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从实际到方程.doc
3页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2、数学思考: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3、问题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相互讨论,交流4、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提问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二、新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列方程解应用题: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44x+64=328 (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1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45+x) 3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11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 (45+3)=×48=16, 33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1)x-3(x+2)=6+x (x=3,x=-4)3 (2)2y(y-1)=3 (y=-1,y= ) 2(3)5(x-1)(x-2)=0 (x=0,x=1,x=2)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五、作业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