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留守学生调研报告[精选].doc
8页什邡市关于关爱留守学生的调研报告我市自2005年4月就根据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09年,团市委更是高度重视,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留守学生工作批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团市委日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512大地震,我市留守学生工作有很大变动,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以致留守学生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我市留守学生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给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和制度保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德阳团市委指示和要求,团市委〔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对全市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调研一、我市留守学生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2.3万人,由此而产生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46785人,留守学生约3731人,分布在全市几乎每一所中小学校,有的学校留守学生比例已经高达30—40%调查发现,全市留守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其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道德情操滑坡、违法行为趋多。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困难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同时,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学习介入过少有69%的留守学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占31%监护人对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放任不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二是情绪偏激留守学生因缺少亲情,心灵孤独,经常产生不明原因的偏激情绪,长时间地不尊敬师长,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伤感,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有病态的顽强,痴迷电子游戏、网吧、赌博思想顽固、专横任性、沉默寡言、胆怯害羞、是非不清,对危害社会的行为毫无悔恨感,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交往封闭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相互间既缺乏语言交流,更缺乏情感沟通大多数父母与留守学生子女的联系频率不足每月一次,而且父母的内容简单、重复,对于子女的心理波动和性格变化等深层次问题关注较少或根本不予关注,所以留守学生比较胆怯、封闭和孤独他们不愿与同伴、家庭成员及老师沟通对人没礼貌,对事冷漠,不尊敬父母、长辈。
当遭受挫折时,行为具有攻击性对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缺乏集体荣誉感,同学间不能相互容忍打架、说脏话现象屡禁不止四是价值扭曲部分外出务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学生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支配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四是心理逆反由于缺乏来自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效监控,人身安全缺少保障,往往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有的留学生因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受到唆使、引诱,而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全市违法犯罪的34.2%其中“留守学生〞违法犯罪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40%左右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六是受512大地震影响,许多留守学生家庭和农民工家庭更加贫困因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许多留守学生家庭和农民工家庭更加贫困,留守学生和农民工子女除了需要心理、亲情的关怀外,也需要社会大力的物质援助二、我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基本情况我市是较早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县〔市〕,在2005年4月,我市师古镇〔原民主镇〕团委、妇联、关工委、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就根据调研情况,率先成立了“青少年之家〞,开展“五个一〞活动,将留守学生做为关爱重点纳入了工作范围。
此项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高度重视,原团省委副书记吴旭、原团省委宣传部部长李阳旭、德阳团市委书记何升元等领导同志都曾亲临指导随着师古镇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逐步完善,也形成了一定可借鉴的经验,团市委与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06年4月在元石小学举行了“什邡市关爱留守学生行动启动仪式〞,在学校建立了第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团市委向学校留守学生之家捐赠了电视机,德阳团市委副书记王涛参加活动并代表德阳团市委捐赠了DVD,规范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市法院、国税局等单位“青年文明号〞还与留守学生结成了“一助一〞帮扶对子,对留守学生之家进行更深层次的帮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我市共建有较为规范的留守学生之家5个,分别在师古镇、元石镇、马祖镇、马井镇和双盛镇,但是地震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6年10月,团市委与市移动公司联系,分别向5个留守学生之家捐赠了桌椅和移动座机,并制定了优惠的话费标准,即每分钟1角钱,国内长途每分钟2角钱,为留守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架起了爱心桥梁地震后,先后在蓝天小学、道平中学建立设备更加完备的留守学生之家为促进我市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使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爱护,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呵护,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小组在市委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联谊会,就我市留守学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通过召开现场会和领导小组联席工作会,市委、市政府还明确了关爱留守学生的资金来源渠道,从七个方面筹措资金用于此项工作一是将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市委、市政府领导认真研究、及时安排部署,自2007年起,市财政将每年划拨5万元作为关爱“留守学生〞的专项经费;二是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留守学生〞及其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每年列出10万元作为救助贫困“留守学生〞的专项经费;三是由市教育局每年列出3万元用于补助贫困“留守学生〞,解决其在入学、升学和在校生活等具体问题;四是市总工会每年筹集3万元用于救助贫困“留守学生〞家庭,尤其是双下岗职工家庭中的“留守学生〞;五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列出15万元用于“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培训,对缺乏和需要提高技能的“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免费的培训;六是各镇〔街道〕要将关爱“留守学生〞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凡年财政收入在200万元以下者每年要列出1万,年财政收入在200万—500万元者每年要列出2—3万,年财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者每年要列出3—5万;七是由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基金,面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
这七项措施的实施,将为我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注入强大的活力,提供坚强的保障团市委还积极联系民营企业,在留守学生与爱心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使留守学生能够得到爱心企业的长期捐助留守学生工作开展5年以来,团市委每年都会对部分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慰问、帮扶,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勇敢面对困难持续开展志愿者“一助一〞亲情结对子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留守学生“夏〔冬〕令营〞、假期托管、爱心家教等活动在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建章立制,成立了什邡市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情况登记、监护人制度,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考核奖励等制度这些制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将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加以完善三、我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发展不平衡我市留守学生工作整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认识不均衡,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地方做的比较好,有的地方还处于起步状态〔二〕基础设施差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一般都依托学校或者政府机关,没有固定或较为完备的场所规范化留守学生之家建设需要电视机、DVD、计算机、、书籍等各类设施,按照省市标准约需要4万多元〔电视机、DVD各一台4000元;计算机两台7000元;书柜、桌椅8000元;图书、报刊、光碟20000元;安装400元;体育活动器材4000元;其他费用6000元〕。
我市虽然因地制宜的建立了5个留守学生之家,但很难吸引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三〕活动阵地少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留守学生几乎无处可去,即使有些镇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但几乎没有适合的书籍和活动项目四、我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下步打算〔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台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各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建立制度,形成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以群团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组织保障〔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镇〔街道〕和各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精神,各镇〔街道〕、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四〕完善帮扶,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同意,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同时,也要求各镇和相关的部门列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此项工作,并纳入目标考核,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为留守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
做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牵头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市委也一定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履行职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呵护落实到每个留守学生身上,落实到他们的心中通过努力,“留守学生〞工作在我市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部分“留守学生〞通过关爱活动的帮助已经取得了明显转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得以改正,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当然,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关注、关心“留守学生〞工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认真探索和共同努力,什邡团市委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留守学生的问题,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扎实、有效、创新的开展下去,使全市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共青团什邡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