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代化史观.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好**
  • 文档编号:112189996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9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节:全球史观 主讲人:王涛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是第二次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并于20 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 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 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 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 (一)全球史观的基本内容 一、走近“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 将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过程归 纳为纵向的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 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横向的世界各 地区由彼此分散到联系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两个基 本方面世界近代史就是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到 1900年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从地区隔绝向形 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 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要重视交往、强调 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它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 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欧 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 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 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

      (二)全球史观的主要观点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 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 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 的决定因素 3.运用整体史观,有助于形成立体知识结构和提高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全球史观 (一)应用方法 1.从宏观角度突出横向系统分析法 2.从微观角度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 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二)典型案例 (1)[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编:新全球史—文明的 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版 (3)[美]R·R·帕尔默,科尔顿著:现代世界史,何兆武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02年 第3版 (5)[美]亨德里克·房龙著:人类的故事,刘海译,三联书店, 1996年版 (6)[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纽约,1974年版 (7)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六卷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2—1994年版。

      (8)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3版 1. 史学名著推介 新课程教科书对全球史观的阐发,在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 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 和分布方式上,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也有明确 的表述 譬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具体问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 如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时,不仅要看到殖民者掠夺的一面, 更应看到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促进的一面 再如对殖民主义的认识问题,全球史观认为,在世界由分 散向整体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殖民主义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以按照马克思“双重使命”的观点,论 证殖民主义历史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再如对全球化的认识 ,也应看到其双重性 2.教材案例解读 (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 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也使中国明清时期 对外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原产美洲的外来高 产农作物玉米、烟草等传入中国;西欧开始对华的 殖民威胁;中国实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传教士 来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明清时期,中国的 社会经济尽管继续得到发展,甚至出现了所谓的“ 康乾盛世”,但同时又存在近代前夜的危机。

      与中 国明清同一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在 殖民主义血与火的暴力掠夺中,由于中国统治阶级 的固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之中,导致中 国在封闭与僵化中潜伏巨大危机 如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 本主义市场”,即突出体现了这一史观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扩 展时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 、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3)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年,率先完 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列强的商品输出客 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开明地主阶级开始开眼 看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进 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4)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Ⅱ专题八“当今 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使我们意识到20世 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20世 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大主要趋 势,即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就 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 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 种障碍和壁垒,其代表是1995年正式运作的世界 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 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 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总之,运用整体史 观,有助于形成立体知识结构和提高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07年新课程山东文综卷15、16题前的引 导材料“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即有助于帮助学生 从全球史观角度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封闭和当代 世界的开放 2012年浙江文综第39题,去年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 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特别强调了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 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26分)再以 2014年的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主观大题为例,也同样 引人注目。

      3.高考试题评说 (2)(2014·北京文综•37)区域的世界·联 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 人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从图16至图19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公元 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 图、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对中国商 品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 商务市场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 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36分) (3)(2014·广东文综•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简述“地理大发 现”的历史影响27分) (4)(2014·全国卷文综Ⅱ•47)20世纪的战争与 和平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 战场的战略态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15分) (5)(2014·山东文综•39)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 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奴隶贸易 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英国废除 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 点加以评述22分) (6)(2014·四川文综•14)历史叙述、历史解释 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照图3从地理大发现到世贸组织成立,叙述经济全 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30 分) (7)(2014·重庆文综•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 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 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 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 响18分) (1)“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 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 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4.自我测评 (2)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 “中国近代通 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范式的 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是中国半殖民 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 明的地方 (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 “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 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 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 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 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 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 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 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课后探究 】 2.思考与讨论:全球化是福?是祸?全世界政界、企 业界、学界和百姓都在热烈争论、探讨悲观主义者 说:全球化是陷阱乐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机会 条条道路通罗马全球化进程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 主权的、在全球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 趋势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滚滚而来从经济领 域开始,直至渗透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不管你如何确定全 球化的概念或者主观上怎样评价全球化,事实上我们 都无法拒绝这股浩荡的潮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 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面对全球化浪潮,我们准备 好了吗?你认为中国人将如何回应? 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1.基于全球(整体)史观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得初哪些启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