民自发献血市民自发献血2011年03月10日18:48云南网 •截至3月10日17时20分,云南盈江5.8级地震已造成21人死亡,174人受伤。
记者从德宏芒市获悉,盈江县人民医院已经住满伤员,地震灾区急需破伤风针水,及相关医疗设备街头已经开始组织市民献血,以备即将到来的血液紧张•另,记者从昆明机场获悉,18时30分,已有一行9人的医疗小分队携带医疗用品从昆明机场出发飞往芒市,赶往盈江地震灾区参与救援 破伤风梭菌n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n粪便污染,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n伤口被污染导致----------注意消毒清洁n外毒素致毒n死亡率约为30%--50%,新生儿患伤风死亡率极高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n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顶端端,使细菌呈鼓鼓槌槌状状周身鞭毛,无荚膜n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创伤内或形成芽胞的菌体易易转转为革兰氏阴性为革兰氏阴性n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n血平板或血清消化粉厌氧培养基,置于厌氧罐内培养24—48h,移行生长,呈薄膜状菌膜在庖肉培养基中培养,液体微混,庖肉变色(部分变黒),有腐腐败败臭味臭味、普通琼脂上形成羽毛状菌落Clostridium tetani 破伤风梭菌生长 庖肉变黑庖肉变黑n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 10min仍保持活力¨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所致疾病-破伤风破伤风n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破伤风痉挛毒素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或称神经毒素神经毒素(Neurotoxin)。
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酶破坏,故,故口服毒素口服毒素不起作用不起作用n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没有侵袭力 破伤风多见于:破伤风多见于:战伤战伤创伤感染创伤感染分娩时断脐不洁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手术•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流涎、激动等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流涎、激动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
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病死率约30%((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致病条件n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n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破伤风梭菌芽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致病因子n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溶血毒素(tetanolysin) n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蛋白质,不耐热破伤风痉挛毒素n 结构¨菌体:一条多肽¨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B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A链:毒性作用n典型的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流涎免疫性n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n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n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n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n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n特异性预防:注射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破伤风类毒素类毒素 三联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白、百、破)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3、、4、、5月月 3次次 2、、7岁加强岁加强 2次次n紧急预防:注射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ATn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抗毒素及抗生素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地震常识:如何防治破伤风?地震常识:如何防治破伤风?2011-3-12 15:32:332011-3-12 15:32:3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致神经系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致神经系统综合征。
患者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或强直性痉统综合征患者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或强直性痉挛,因面颌及颈部肌肉常受累,牙关紧闭和挛,因面颌及颈部肌肉常受累,牙关紧闭和“ “苦苦笑面容笑面容” ”为特征表现一般潜伏期为特征表现一般潜伏期4 4~~1414天,开始天,开始时症状可仅表现为烦躁、易激动、出汗、吞咽困时症状可仅表现为烦躁、易激动、出汗、吞咽困难等继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以至全身抽搐,难等继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以至全身抽搐,逐渐出现,但神志一直保持清醒可为自发,但逐渐出现,但神志一直保持清醒可为自发,但也可因轻微声响或触碰而引起一旦也可因轻微声响或触碰而引起一旦发病后发病后,只,只能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被动免疫),以对抗尚未能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被动免疫),以对抗尚未同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其他处理包括:局部清同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其他处理包括:局部清创;杀菌(青霉素或四环素);抗痉挛(如氯丙创;杀菌(青霉素或四环素);抗痉挛(如氯丙嗪、安定);支持疗法(包括气管切开、胃管进嗪、安定);支持疗法(包括气管切开、胃管进食、补液)等食、补液)等 二、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n两端平切粗大杆菌n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n无鞭毛n体内有明显的荚膜培养特性n生长迅速,代谢活跃,45℃生长最好n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α毒素n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n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肉渣红色肉渣红色汹涌发酵汹涌发酵Nagler反应反应双溶血环双溶血环分型n分为5个毒素型n对人致病的:A型致病性致病性致病物质n外毒素n多种侵袭性酶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所致疾病n气性坏疽气性坏疽¨主要由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休克死亡,死亡率高。
