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烟台市遇驾夼中学2021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5页山东省烟台市遇驾夼中学2021年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空间某区域内存在着电场,电场线在竖直平面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B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均为H,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v2 > v1,则电场力一定做正功B.小球由A点运动至B点,电场力做的功C.A、B两点间的电势差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P = mgv2参考答案:B2. 如图(a)所示,电路的左侧是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电路的右侧是一个环形导体,环形导体所围的面积为S在环形导体中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则在0—时间内电容器( )A 上极板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为 B 上极板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为C 上极板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D上极板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参考答案:A3. (单选)如上右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B. C.D.参考答案: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本题要求定性的分析即可,所以可以采用特殊值的方法来快速的得到答案.解答:解:如果物体不是放在斜面上,而是在水平面上,即θ=0的时候,此时Mm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mg,此时的sinθ=0,AB选项的结果为0,所以AB错误;对于C选项,M=msin2θ是可能的,而在C选项中,此时的结果为无穷大,所以C错误;所以正确的为D选项.故选:D.点评:由于斜面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并没有固定,物体与斜面相互作用会使斜面后退,由于斜面后退,物体沿着斜面下滑路线与地面夹角>θ,与物体沿着固定斜面下滑截然不同.4. (多选)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s与 t的单位分别是 m和s,则质点的 A.初速度为3m/s B.初速度为5m/s C.加速度为6m/s2 D.加速度为3m/s2参考答案:BC5. 雨点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下落的速度成正比,图中能正确反映雨点下落运动情景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参考答案: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下面(a)(b)(c)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 (a)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 (b)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上抛; (c)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上述三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用字母表示)若质量为m的物体以0.9g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落h高度,则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参考答案: C 1.9mgh7. 如图所示为使用筷子的一种姿势筷子2夹住不动,筷子1(不计重力)以拇指压住O处为轴,依靠食指和中指施加力而转动为了使筷子1给A处食物施加恒定压力F1,食指和中指对筷子B点要施加F2的压力则根据图中尺寸,可估算F1∶ F2=----____________,若保持如图姿势不变,筷子足够长,则手握筷子位置越靠右,F2_____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4;越大8. (4分)磁场具有能量,磁场中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能量叫做能量密度,其值为B2/2μ,式中B是磁感强度,μ是磁导率,在空气中μ为一已知常数为了近似测得条形磁铁磁极端面附近的磁感强度B,一学生用一根端面面积为A的条形磁铁吸住一相同面积的铁片P,再用力将铁片与磁铁拉开一段微小距离Δl,并测出拉力F,如图所示因为F所作的功等于间隙中磁场的能量,所以由此可得磁感强度B与F、A之间的关系为B= 参考答案:答案:(2μF/A)1/29. 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b、b用不可伸长的松弛细绳相连,A质量为2kg,B质量为1kg;现使两物体同时沿直线背向而行(=4m/s, =2m/s),直至绳被拉紧,然后两物体一起运动,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 kg·m/s,两物体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参考答案:6 210. 如图所示,质量M=2kg均匀矩形木块靠在光滑墙上,A点处有固定光滑转动轴,AB与水平方向夹角30°,CD边长为2m,B、D两点连线与地面平行,一质量m=10kg的小物体若固定在CD边上且位于A点正上方处,则墙对木块的弹力为______________N;若将小物体从C点处静止释放使其沿CD边自由下滑,物体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物体维持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s。
