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我国死刑执行制度的现状及完善.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4460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1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我国死刑执行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郝丽佳(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5)Summary:死刑执行在我国经历了由单一枪决到枪决与注射并存的发展演变,本文通过对两种执行方式的优劣比对以及对我国目前死刑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死刑执行制度提出完善建议,其意能够对我国死刑执行的改革起到积极影响Keys:死刑执行;枪决;注射;现状DF613 :A :1673-2596(2012)10-0059-05从1997年3月28日第一例药物注射执行死刑至今,药物注射方法在我国历经15年,却仍发展缓慢分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了解我国现行死刑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死刑执行制度的进步一、死刑执行方式的历史演进(一)中国古代死刑执行方式的演进死刑又称生命刑、极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为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其所具有的惩罚性与痛苦性是无与伦比的世界文明古国的史料证明,死刑同国家一起出现,是以国家名义实施杀人行为的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在中国古代的刑法中,基于对致人于死的刑罚方法的丰富想象,本来不具有可分性的死刑,竟被设计成了轻重不一的无数种,出现在同一国度的同一朝代的同一部法典中。

      在我国,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始于殷商例如《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醢九候,脯鄂候”,“剖比干,观其心”基本上形成了以肉刑为核心、以残酷血腥为特点的奴隶制五刑体系到了秦朝,死刑分为五种,即车裂、腰斩、枭首、弃市、磔汉朝时期死刑的执行方法主要的是枭首、腰斩、弃市三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死刑执行方式基本沿用了汉文景帝刑罚改革后的内容隋朝确定了笞、杖、徒、流、死的封建制五刑体系,把死刑的执行方法法定为绞、斩两种,这样的转变使得封建制的死刑执行方式走向了一个较为文明的发展阶段唐朝大体沿用之到了宋代除了绞、斩外,增加了凌迟、投崖、肢解等执行方式,残酷血腥可见一斑元朝继承了宋朝刑罚残酷性的特点,死刑执行方式规定为凌迟、斩两种明朝制定的《大明律》采用传统的封建制五刑体系,恢复了死刑执行方式分绞、斩两种,但是规定“十恶”中“谋反”、“谋大逆”等严重犯罪可凌迟处死清承明制,在执行方式上沿袭了封建制五刑体系,法定执行方式在绞、斩的基础上还有适用于谋反、谋大逆重罪的凌迟但是纵观历史,法外的死刑执行方式可谓纷杂残酷、血腥至极二)新中国成立后死刑执行方式的演进新中国的死刑执行方式经历了从单纯的枪决到枪决与注射并行的变化。

      1.枪决自新中国成立直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枪决一直是我国执行死刑的唯一方式其具体执行情况如下:执行的场地往往选择在比较偏僻隐蔽的地方,现场有警察协助维持秩序和保证安全多名执行死刑的司法警察到场,执行死刑的司法警察用枪射击死刑犯的头部或者心脏部位,由法医检查鉴定死刑犯是否死亡,如果尚未死亡,由其他执行人员补射通常情况如果射击头部死刑犯不会感受到疼痛,但是子弹穿入会将头颅炸的不完整而射击心脏一般犯人不会立即毙命,会在巨大的痛苦下挣扎一会,而且会发生补射的情况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射击头部还是心脏对死刑犯甚至是执行人员都是痛苦的、残忍的2.注射作为死刑的执行方法之一,注射是指用药物进行静脉注射以求达到使死刑犯立即失去知觉,麻痹肌肉,最终使心脏停止跳动的死刑执行方法它不属于刑罚的种类,而是死刑的行刑方式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1979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这样,注射执行死刑首次成为我国法定行刑方式之一迄今,这种相对更加人道、更能体现出司法文明进步的死刑执行方式在我国已历经15年的缓慢发展。

      在这方面的每一点进步都将成为我国现代死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97年3月28日,云南省昆明市首次采用药物注射的方法执行死刑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正式采用药物注射执行死刑的国家2001年9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这一文件明确了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应具备的条件,为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造了条件尽管从15年的时间来看,这种推广速度显得有些缓慢,但毕竟在进步之中二、我国当前死刑执行方式评析不同死刑执行方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利弊一)枪决方式的弊端枪决方式具有执行条件要求不高、执行起来较为简便的优点,但同时具有以下弊端:1.执行场地选择困难枪决通常在野外进行由于心理作用,被选作刑场的地方,人们通常都不愿经停,甚至其周边地区也难以作农耕、住宅或者其他用途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土地的价值日益增长,土地开发日益充分,要想选择偏僻空旷人迹罕至的区域作为死刑执行场所已经很困难而民众一旦发现自己所处地段要用作刑场,往往设法加以阻挠,影响死刑的执行,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负责执行死刑的中级人民法院想要找到一块适合用作枪决刑场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困难。

