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然事件的反思_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doc
12页安然事件的反思」—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葛家潮黄世忠(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361005)【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导致能源巨璧安然公司崩塌的会计审计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安然事件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和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影响,最后从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等角度总结安然事件的启示矢键词】安然事件反思会计审计问题剖析近代会计审计史表明,证券市场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必然影响甚至改变会计审计的发展进程、发 展模式和方向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长达四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终结了放任自庄 的资本主义吋代,也彻底改变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管 理委员会(SEC)的成立,最终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诞生我们认为,安然事件需要引起 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的充分关注,因为安然事件所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暴露出 美国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如公司治理的独立董事制度、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柄 制等)存在着严重缺陷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不论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还是会计审计的规范,都不叵 程度地借鉴美国的做法理性地分析发生在成熟证券市场上的安然事件,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也可避免今后在借鉴美国的做法时盲目照搬。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较为全面地介绍导致安然公 司坍塌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安然事件对美国今后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潜在影响, 并从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总结安然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一、导致安然公司崩塌的会计审计问题(一)会计问题根据安然公司2001年11月8日向SEC提交的8 - K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的主要 会计问题可分为四大类:(1) 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fecial Purpose Entities ,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 “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I、Chewco和UM1)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 2()0()年期间高估了 4. 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 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 92亿美元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 下:① 木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硏究基地200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证券市场舞弊审计技术方法及规范研究”的阶 段性研究成果,批准文号为01JAZID630004o单位:亿美元项1 ]名称1997199819992000合计净利润调整前净利润1. 057. 038. 939. 7926. 80减:巫新合并SPE抵销的利润0. 451. 072. 480. 994. 99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0. 510. 060. 020. 330. 92调整后净利润0. 095. 906. 43& 4720. 89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8. 6%83. 9%72. 0%86. 5%77. 9%债务总额调整前债务总额62. 5473. 5781. 52100. 23——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7. 115. 616. 856. 28——调整后债务总额69 ・ 6579. 1888. 37106. 51——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111. 3%132. 1 %108. 4%106. 3%—资料来源:Enron G)qx)ration* s 8 - Kfiling with the SEC on November 8 2001.安然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
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 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冃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 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 然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别目的实 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 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说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神奇的3% 规则便逐渐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并适用于对几乎所有“特别目的实体”的会计处理安达信在安然 事件东窗事发之后,就是以此为自己作辩解的但我们认为安达信的辩解是片面的,作为全球著名的会 计师事务所,安达信难道不明白这项荒唐可笑的惯例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会计原则?难道审 计只是机械地照搬准则和惯例,而不需要专业判断?难道安达信不清楚安然公司通过“特别目的实体” 隐瞒负债、掩盖损失对投资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安然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主管安德鲁S.法斯惫 (2001年10月被革职)在1998年一-起名为“仙人掌3”诉讼案件的作证中曾坦言,安然公司通过设立“特 别目的实体”,就是为了将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在进行“业务安排”和“组织设计”过程中,均与 安达信密切磋商(kurt Eichenwald & Michael Brick , 2002)。