可导致休克死亡,死亡率高¨ 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血管内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出血、水肿、皮损伤,通透性上升出血、水肿、恶臭恶臭¨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和毒素、发酵肌肉和组织中的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和毒素、发酵肌肉和组织中的糖类,糖类,产生大量气体产生大量气体,压迫软组织、血管、加速、,压迫软组织、血管、加速、加重远端肢体坏死并伴有加重远端肢体坏死并伴有恶臭,恶臭,毒素入血造成毒毒素入血造成毒血症血症n坏死性肠炎:死亡率达40%n食物中毒¨食入被大量细菌污染的食物(多为肉类)¨临床表现:腹痛、腹胀、水样腹泻;可自愈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n直接涂片镜检¨深部创口取材涂片n革兰阳性大杆菌n白细胞少且不典型n伴有其它杂菌¨早期诊断能避免病人最终截肢或死亡 n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镜检及生化反应鉴定¨动物实验¨如怀疑食物中毒:可用ELISA方法检测肠毒素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预防¨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严格隔离患者¨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n治疗¨局部感染的处理¨切除坏死组织¨抗生素¨抗毒素血清¨高压氧舱法 v户外救援常识户外救援常识2011-03-24 来源:中国户外运动网 如何进行伤口的初步处理 各种外伤,常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严重时甚至断肢。
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v 人体一旦遭受创伤,如果处理伤口不及时,便容易使伤口感染 处理伤口的原则为: 1.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 2.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当 具体步骤: (1)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覆盖,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遇有肠或组织膨出时,应用干净饭碗,纱布圈套扣住膨出物再包扎,以防挤压损伤组织 v(3)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腹痛等表现;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
下面谈一下大创伤断肢的处理,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既要保护好创面,更要将断肢冷藏好,及时地送到医院,尽量为断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 正确的作法是:用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纱布)将断肢、断指包好,放进无漏洞的塑料或橡皮口袋中,紧扎袋口,周围再敷以冰块冷冻 千万不要在断肢上面涂擦消毒液或把断肢浸夜酒精或其他消毒液中,这样做使组织细胞凝固、变质,失去再植的机会,结果事与愿违 将断肢、指泡在各种高渗或低渗的溶液中同样也是错误的,前者使细胞瘪缩,后者使细胞破裂因此,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按着上述正确的方法,将断肢冷藏好,并以最决的速度送往医院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n根据神经毒素的抗原性分A~G 7个型,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n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nG+粗大杆菌、无荚膜、有周鞭毛、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n芽胞抵抗力甚强严格厌氧,n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直径3-5mm不规则的菌落,n血液琼脂平板上有β溶血n能消化肉渣,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液化明胶,产生H2S,不形成吲哚。
致病性致病性n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n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g)¨功能和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n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它比氰化钾毒力还大一万倍,人服0.1微克即可致命,纯化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激酶作用后方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内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作用于脑神经核、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妨碍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引起肌肉松驰性麻痹肉毒中毒的发生,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人食入所引起表现为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n婴儿肉毒病是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婴儿肉毒病是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正常菌群,食用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