      而曾经的刑场则成为人迹罕至的荒芜地带,这对于土地资源又是一种浪费2.执行安全隐患较多由于枪决执行场地偏僻,在押运死刑犯到执行场地的过程中,可能途径闹市,并且路途相对较远,这样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需要大量的警力来保护执行的安全加之执行场所选择在野外,更加给执行的安全工作带来困扰稍有疏漏就可能发生劫法场的恶性事件3.执行场面血腥正如前面所介绍,枪决方法执行死刑是枪击犯人头部或者心脏,或者脑浆迸裂,血肉横飞,场面残忍血腥,或者因一枪不能毙命,给被执行人造成极大痛苦,其扭曲挣扎的样子令人心悸,场面惨烈死刑犯死相难看,甚至尸体不全如果受刑人是传染病患者,其血液四溅,还有传播疾病的可能这样的死刑执行方式,既给死刑犯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行刑人员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4.执行成本不低表明上看,枪决执行死刑的执行成本就是一发子弹,似乎成本很低,但是,如果算上刑场的土地成本,再加上因场面惨烈而引发的负面心理成本,以及因刑场周围民众的抵触而产生的破坏社会秩序的成本,枪决方法的整个执行过程的成本投入其实是非常昂贵的而且,“酷刑的场面给予人们的常常是一副铁石心肠,而不是教人悔过这种心理大行其道势必阻碍刑事司法甚至是社会的进步。

      二)注射方式的优点以及意义注射方法理论上具备枪决行刑的所有优点,此外还具备枪决所没有的独特优点1.受刑人承受的痛苦少,相对更为人道注射方法由于对所用注射药物进行过反复试验,行刑进度完全处于掌控之中,相比枪决要更加可靠和准确,不会出现枪决方法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受刑人从行刑开始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30秒到60秒之间,较为迅速,且整个行刑过程不会给受刑人带来明显痛苦,这是符合当代死刑发展的文明趋势的,是人道的另外,注射行刑一般在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室内进行,不会造成围观,这样给死刑犯及其家属甚至是给公众都减轻了心理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死刑犯的人格尊严2.干净卫生相比较枪决的血腥污秽,注射执行死刑显得干净卫生不会出现死刑犯的血液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我国首例注射行刑发生在昆明,就是考虑到当地贩毒人员较多,受刑人血液可能含有ADIS病毒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3.成本相对较低与枪决行刑在途时间长,途径地点多,耗费人力物力多,造成大量警力资源浪费,还可能扰民相比,注射方法更能节约司法成本,符合诉讼经济性原则4.安全性高注射死刑在羁押场所内就可以执行,不会发生死刑犯在途中逃跑,或者劫法场的情况,因此,执行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死刑执行顺应国际潮流朝着更加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枪决和注射两种执行方式并行的弊端值得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死刑执行方法上选择的是枪决和注射并行的模式,由此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行的局面,由此产生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1.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平等,从广义上讲就是指社会主体在相同情况下于社会、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同等的资格、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同等的待遇如前所述,枪决和注射,是两种痛苦程度不同、文明程度不同、人道化程度不同的死刑执行方式而我国在立法上却没有赋予死刑犯选择死刑执行方式的权利,完全由执行机关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对其执行死刑实践中也没有统一标准规定何种情况适用枪决,何种情况适用药物注射这必然使不同的人在执行上的待遇不同,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我国刑罚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一般预防即指国家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警戒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所谓特殊预防即对犯罪分子适用与执行刑罚,以预防其再次犯罪。

      特殊预防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使犯罪分子不能犯罪、不敢犯罪乃至不愿犯罪二是通过对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永远剥夺其重新犯罪的能力枪决和注射本身都是剥夺犯罪人生命,都能够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但是,在枪决和注射方法上,司法机关选择的随意性必然激起民众的心理不平衡感,进而产生对国家与社会的不满,由此可能激发新的犯罪意念,不利于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3.与刑法的谦抑精神相背离所谓刑法的谦抑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刑事领域,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刑法的调控范围、调控程度以及行刑人性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枪决和药物注射相比较而言,注射方法执行死刑显然更能体现出行刑人道化的要求在人权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代社会,在我国已经有能力局部推行注射死刑这种执行方式13年的背景下,枪决这种执行方式仍旧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有悖于刑法的谦抑精神4.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弊端综观各国法律,死刑的执行基本上以一元化为主,采用两种以上死刑执行方式的国家共36个,仅占去全部135个国家的26.7%且在采用两种以上死刑执行方法的国家,有关死刑执行方法在给受刑人造成的痛苦程度、文明程度、人道化程度方面的差别并不明显。

      反观我国所采取的两种执行方式,既与国际趋势不相符合,所选择的两种执行方式也不平等,不当之处十分明显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不平等已经暴露无遗迄今,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主要是实施了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如陈克杰、马向东等,而被枪决的,则主要是平民罪犯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民众的关注,他们高呼“不公平”社会上已有这样的议论:是不是贪官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也享有特权?我们是否倒退回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时代?这些猜疑与误解,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两种执行方式并存在实践中的弊端三、目前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执行方式的选择欠缺明确的立法保障在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存的情况下,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赋予死刑犯以选择权来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来执行死刑反对的学者则认为这样就会否定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立法上尚无明确的标准界定适用枪决和注射的不同情形,而有人民法院来决定对一个死刑犯采用何种方式来执行死刑,就必然会导致前文当中所论及的关于“注射特权”的猜疑而在这样的过渡时期赋予死刑犯以选择权一方面是对被执行人意志的尊重和权利的保障,另外一方面也免除了国家的说明义务这也恰恰是平等原则的体现。

      此外,笔者认为,死刑犯多数应该会希望平静的死去而选择药物注射方式,这样对于可以加快药物注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步伐二)执行主体有待调整关于执行主体,在学界对人民法院作为死刑的执行主体是否适当,正遭到理论界的不断质疑法院作为刑事诉讼的审判方,其职责应该是根据事实和法律,就控方的指控与辩方的辩护居中作出裁判,这样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