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7页她终于接受了她自己——人际关系郸县清河中学 林玉龙个案基本资料姓名:黄艳(化名)性别:女 年龄:16岁,初三住校班学生个案概述逃学;常常彻夜在学校后操场独自散步(自述,但任教老师和家长认为是撒谎) 与父母关系及班上老师关系紧张咨询时间:2004年4月一2004年5月上旬个案背景资料1. 家庭情况黄艳是养女父母均是本地农民,在县城经商,经济条件良好据其父口述得 知:黄艳在两岁多时,被生父遗弃在县城十字街口,先是被一好心农妇抱养回家, 但因其已有一子,不符合国家领养政策,加之丈夫嫌弃黄艳面黄肌瘦,体弱多病, 因而想转送他人自己闻讯后,当即前往接洽,将黄艳抱回家中由于自己也有一 个十多岁的男孩,同样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后经多方努力、奔走,直至今年三月 才以超生罚款的方式,为黄艳办好了户口及领养手续黄艳在家里除与父亲关系较好外,与母亲、哥哥相处十分冷淡究其原因,其 父认为,这与黄艳性格有很大关系黄艳从小性格十分倔强当时,家里花几千块 钱送她到成都三医院治病,但她总是悄悄将药背后扔掉,妻子常为此打她,加之在 黄艳三岁多时,妻子乂因黄艳遗尿而体罚过重,引起夫妻吵架和亲戚朋友对妻子的 指责,从此,妻子认为养母难当,对黄艳饮食起居、教育不再过问。
其父只得将黄艳送到乡下母亲处,直至去年母亲去世从其父处还了解到他对 女儿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她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打折扣这一点在 后来的咨询中从黄艳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但其父认为这孩子太不听话,太倔强,太 令自己伤心2. 学校生活:黄艳从小学以来,成绩一直不够好特别是在初中,学习更为困难对老师冷 漠,几乎每一次老师批评她,她都是一付无所谓的模样,无论老师怎么说,她都以 沉默应对,嘴角永远挂着不变的微笑但在同学那里,她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活泼、开朗,无论与男生还是女生,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与之相处很好初中三年, 她年年被同学选为班上的文娱委员,二年级时,还当选为学生会干部班上同学大 都认为她很讲义气,肯帮助人特别是男生,都公认她漂亮,活泼3. 兴趣爱好:上网,交“笔友”,唱歌分析与诊断:归属感缺失,自卑,焦虑1. 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使她内心中充满深刻的自卑,缺乏对家庭的归 属感尤其是与养母之间多年的隔膜使她难以真正融入这个家庭,继母和哥哥的冷 漠让她内心里时刻身受着自己是弃儿的情感煎熬,这无疑是她摆脱不了自卑感的最 重要的原因而养父迁就式的带有补偿式的爱,也从另一个角度刺伤着她的自尊心。
在后来与她的谈话中,我曾问她,在这个家庭中你就没有感受到过爱吗?她告诉我 说,父亲很爱她,但这也很让她感到屈辱,使她总要联想到那个总也不想问去的家 她还说真想这辈子到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我说如果可能,就你和爸爸 一起到一个你理想的地方,你愿意吗?她很坚决地说,不愿意!由此,不难看出, 无法接受自己的出身和对家庭缺乏归属感是她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2. 在乡下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里,她可以暂时摆脱家庭的影响但奶奶去世 后,她不得不重回家中与养父母住在一起随着初中毕业口子的口益逼近,她对家 庭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逃学、离校不归等逃避性行为也就时有发生3. 为对家庭归属感缺失的代偿,她特别重视与同学处好关系,也非常珍视与 朋友的友谊为此,父亲给的零花钱她总是尽量与朋友分享,无论谁叫她帮忙,她 几乎都有求必应初二以后,天生丽质的她,更是受到了不少男生的青睐和追求 在朋友们的引领下,她迷上了网上聊天,广交笔友在同学、朋友那里,她得到了 在家里找不到的归属感但她在同学、朋友中建立起来的归属感,实际上也只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她对自己身世的深刻自卑她常常以无条 件牺牲自我来赢得友谊,生怕得罪同学和朋友。
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焦虑状态:假如 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o所以,她对交笔友和网上交友这些更为“轻松” 自在的交友方式更为迷恋策略:渲泄疗法认知疗法家庭疗法1- 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取得家庭支持由于这次咨询是应当事人父亲和老师要求而进行的,所以在收集相关信息方面 十分顺利尤其是父亲的积极主动,十分配合也为咨询老师实施家庭疗法创设了良 好条件我在认真听取当事人父母的陈述后,从黄艳的角度给家长仔细分析了黄艳 心理特征及其形成的家庭原因,使其父母、哥哥能更加理性地理解黄艳,并认识到 各自在改变帮助黄艳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另外,在走访其家庭、老师、邻居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他们都大同小异地谈过 类似的话,这一信息为我后来寻找与黄艳的共情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起了很大作 用父亲说:我经常教育她,我一直都把你当作亲生女儿来看待,你怎么就那么不 听话呢?母亲说:没有血缘关系,说深说浅都不好,周围咋个看嘛自从那次打了她以 后,我是重话都不再说她一句邻居们说:我们也常教她,说亲生父亲待你也不可能有你爸爸那么好老师说:我们也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她,要她知恩图报,听话,好好读书,可 是她偏偏听不进去对这些苦口婆心的良言,我当即就想:假如我是黄艳,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 应呢?这也许就是我打开黄艳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
