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8年上生物知识点.pdf
8页1 -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2013 年 12 月版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不同点全部结构子叶胚乳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双子叶植物种皮和胚二片,肥厚无子叶单子叶植物种皮、胚和 胚乳一片,不肥厚有胚乳相同点1、都有种皮和胚;2、都贮存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3、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4、种子的萌发过程: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2) 、做出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1 号瓶2 号瓶3 号瓶4 号瓶撒一些种子, 拧紧瓶盖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撒一些种子,倒入较多清水,直至水即将从瓶口流出为止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中置于室温环境中放入低温处(如冰箱内)置于室温环境中1 号瓶和 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3 号瓶和 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 号瓶和 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 :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1) 、胚必须是完整的; (2) 、胚必须是活的; (3) 、充足的营养物质 (4) 、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4、 (1) 、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空气2) 、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3) 、 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4) 、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5、测定种子的 发芽率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量÷供检测的种子数量) ×100% 第三节芽的发育1、 芽的分类:- 2 - (1)芽可以分为顶芽 和侧芽 (着生位置不同)主干和侧枝顶端的芽都叫顶芽(2)芽可以分为叶芽 、花芽 和混合芽 (发育结果不同)2、发的发育: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3、顶端优势: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第一节根的生长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冠具有 保护 功能,分生区具有分裂增生 能力,伸长区具有 伸长 能力,成熟区具有吸收 能力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使根不地向地下生长延伸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较大体积小由小变大体积最大细胞形状不规则近似正方体近似长方体近似长方体排列状况不整齐紧密比较疏松疏松2、 根的生长原因根的生长 =分生区 细胞 分裂 使细胞 数量增加 +伸长区 细胞由小变大使体积增大 . 根尖中长得最快的结构是:伸长区。
3、 细胞生长的方向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 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 失水(烧苗)2、 根毛吸水原理(1) 、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2) 、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3、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水分)土壤溶液→根毛细胞→ 根内层细胞(及各层细胞间隙)→ 导管→茎和其他器官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1、 农家肥来源广,成本低,肥效长能改良土壤, 但肥效较慢 , 适宜做 基肥 ; 化学肥料的 肥效高,见效快,但养分单一 , 长期使用不仅污染环境, 土壤也易板结,适宜做 追肥 .合理施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使用2、无机盐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有氮、磷、钾 ;微量元素主要有硫、镁、钙、锌、硼、铁、锰等3、 氮、磷、钾的作用及缺乏症状- 3 - 元素 作用缺乏时的症状氮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 繁茂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枯焦磷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 果实 、种子提早成熟 植株矮小,嫩叶变小,茎叶呈暗绿或出现紫红色钾使 茎秆健壮,促进 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叶色黄,老叶焦枯并蜷缩一句话总结:氮长叶子、磷肥促进开花结果、钾肥长茎4、缺 锌引起 小叶病 :缺硼造成 只开花不结果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1、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参照书P32-33)实验步骤: 1、暗处理 处理一昼夜:(耗尽叶片中的淀粉);2、叶片 遮光 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设计对照实验)3、在酒精中 隔水加热 :酒精溶解叶绿素大烧杯内是清水,小烧杯内是酒精)4、清水 漂洗 后滴加 碘液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5、清水漂洗,观察变化(见光部分淀粉遇碘变蓝)实验结论: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 光合作用的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3、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地膜覆盖、塑料大棚——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原理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步骤: 1、甲水槽内加入氢氧化钠乙水槽内加入清水其余步骤参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现象:甲:不变蓝乙:变蓝结论: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2、 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光合作用的氧气来自于水。
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 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1)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 2 ) 控 制 好 农 作 物 的 种 植 密 度 , 通 风 良 好 , 可 以 有 效 提 高 农 田 中 地 二 氧 化 碳 的 含 量 3)在大棚或温室中种植作物,可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1、 叶片的结构 : 表皮、叶肉、叶脉2、气孔: 由半月形 保卫细胞 构成 气体进出的门户,水分散失的通道3、叶脉内有输导组织:导管 —— 送来 水和无机盐筛管 —— 运走 有机物4、光合作用定义、公式及转化:- 4 - (2):转化:一、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二、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1、合理密植 2 、立体农业初级形式:复种、间作、套种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第一节:呼吸作用定义:植物体吸收氧气 ,将 有机物 分解成 二氧化碳 和水 ,并释 放出能量 的过程场所: 线粒体公式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上方填写线粒体)意义:植物体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散放出来。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 位含叶绿体的细胞内所有的活细胞内条件(光)需要光有光或无光均可原 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产 物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能 量储存能量释放能量4、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应用①、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②、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中耕松土、及时排涝③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低温贮藏、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④新疆的哈蜜瓜比别处的甜,吐鲁番的葡萄比湖南的甜,都是因为那里昼夜温差大,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晚上因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的原因⑤贮存粮食时,要想法抑制呼吸作用如及时晒干、充分加氮气或二氧化碳等⑥作物生长时要促进呼吸作用,如及时松土、 淹水后要及时排涝、用底有小孔的瓦盆,而不用瓷盆栽花等第二节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 2.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运输4.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 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能为所有(人类、 动物) 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提供了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 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作用参与并促进了水循环。
总结:绿色植物的作用: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碳氧平衡;促进水循环 此外还有:涵养水 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基础1、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 -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骨连接: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2、 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2) .长骨的生长、再生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内层 _成骨 __细胞的分裂2)长长:靠 __骺端软骨层细胞的分裂3) . 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 和有机物 ,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和弹性 ,硬而不脆 坚而不重 、硬而不脆 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 和运动 3、 骨连接的种类:(1)无活动性 的骨连结,如_颅骨 ____的连结2)有一定活动性 的骨连结,如 __椎骨 ____之间的连结3)关节: _能够 活动 ___的骨连结,如 __肩关节 ___、膝关节等4、关节的结构:(1)、基本的结构:(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韧带 _, 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 和牢固性 __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提示: (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 (两端)和 肌腹 (中间)骨骼肌包括 肌腱 和 肌腹 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 中间是肌腹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 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5、 骨折的救护方法:见课本P68.(亲自做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1、骨和骨骼的区别:成年人骨骼是由206 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2、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 和骨骼肌 协调配合完成 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3、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4、某人右上肢瘫痪(肌肉不能收缩),是由于(控制右上肢的神经受损)5、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 →骨 (绕关节运动)- 6 -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 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 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 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 的作用和 激素 调节产生的,所以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第二节物活动的类型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 和实验法 ,有时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2、动物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 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防御行为:种间进行,防御敌害的行为繁殖行为: 雌雄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节律行为: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社群行为:有简单的社会分工3、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