参考答案:, 1.08 11. 两名日本学者和一名美籍日本科学家10月7日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名物理学家分别通过数学模型“预言”了量子世界自发性对称破缺现象的存在机制和根源这一模型融合了所有物质最微小的组成部分,使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3种在同一理论中得到解释这里所述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万有引力、 ▲ 、强相互作用、 ▲ 参考答案:电磁相互作用 , 弱相互作用 12. 放射性同位素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生物机体中的含量是不变的当生物体死亡后,机体内的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这具遗骸距今约有 年参考答案:; 11460 13.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时,激光投射到两条相距为d的狭缝上,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屏上P点到两狭缝距离相等,该点出现 (选填“亮”或“暗”)条纹.A、B两点分别为第5条和第10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它们间的距离为x,则激光的波长为 .参考答案:亮;.【考点】光的干涉.【分析】当光屏上的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出现明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根据△x=λ判断条纹间距的变化.【解答】解:两狭缝到屏上距离相等的点将出现亮纹;A、B两点分别为第5条和第10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它们间的距离为x,则相邻条纹间距为△x==;根据△x=λ知,激光的波长为λ=;故答案为:亮;.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示数如图。
由图可读出= cm, = 参考答案:15. 如图(d)所示的实验电路①为了粗测“2.5V 0.6W”小电珠的电阻,必须将开关 断开把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转到“× Ω”挡;进行欧姆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与小电珠两极相接触,测得小电珠的阻值如图(e)所示,其读数为 ②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档,闭合S1、S2,此时测得的是 两端电压③为了测量小电珠的电流,应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档,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S2的左、右接线柱参考答案:①S2(2分,填“S1和S2”也可),1(2分), 8.0;(2分,填8也可)②小电珠(2分,填L也可),③S1,S2(各1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且足够长,开始左端空气柱长20cm,两管水银面等高.从右侧管口缓慢加入水银,左管内气柱长变为15cm.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0=75cmHg.①加入水银的长度;②此过程封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7. 如图所示,两根电阻忽略不计、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L=1m,在水平虚线间有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磁场区域的高度d=1m,导体棒a的质量ma=0.2kg、电阻Ra=1Ω;导体棒b的质量mb=0.1kg、电阻Rb=1.5Ω.它们分别从图中M、N处同时由静止开始在导轨上无摩擦向下滑动,b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且当b刚穿出磁场时a正好进入磁场,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a、b棒之间的相互作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求:(1)b棒穿过磁场区域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2)a棒刚进入磁场时两端的电势差;(3)保持a棒以进入时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对a棒施加的外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参考答案:解:(1)b棒穿过磁场做匀速运动,安培力等于重力,则有:BI1L=mbg,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BI1Ld=mbgd=0.1×10×1=1J(2)b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重力和安培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mbgvb===10m/s,b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1,d=vbt1,t1===0.1sa、b都在磁场外运动时,速度总是相等的,b棒进入磁场后,a棒继续加速t1时间而进入磁场,a棒进入磁场的速度为va,va=vb+gt1=10+10×0.1=11m/s电动势为:E=BLva=0.5×1×11=5.5Va棒两端的电势差即为路端电压为:U===3.3V(3)a棒刚进入磁场时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g﹣BI2L=maaa=g﹣=g﹣=10﹣=4.5m/s2,要保持加速度不变,加外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g﹣BIL=maa得:F=t=×t=0.45t﹣1.1答:(1)b棒穿过磁场区域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1J;(2)a棒刚进入磁场时两端的电势差为3.3V;(3)保持a棒以进入时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对a棒施加的外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F=0.45t﹣1.1.18. (8分)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从1989年10月进入太空起,历经6年,行程37亿千米,终于到达木星周围。
此后在t秒内绕木星运行N圈后,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考察,最后坠入木星大气层烧毁设这N圈都是绕木星在同一个圆周上运行,其运行速率为V,探测器上的照相机正对木星拍摄到整个木星时的视角为θ(如图所示),设木星为一球体 求:(1)木星探测器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轨道半径;(2)若人类能在木星表面着陆,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将物体从其表面水平抛出,才不至于使物体再落回木星表面参考答案:(1)由可得 由题意:T=t/N 联立可得(2)探测器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从木星表面水平抛出,恰好不再落回木星表面时,有:G=m’ 联立解得:v0=v. 由题意,R=rsin, 解得:v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