可见,安达信并非不了解安然公司设立“特别日 的实体”的用意2) 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安然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四家分别冠名为Rapsl、 Raptor IK Raptor III和Raptor IV的“特别目的实体”(以下简称V类公司),为安然公司的投资的市场风险 进行套期保值为了解决V类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安然公司于2000年第一季度向V类公司发行了价值为 1. 72亿美元的普通股在没有收到V类公司支付认股款的情况下,安然公司仍将其记录为实收股本的增 加,并相应增加了应收票据,Ftl此虚增了资产和股东权益1. 72亿美元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这笔交易应 视为股东欠款,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此外,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与V类公司签定了若干份远期 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要求,安然公司在未来应向V类公司发行8. 28亿美元的普通股,以此交换V类 公司出具的应付票据安然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的增加,又虚增 资产和股东权益8. 28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安然公司共虚增了 1()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2001年 第三季度,安然公司不得不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同时调减了 12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其中的2亿美 元系安然公司应履行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超过所记录应收票据的差额。
3) 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包括设立由其控制的有限合伙 企业进行筹资或避险现已披霭的设立于1999年的开曼公司(简称UM1)和LJM2共同投资公司 (简称UM2 , LJM1和LJM2统称为LJM)在法律上注册为私人投资有限合伙企业UM的合伙人分为一般 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人安然公司在东窗事发前,以UM的多名有限责任合伙人为与安然公司没有关 联关系的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为市,未将UM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o但从经济实质看,LJM的经营搖 制权完全掌握在安然公司手中,安然公司现已承认UM属于安然公司的子公司UM从1999年设立起 至2001年7月止,其一般合伙人推选的管理合伙人为当时担任安然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的安德 鲁.S.法斯憲UM设立之初,有关人员曾明确向安然公司的董事会说明设立UM的目的,就是要使LJM 成为向安然公司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向安然公司投资的权益合伙人,以及降低安然公司投资风险的台 作伙伴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安然公司与UM公司发生了 24笔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大都严重偏离公 允价值安然公司现已披露的资料表明,这24笔交易使安然公司税前利润增加了 5. 78亿美元,其中 1999和2000年度增加的税前利润为7. 43亿美元,2001年1至6月减少的税前利润为1. 65亿美元。
在 这24笔交易中,安然公司通过将资产卖给UM2确认了 873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UM购买安然公司发起 设立的SPE的股权和债券,使安然公司确认了 24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UM受让安然公司联属企业的股 权,使安然公司获利1690万美元;安然公司与UM共同设立5个SPE,并通过受让1JM2在这5个SPE (其中四个为前述的V类公司)的股权等方式,确认了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税前利润4. 712亿美元安然公司通过上述交易确认的5. 78亿美元税前利润中,1. 03亿美元己通过重新合并LJM1的报表 予以抵销,英余4. 75亿美元能否确认,尚不得而知但安然公司在2001年第三季度注销对V类公司的 投资就确认了 1()亿美元亏损的事实(Gctchcn MDFgcnsDn , 2002),不能不让人怀疑安然公司在1999和200( 年确认上述交易利润的恰当性4) 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上述三个重大会计问题所涉及的金额, 在我们看来已是天文数字但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并非到此为止目前已披露的不到10家合伙企业和子 公司所涉及的上述会计问题,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安然公司拥有错综复杂的庞大合伙企业网络组织, 为待别目的(主要是为了向安然公司购买资产或替其融资)设立了约300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其中约 900家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
虽然安然公司2001年10月组成了市新增选为独立董事的德州大学法学院院 长威廉.鲍尔斯教授担任主席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安然公司的合伙企业和子公司进行调查,但要查清 这些具有复杂财务结构和千变万化商业风险的网络组织的真实情况,恐怕得历时数载尽管如此,根据 《纽约吋报》2002年1月17日的报道以及1 M 16日该报全文刊载的安然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雪伦.沃特 金斯女士在首席执行官杰弗利.匕斯基林突然辞职后致函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的信函,安然公司很有 可能必须在已调减了前5年5. 86亿美元税后利润的基础上,再调减13亿美元的利润这13亿美元的损 失,主要是安然公司尚未确认的与合伙企业复杂的融资安排等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损失,其中5亿美元与 安然公司已对外披露的V类公司有关,其余8亿美元则与安然公司至今尚未披露的Cbndor公司有关至 于众多以安然股票为轴心的创新金融工具及其他复杂的债务安排所涉及的损失和表外债务,很可能是个 难以估量的“财务黑洞”二)审计问题尽管从理论上说,审视上市公司的任何重大恶性案件时都必须严格区分会汁责任与审计责任,但不 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安然大厦的坍塌,除了蒸 发掉安然公司员工的血汗钱和众多无辜投资者的财富外,很有可能使安达信身陷绝境,并引发了对“五 大”空前的信任危机目前披露的证据显示安然公司蓄意舞弊,但为其提供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是否涉嫌与安然公司串通舞弊尚无定论,不过,美国国会的6个调查组,以及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 SEC等部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发起的规模空前的刑事调查所掌握的初步证据,足以表明安达信在安然事 件中难辞其咎根据目前已披露的资料,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至少存在以下严重问题:(1) 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英财务 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2000年度,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报告,一份是无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 明段(对会汁政策变更的说明)的审计报告,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