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83868590
  • 上传时间:2023-04-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附相关术语:常见意象①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② 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③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④ 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⑤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⑥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⑦ 梅花一一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⑧ 松坚贞高洁⑨ 莲一一表达爱情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11杜鹃鸟一一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2鹧鸪鸟一一离愁别绪13鸿雁一一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附常用词思想情感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女口: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建功立业的渴望如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报国无门的悲伤如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建功报国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借古讽今的情怀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仕途失意的苦闷如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月别枝惊鹊》•送别感怀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情深意长的勉励如坦陈心志的告白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附常用关键词:1、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一一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一一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对偶一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夸张一一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2、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虚实结合一一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