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6诗词的阅读(29P 详细解析).docx
29页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诗词的阅读基础题一、再读《墨竹图题诗》,完成后面的练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这首诗的作者是 ,字 , 朝人,他是 之一这首诗是他在 的情况下写的和“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是 和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几个字的意思萧萧: 总: (3)理解下面两句诗的意思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这首诗以“ ”为依托,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 ,以 为己任的胸襟,以及“ ”的气概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三、阅读理解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来 (1)解释词语: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望岳唐•杜甫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1. 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⑴说说上阕词的意思⑵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⑶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来源:学#科#网]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解释词语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之为“_______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3.与“淡妆”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与“浓抹”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4.苏轼人称“______”,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知道他的诗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七、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内阅读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的作品,这是一首诗(填诗体名称)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5.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九、快乐阅读,我能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十一、课内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_2)作者在____(月份)送别________这个老朋友3)在这首诗中,____两句叙事,____两句写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解释下列词语故人:________下:__________尽:__________惟:__________(2)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十三、阅读理解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