2. 积极寻找共情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由于这次咨询,当事人本身没有要求,再加之她对自己身世的讳莫如深,对老 师的戒备心理,使得与她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努力,最初显得十分困难果然不出 所料,她从被清进咨询室开始,就报以招牌式的微笑和沉默像黄艳这样心理防御 机制十分发达的当事人要想轻易打开其心扉是很困难的我决定单刀直入,直接告 诉她,我受她父母亲和老师的请求,帮助她,并说她父亲已将她的身世和其它情况 都告诉了我我还说,听了家长、老师的介绍后,我对她有着与她的父母和老师迥 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问她有没有兴趣听我谈谈这让她大感意外,她点头表示愿 启、O听了我对她所作的心理分析,她泣不成声,特别是谈到前面提到的她父母、邻 居、老师的那些教育给她的刺激,她更是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林老师,你是世 界上最理解我的人趁热打铁,让她足情疏泄,将心中多年来所积郁的苦闷或思想矛盾释放出来对 减轻她的心理负担,降低焦虑程度,帮助咨询老师进一步了解分析她的心理状况, 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对她说,在咨询室里,你不用担心任何压力,尽情地说出你想要说的话,把 你在生活中的委屈和感受到的痛苦都吐出来吧老师愿意尺力帮助你她的宣泄证实了我对她的分析。
如何让她正确理解自己,坦然接纳自己,建立 新的积极的自我意象呢?3. 转变认知,接纳自我通过和黄艳一起认真剖析她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她认为都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弃儿,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才会被歧视和可怜她对自己的身 世,感到无法接受,并且特别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会瞧不起自己还说她非 常向往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针对她的这种心理,我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她分析她这些心理的不合理之处, 通过与她的辩论,切断她在家庭、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负面情绪与出身之间的 “联系”,逐渐让她明白是自己的思想和看待问题的模式影响到了自己对周围人和 事的正确看法我还对她特别强调,我现在知道你的真实身世,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看法啊接下来,我和她进行换位辩论,利用“空椅技术”让她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进 行自我辩论,逐渐让她从内心中自我设置的阴影中走出来然后我乂用生活实例、 影视作品启发她,使她能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利用她喜欢唱歌的特点,我为她伴奏,让她唱台湾影片《搭错车》插曲《酒干 倘卖没》这首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她在热泪盈眶中唱完了这首歌父爱,温 暖了她冷漠已久的心灵咨询效果分析从黄艳父亲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她原来很少与父 亲交流,对母亲已多年没有喊过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不仅能主动与父母进 行交流,而且周末回家还破天荒把家人的衣服都收来洗了当然母女间还有些不大 自然黄父当时还哽咽着说:十三年了,我终于看到了回报据任教老师讲,逃学,不回宿舍等现象在目前还没有发生过黄艳本人给我写过一封短信,其中有这么一句:“我与其说是一个被人抛弃的 弃儿,不如说是父亲让我成了最幸运的幸运儿我给她回了这么一句:“你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把你抚养成人,却是你善良 的父亲作出的爱的选择总结反思1.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咨询个案,她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现在我国重 组家庭日渐增多,家庭成员关系远较一般家庭复杂能否让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 孩子形成对家庭的归属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 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人的任何一种问题行为的背后, 都包含着问题所在的心理原因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具有这样的职 业敏感黄艳的心理问题直到初中三年级才得到有效援助,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 在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大家这 方面的意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证。
3.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学生在同学中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着一 套发达的心理防御机制,让人难以觉察到她隐秘很深的自卑情结这个案例让我在 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小心翼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