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领导权力与责任.pdf
2页92发展研究 / 2 0 0 7 年 第1 1 期社会探索DEVELOPMENT RESEARCH[ 内容提要] 解开权力之迷,揭示权力的本质,保证领导干部正确用好权力,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中,防止权力异化,当好公仆,搞好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权力 责任 权力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 “过去权力被滥用,使权力概念总带有一股臭味尽管如此,权力本身既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要正确对待权力,履行好责任,这句话想必谁都是这样说的,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却未必谁都真懂,尤其在行动上更未必谁都是这样去做的,因此,真正做到掌好权用好权,明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履行好责任,这是领导者所必须予以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权力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截然不同的权力观虽然从形式上看,权力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强制性力量,但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对它所服务的阶级负责是否认为权力来自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一切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则始终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领导权力的人民性表明,掌握权力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权力植根人民,同人民群众紧密相联这就将领导者手中权力的立足点与落脚点统一了起来,将权力既来自人民,又植根于民的关系有机地整合了起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领导权力更多地意味着责任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承担职位角色获取相应的职位权力,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前提的在我国现阶段的领导活动中,这个责任就是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乐一方百姓江泽民指出:权力责任的核心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改进党的作风等都是为了人民党和人民赋予领导者权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领导者更好履行所承担的职责在这里,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权力靠责任来制约,责任靠权力来履行和落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相依相存无论你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对你所要完成的任务负政治上的、行政上的、法律上的、道德上的责任权力只是责任的基础和条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而缺一不可,二者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
假如不能认识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而肆意滥用权力的话,其结果就是承受因责任缺失所付出的种种代价任何不负领导责任的权力对人民群众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成为掌权者填补私欲、满足私利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权力的蜕变二领导责任关系的失衡呼唤领导者的责任意识领导者行使职权的过程,同时又是履行职责的过程,是组织职能实现的过程权、责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才能正确对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增强公仆观念,更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自重、 自省、 自警,才能夯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思想根基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光考虑自己拥有多大权力,而不考虑自己应浅议领导权力与责任娄东生负多大责任责任和权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权力为责任所系,不仅能够明确权力的任务,规范权力的职能,合理设置权力的界限,而且能够通过责任制衡,有效抵制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和非法扩张,制止垄断、寻租等腐败行为只有当领导干部视权力为一种责任时,才会珍惜、慎用权力,才能不误用、滥用权力要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重。
因此,领导者要正确看待权力和责任关系,自觉破除“官本位”意识,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把对党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掌握和行使权力,做到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绩为民创1 . 确立“领导就是服务”意识坚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领导者在行使自己职权时,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手中的权力到底为了谁,这也是领导干部官德的“试金石” ;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意识淡薄的状况,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改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淡泊名利,虚化“官”念,自觉地视名位为粪土,重事业如泰山,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2 . 确立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的理念领导者要把执政为民看成责任,就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提高履行积极责任的自觉性作为领导干部,有了这种责任观念,就会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为人民服务的强烈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有了这种高度的责任观念,就会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决策上以及在各个方面,充分表现这种责任感就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抱着勇于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不走过场,不作表面文章。
有了这种责任意识,也就会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统一起来,在领导活动中自觉自愿地尽职尽责3 . 确立权力必须受到监督的观念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存在着差异的社会里,在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行使者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下,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没有权力制约,责任的实现只能是空谈不仅权力本身要受监督制约,而且行使权力的领导者,他们的思想、理念、欲求等,也要受到监督制约,以实现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缺乏监督,缺乏制约,权力必然走向腐败领导干部身居要职,若恃权力高高在上,忘却了责任,无视或拒绝民主监督,在金钱的诱惑下,伸出了罪恶之手,在亲情、血缘等关系的支配下走上犯罪道路,将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要使领导者充分认识到责任的不可推卸以及疏忽责任的严重后果,同时感受到责任性权力的严肃性明白权力一旦脱离了民主监督,就可能偏离规范的运行轨道,就可能被滥用,就可能以权谋私,就会走向腐败当然,责任的最终落实要依靠制度的约束力,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加大对责任制的落实和检查考核力度这也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没有明确的责任体系就可能造成有些人把制度变成权力斗争和铲除异己的工具。
另外,领导干部的权力授予方式和途径也应该变革,改变那种以“唯我、唯上”的思维方式,建立一种凭业绩、凭责任、凭能力授予权力或剥夺权力的标准要建立和完善一个行之有效的向人民负责的领导权力监督制度,如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知情权、参与权、问责权和监督权,严肃查处腐败行为,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舆论监督力度,管理好、制约好、监督好权力的获得、运行及运行的结果,使权力的执掌和运用不至于背离权力的源头,或变质成为权力执掌者的特权,让来源于人民的权力真正服务于人民而且必须标本兼治,在施之以教的同时,严明法纪,使领导者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诚恳接受批评与开展自我批评,敢于随时纠正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偏差和失误,以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参考文献:1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 1 .1 5 42 . 孟昭武.行政伦理研究[ M ] .长沙:岳麓书社,1 9 9 9 . 第1 7 5 页.3 . 现代汉语词典. [M] ,商务印书馆,1 9 9 6 修订第3 版,第1 5 7 4 页4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 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3 7 6 页和第4 3 9 页[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责任编辑:王玮)社会探索DEVELOPMENT RESEARCH93发展研究 / 2 0 0 7 年 第1 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