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考点.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87033137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考点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考点六: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考点七:认识的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考点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③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考点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民群众的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6 /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