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学生的高度.doc
7页站在学生的高度,跟学生走进梦想课堂如今,随着课改大潮的掀起,新的教学理念铺天盖地而来,老师们一下子从“山穷水尽”到了“柳暗花明”,满腔热情投入新课改,我们曾畅想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讨论,自由地写作,轻松地学习;我们曾畅想学生在课堂上坐姿随意,笑声不断,创意不断;我们曾畅想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时,我们参与讨论;不需要时,我们舒服的坐在高背椅上,闭目养神……然而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担忧和愧疚:孩子学会了什么?自己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在课改中,肤浅、浮躁的功利心让我在课堂教学中迷失了自己幸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一书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从理念与行为融合篇、汉语拼音与识字篇、写字篇、口语交际篇、阅读篇、综合学习篇几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用实践引领我如何关注教学细节、课堂实效、教育智慧、自身发展和教学创新浏览此书我收获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精读此书,我心底涌动着教学研究的激情和震撼;合上此书我感慨万千:原来教育不仅仅是良心的工作,更是专业的工作回想我的语文课堂,曾经状况多多:一、走出模仿的课堂课堂回顾一:我们热衷于成名的教学模式,希望有一种万能的、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模式为我所用,可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课堂无法顺利进行,只能转回到传统的教学中去,成名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只是图有虚名。
用心想一想:对学生A有效的策略,对学生B却不一定有效,也就是说无论是多么成功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一条策略是万能的,对原创者来说运用自如,是因为这是他们在自己不断总结和积累后得来的而对我们却是邯郸学步,我们一味的模仿形式而忽视了内涵,显然对教师和学生不可能有收获,甚至南辕北辙作为语文教师,要知道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清楚每个年学段语文课教学重点是什么,孩子要学会什么;要做到依据学情在熟透文本后,精心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而不能单靠一味的模仿,因为任何教育教学理念也好,策略也罢都离不开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所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二、站在学生的高度课堂回顾二:进入高年级,孩子课堂回答问题时不积极不举手了?老师们,面对这个问题,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抛出问题后,孩子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您就不停地催促着孩子要结果“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已经有几个小组已经完成了”;有没有叫不出学生名字,而是指着举手或未举手的学生,发出“你来说”的指令……老师们,我们小时候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了孩子后我们又希望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曾经我们的梦想,现在我们的愿望,我们自己做到了吗?我们是否又做了自己上学时不喜欢的那种老师?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女教师,在很多年之前,她的丈夫就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了,而她一个人却培育了三个博士生女儿,她所教的学生也都成绩优异,让同事和朋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她教学、教子的秘诀是“不要指望别人都和你的见识一样!”细细品味,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忽视了学生,以至于叫不出孩子的名字;我们有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只站在教材要求的角度一味要求学生这样那样;我们总是强势的告诉学生“我比你能”;我们总是用过多得“投入”,来占据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机会和舞台……老师们,请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请恰当地“无能”和“示弱”;请把“学”的权利、“想”的时间、“做”的过程、“说”的机会、“问”的空间留给学生别忘了鲜花盛开的太快,香味难免会逊了几分,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忍得”急躁,“舍得”热闹,才能“等得”效果三、课堂跟着学生走课堂回顾三:课堂上,好问的学生时不时给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面对难题,咱们会答复:“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真棒!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我们的做法虽然缓解了来自学生的压力,用推迟战术将问题的研讨拖后到课后解决,但久而久之是否会影响咱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会造成控制不了的课堂场面发生?学习是动态的,课堂是开放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实际教学中的确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新鲜事”,面对孩子参与教学活动,对话与思维碰撞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考虑其他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让学生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呢?学生有问题,是好事;学生敢提问题是要鼓励的事;学生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是要大力倡导的事。
如果我们能够听到并捕捉住这些不同声音,让课堂跟着学生走,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是精彩纷呈我在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一个孩子在全班感情朗读后质疑:为什么这篇课文读起来这么有气势?听到这一问题,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会功夫大家都想给这个同学解决问题一个问题贯穿这节课,跟着学生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进了文本的深处比如学习《中彩那天》时,班里有十几个孩子认为:父亲不应该把车还给库伯面对孩子的不解,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辩论“父亲该不该把车还给库伯”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种观点激烈碰撞,学生既联系课文内容来反驳,又联系社会现实来阐述,不同的人生观立刻呈现,我在一旁静听其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思维和人生观都在碰撞,我想对与错、是与非,他们在成长中自会得到答案所以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不发表任何评论,这节课,我成了快乐的引导者 老师们,别忘了“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只要我们吃透教材,分析学生,从课本看向生活,尽所能丰富、拓展自己;我们就敢投其所好,让主角走上讲台,让课堂实现由“追求”到“吸引”的变身;我们就有胆量跟着学生走,还给孩子蓝天、大地,让孩子们真正自由的飞,自由的跑,自由的想,实现生成的精彩绽放。
四、学生习得方法课堂回顾四:我们的课堂上还时不时的有这样一些现象:比如课堂上当同学回答问题令我们满意后,我们会面向全班同学问道“这位同学回答的好不好?”全班同学有节奏地鼓掌,以示对这位同学的表扬我们一直倡导表扬、激励的课堂评价手段表扬到位,激励得方,能调动孩子学习热情,并参与到学习当中;可当表扬没有激励的时候,那么学生鼓掌是否发自内心?这样的掌声到底有多少分量?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追时髦,一堂课展现大量的图片、视频,五彩缤纷的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许多老师忽略了常规手段,没有了板书和写字的示范指导;更有许多老师图省事,随便在网上下载一个课件,不顾学情硬以课件为备课,上课跟着课件走……我们倡导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来达成目标可以上所有这些都偏离了“课堂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做到随学生学习过程一步步深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语文学科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这一教育的初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了花架子,留给学生的只是热热闹闹,落实语文学科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成了空话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们,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育人。
我们仰慕那些成名的老师,可任何一位成名教师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成名,除了爱学习之外,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关注、研究和雕琢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生本高效是理念,是追求,是策略,同时更是细节的点化,是此起彼伏的质疑问难,是一步一进的辗转腾挪,是蓦然回首的理想欢歌老师们,让我们尽快走出模仿的课堂,站在学生的高度,让课堂跟着学生走,让学生自由习得方法,打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生本高效课堂,让教坛因为有我们而群星灿烂!最后,用暑期研修《指导教师工作简报》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岁月的长河里,没有两岸,只有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