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研究.docx
7页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研究 梁冬梅LIANGDong-mei(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昆明650101)(AcademyofLogisticsManagement,YunnanJiaotongCollege,Kunming650101,China)摘要院本论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模型、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的基本概念、目的以及决策参与者,接着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研究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运输决策机制的内容:运输量的预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选择决策、运输工具决策、运输价格决策以及物流运输路线优化决策等,以保证运输决策正确进行,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有效的进行供应链管理Abstract:Onthebasisofavastamountofliteratureresearch,thisthesissummarizesandexpoundsthemodeloflogisticsbasedonsupplychain,thebasicconceptoftransportationdecision-makingmechanismpurposeanddecisionparticipants,thenanalysesthecontentsoftransportationdecision-makingmechanism:thecontentofthetrafficprediction,thethirdpartylogisticsproviderselectiondecisions,transportationpricedecision-makingandlogisticstransportationrouteoptimization,etc.,toensurethetransportdecisionproperly,reducethetransportationcostandeffectivesupplychainmanagement.关键词院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决策;机制;运输;物流网络;线路优化Keywords:supplychain;supplychainmanagement;logisticsmanagement;decisionmaking;mechanism;transportation;logisticsnetworkrouteoptimization院F252;F224院A院1006-4311(2014)18-0024-020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压力,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运行和建立供应链需要一套有效的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无疑成为保证运输决策正确进行、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
1供应链运输决策的相关理论1.1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的基本概念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给出供应链中物流运输决策机制的含义,即供应链中物流运输决策机制就是一个有效利用供应链系统的各种共享信息,各节点的伙伴企业进行群体决策以保证供应链中各物流运输环节决策合理化的方式该决策机制应该是基于Internet或Intranet的群决策模式1.2供应链运输决策的目的供应链中物流运输决策的目的是从整个供应链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以及运筹学数量方法建立模型,选择和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优的成本,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将良好的质量、合适的产品,送到合适的顾客手中,进行最经济(费用最少)和最有效(时间和距离最少)的运输计划,组织好物质和产品的运输活动,实现供应链中个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决策1.3供应链运输决策参与者及关系在供应链中,运输决策的制定要求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共同合作,主要是受发货商、收货人、承运商、政府和消费者五大方面影响整个运输过程也可相应分成两个阶段的运输过程:在上游运输阶段,供应商主要是扮演发货商角色,而制造商是收货人;在下游运输阶段,制造商又扮演发货商角色,相应的仓库、物流中心、零售商和大批量消费者是收货人;如果企业没有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时,必须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运输,那么,第三方物流企业便是承运商。
五个决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分析与研究2.1运输量的预测无论是供应链物流的宏观决策,还是运输规划经营决策,都需要以正确的预测为前提,精确的物流需求预测可以使供应链各节点平衡资源需求,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库存能力和代价昂贵的存货,合理地利用好运输工具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益目前使用的预测方法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在选择预测方法时,必须考虑方法的使用条件,不同的预测方法其预测的有效时间范围、精确程度以及需做的工作量等也不同,选择预测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2.2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选择决策在供应链物流运输决策中,承运商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作为实现货物转移的中间人对于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TPL(ThirdPartyLogistics)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才能够促进运输市场健康发展,最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选择有n个第三方物流企业(L1,L2,…,Ln)可供选择,对于供应商来说,选择TPL最关心的因素是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可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2.3运输工具决策运输工具的选择就是按照成本、方式、距离的组合而又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的原则,统筹兼顾,权衡利弊,对运输方式作出理想的选择。
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是供应链物流运输决策的重要内容2.3.1运输工具选择的原则一般来讲,应根据供应链物流系统要求的水平和允许的物流成本来决定,可以使用一种运载工具,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在进行运载工具决策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技术经济因素:价格、运输时间、运输的货物品种、运输货物数量、运输成本、经济里程、运输工具的容量及线路的运输能力2.3.2“SAFE”运输工具决策模型针对货物的特性差异,应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因为不同的工具存在着速度、安全性、装卸方便程度及成本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运输工具的决策可以采用“SAFE”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淤S:Safety,指安全性;于A:Availability,指可得性;盂F:Fastness,指快速性;榆E:Economy,指经济性以上这些特性的衡量指标可用“效用”来表示,进一步的还能用“打分”的方式将所谓的“效用”予以量化,最终求得总分,作为选择依据假如各项指标对于决策者而言同等重要,那么就有一个最简单的公式:V效用值=S+A+F+E事实上,运输工具使用者对于工具的特性有其特殊的偏好,有人强调安全性,有人则着眼于经济性,此时,为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必须将各项指标赋予一定的权数,比如,用QS,QA,QF,QE分别作为安全性指标、可得性指标、快速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的权重,则VQ=QS·S+QA·A+QF·F+QE·E,其中,QS+QA+QF+QE=1。
2.4运输价格决策就运输企业而言,运输价格决策方法大致归纳起来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淤服务合同定价法服务合同定价,是企业的非标准产品或无市场价格资料可供参考时,只能以实际作业成本为基础协商定价,并签入合同的一种定价方法常见的合同定价有:固定价格合同;成本加成合同;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奖励合同于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即根据市场需求强度来确定物流产品的价格,不是仅仅考虑成本,而是注意到市场需求的强度和客户的价值观,根据目标市场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水平定价常见的需求导向定价法有:习惯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比较定价法盂竞争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是根据同一市场或类似市场上竞争对手的物流运输价格来制定本企业物流运输价格常见的竞争导向定价法有:随行就市定价法;低于竞争者的价格定价;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定价;投标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榆关系定价策略双赢”是关系定价的基本理念,该策略可采用长期合同和多购优惠两种方式其它还有:差别定价、产品组合定价、高价位维持定价法、牺牲定价法等由于运输企业使用不多,此不再赘述2.5物流运输路线优化决策运输优化是按照物资的自然流向,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优点,以运筹学等数量方法建立模型与图表选择和规划合理的运输线路,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组织好物质产品的运输活动、避免不合理运输情况和次优化的出现,它直接决定着物资物流的效率与效果。
要实现运输网络优化,有以下几种有用的物流运输路线优化决策:淤建立物流运输的优化模型供应链物流网络运输优化模型求解方法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物资运输网络优化模型”,若没有运量限制,可以将产销不平衡问题化成产销平衡问题,然后用表上作业法(如西北角法、闭回路法、位势法等)进行求解,也可以用单位罚金法、霍萨克法等算法进行求解;如果供应点和需求点数目不多还可以用ExcelSolver进行电子建模求解;而对于“成品运输优化模型”,可以用图上作业法、最小费用最大流的网络作业法等求解,由于该模型涉及的节点数量较多,线路比较复杂,求解这一类问题首先要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数学模型,之后编写程序或是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计算机求解,如在教学、科研和工业界广泛使用的解决数学规划问题的软件包LINDO(Linear,Interactive,andDiscreteOptimizer)于图上作业法图上作业法就是利用商品产地和销地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示意图,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制定商品合理运输方案,以求得商品运输最小吨公里的方法图上作业法适用于交通路线为线状、圈状,而且对产销地点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的情况3结论虽从理论角度构建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但具体的操作随实际情况定的变动而不同。
由于决策机制各模型运用所涉及的详细数据无法全部得到,很难展开,全面应用供应链运输决策的正确性需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大量信息(如需求信息、存货信息、订货信息等),如何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以保证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的合理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Reference院[1]周溪召等.物流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2]《运筹学》教材组[著]援运筹学[M]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3]黄小原援供应链模型与优化[M]援科学出版社,2004:1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