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全身,全身肌张力减退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婴儿猝死肌张力减退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婴儿猝死主要见于一岁以下儿童主要见于一岁以下儿童 所致疾病n成人肉毒中毒¨进食污染食物(多为罐头、肉制品、豆制品)发生食物中毒---食入毒素食入毒素¨临床表现:少见胃肠道症状,主要为神经末神经末梢麻痹梢麻痹(松驰型)n乏力、头痛→眼肌麻痹:复视、斜视、眼睑下垂→咽部肌肉麻痹:吞咽、咀嚼困难、口齿不清→膈肌麻痹,呼吸困难→窒息死亡n神志清楚n病死率高所致疾病n伤口型肉毒中毒n婴儿肉毒中毒¨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便秘、吸乳、啼哭无力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n标本¨食物中毒患者:食物¨婴儿肉毒病患者:粪便¨粪便、食物等标本可先煮沸1h,再厌氧培养¨毒素检查—动物实验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 (低温保存食物,高温破坏毒素)n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概述n属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在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是其它细菌的10—1000倍n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性感染,随着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抗厌氧菌药物的发现,厌氧菌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常见的致病菌—G-无芽胞厌氧杆菌脆弱类杆菌脆弱类杆菌(B..fragilis)群群 口腔类杆菌群口腔类杆菌群 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产黑色素类杆菌群类杆菌属类杆菌属梭杆菌属梭杆菌属核梭杆菌核梭杆菌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常见的致病菌—G+无芽胞厌氧杆菌G+杆菌:杆菌:¨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双双歧歧杆杆菌菌属属::双双歧歧杆杆菌菌具具有有营营养养、、提提高高免免疫疫和和抗抗衰衰老老等等生生理理功功能能,,可可有有效效对对抗抗外外源源致致病病菌菌的的感感染染 本本属属中中只有齿双岐杆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只有齿双岐杆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真杆菌属真杆菌属G+球菌:消化链球菌属,仅次于脆弱类杆菌球菌:消化链球菌属,仅次于脆弱类杆菌主要寄居于阴道主要寄居于阴道常见的致病菌—厌氧性球菌G-厌氧球菌:韦荣菌属最为重要厌氧球菌:韦荣菌属最为重要 双歧杆菌双歧杆菌v 双歧杆菌是1899年由法国学者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双歧杆菌 v双歧杆菌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的分布及类型双歧杆菌的分布及类型v双歧杆菌分布在胃肠的数量随年龄阶段的增长而减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营养儿。
目前已经发现,双歧杆菌有32个亚型,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v双歧杆菌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v双歧杆菌具有以下治疗效果: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2、抗肿瘤;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4、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5、改善乳制品的耐乳糖性,提高消化率;6、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寿 v由于近二十年来微生态学的崛起和医学革命的进展,使双歧杆菌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v婴儿出生3~4个月即出现双歧杆菌,婴幼儿双歧杆菌数量占约肠内细菌总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65岁以上的老人,双歧杆菌数量则减少到仅占7.9%,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肠道内充满腐败细菌,双歧杆菌几乎消失腐败细菌在肠道中分解食物成分,产生氨气、胺类、硫化氨、粪臭素、吲哚、酚类以及亚硝胺等有毒物质,人体长期吸收这些毒素,会加速衰老,诱发癌症,引起动脉硬化、肝脏障碍等疾病v改善乳糖消化不良症 牛奶具有丰富的营养,是老年人和婴儿良好的食品。
但是中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这些人饮用牛奶后,常常会出现胃肠道紊乱,导致胃肠痉挛、胀气或腹泻,迫使这一人群不能饮用牛奶,从而放弃了牛奶中的其它重要成分,双歧杆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乳糖酶,帮助患者消化乳糖乳糖酶缺乏者,饮用经双杆菌发酵的乳制品,就既可以获得牛奶中丰富的营养,又免受胃肠道病痛之苦 v双歧杆菌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的营养作用双歧杆菌的营养作用v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对于人体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v双歧杆菌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对病菌的抑制双歧杆菌对病菌的抑制v双歧杆菌是一种活菌制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非是直接杀菌,如果应用于急性感染就难以达到快速而持久地疗效;症状较轻的肠道感染可以早期用活菌制剂,但应该与抗生素间隔1~2小时 致病条件致病条件n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n感染条件感染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厌氧微环境厌氧微环境感染特征感染特征 n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可及全身,多呈慢性n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n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有恶臭恶臭,有时有气体,有时有气体n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n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所致疾病所致疾病n败血症n皮肤及软组织感染n呼吸道感染n口腔牙齿感染n腹部会阴部感染n女性生殖道感染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n标本采取n直接涂片镜检n分离培养与鉴定四、防治原则n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n合理使用抗生素思考题:n1.厌氧菌的种类: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
n2.厌氧芽胞梭菌: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特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的抵抗力和特异性防治原则n3.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n4.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