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doc
27页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也正因此,纵览几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处是古典诗词的风韵尤存本文中,我从不同角度看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唐诗 宋词 流行音乐 影响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一、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和,欧阳修的(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还是所写的插曲里},柳永的,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
其中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二、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的那首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能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婉约的曲调,深情的歌词,还有那存留在古诗中的意象和文字后落寞的故事。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张继科举落第后,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写下了名篇《枫桥夜泊》,这首歌词就借用了诗中的意象——渔火、枫桥、钟声、客船,加以再创作,在感慨已经远逝的感情中涂抹上一层优雅而伤感的追思,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怀旧之感像这样在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中引入唐诗中的元素,这就好像古典诗歌里的用典,使歌词有了一些典雅的意味,有了一点历史的沧桑感而《枫桥夜泊》也随着歌声再次被人忆起,张继再次被人谈起其实唐诗宋词一直都流淌在流行音乐这条河中,从没有停息过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唐诗宋词的加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两者相得益彰三、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举个切实的例子,当红歌手周杰伦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融入古典诗歌成分,比如《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小我情怀,细品其文:全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淡淡哀愁极其相似;内容虽属写情思却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的两小无猜的爱情而且,歌词中多处可以捕捉到古典诗词的影子,如“酒暖回忆思念瘦”典出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系到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此外,词中出现的多种意象,如灯盏,琵琶,如琴音,如枫叶,如篱笆,如古道,如漫草,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词,都透出一种典雅之美除此之外,周杰伦歌曲中,《娘子》道:“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著我”,“折杨柳”古人送别之意象;《发如雪》中道:“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不正是“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遇人千万,只你一人在心在《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诠释吗?还有不少人熟悉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在正确把握了苏轼词中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寂寞沙洲冷》,那一定是另有一番味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被称为通俗文化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其实,唐诗也好,宋词也罢,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因而,深入认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并扩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不仅会促进流行歌曲的良性发展,还会让我们在享受流行的时候受到审美的熏陶,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华,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发扬参考资料】:1、诗叶新声·序[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82、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J],19943、《唐诗宋词三百首》 邱文伟 主编——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 2022,14、《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孙学堂著山东教育出版社5、《唐宋词研究与欣赏》庆振轩著兰州大学出版社第二篇: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
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