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中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研究.docx
10页广播新闻中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研究 崔羽杭摘要:廣播新闻是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路径,而基于社发展的新闻传播诉求,采取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也是促进新闻传播正面性与积极性的必要途径为了增强广播新闻的正面传播力,有必要在多模态和积极话语个维度中分析其构建策略与形成机制为此,研究分析广播新闻中积极话语的重要意义,并同时从多模态话语和积极话语的双重视角分析新闻传播的导向力与信服力最终提出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路径,以期为广播新闻在实践工作中的积极话语取向提供参考关键词:广播新闻;多模态;积极话语:H151文献标志码:A:1001-7836(2018)07-0115-03Martin认为,在新闻传播的话语分析过程中不仅需要以揭露批判的态度作为特定的评价方式,同时需要引入积极友好的态度作为新闻信息传播效力和公众影响力的补充条件那么对于广播新闻中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就广播新闻中多模态积极话语的分析视角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广播新闻的发展提供全新路径一、广播新闻中积极话语的重要意义广播新闻是指以广播为传播手段,针对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及其报道形式,诸如网络新闻、电视新闻,以及报纸报刊等形式的广播新闻内容[1]。
由于广播新闻本身具备了引导公众视听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社影响力,其报道内容的积极性决定了新闻事件的社认可度,其报道内容本身也是影响公众意识形态形成的特殊力量虽然在报道过程中,其客观描述事件发展的因素、过程、结果尤为重要,但是在传递信息时仍然可以通过多种语态模式引申其内涵,进而影响社舆论的导向性此时,积极语态更加能够促进社和谐,而消极语态则激发社矛盾[2]因此,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的多模态语境之下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话语模式,才能促进社和谐发展,引导公众积极思考,并消解负面信息的社影响二、多模态话语和积极话语的分析视角1多模态新闻话语审视维度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其传达信息的视角可以初步划分为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是对新闻事件的现场采集,而文字信息则是对相关事件的说明与补充如果以视频或流媒体为媒介传播的新闻内容,则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和语言模式加以分析,此时视频资料补充了当前事件发展的动态信息,而语言说明则是对文字信息中的解读[3]那么从广播新闻的传播信息目标分析,其传达的信息内容本质是社符号的再现,同时具备了三种特殊功能,分别为语篇功能、人际功能以及概念功能但是仅以功能导向为分析基础的语态模式并未就其社公众的影响力给予评价。
因此,后期采用van Leeuwen与Kress所提出的多模态分析路径则更加有效地诠释了新闻信息在不同维度的功能再现与交际模式一方面,给予新闻事件概念、叙述、发展的图像信息补充了多角度观察和审视新闻内容的方式另一方面,基于新闻信息所涵盖的互动性功能,图像信息也更加能够诠释新闻事件的视点、距离、接触、情态等实践路径因此,多模态话语的分析路径得以延伸,可以通过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的双重维度给予全新的观察视角,进而分析当前新闻事件的社价值取向,支持广播新闻内容解读2多模态话语积极性参考视角新闻事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绪化特征尤为明显,政治新闻突出国家决策,经济新闻传递金融信号,商业新闻传播市场规律风向标此时广播新闻中的表象信息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新闻事件的积极态度,也充斥着来自社众多层面在审视新闻信息时的思考方向多模态话语的积极性体现在词汇、情绪、图文信息的引申含义等诸多方面如果被动思考新闻信息中所体现的引导特征,并不足以说明新闻信息的公众引导力价值[4]而新闻信息在公众视角中出现的积极引导力,更加具备了直观性、量化性以及社性的特征首先,直观性是指词汇选择本身所代表的表象特征,尤其在诸多新闻内容中的词汇应用环境较为特殊,一旦常规词汇对于情绪表达出现纰漏,则直接影响广播新闻的传播性与正面性。
比如新华网报道新闻时着重处理了关于工信部提出的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问题报道如下: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从词汇选择和语境构建维度上分析,其传达信息的直观性极为突出,主要强调了群众最为关心的资费问题,能够体现出积极语境的传播效力其次,量化性是指广播新闻中对于事件本身的真实数据的报道,而数据本身也是新闻信息加强信号引导力的主要方式诸如福建厦门在2017年9月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晤新闻报道中,强调了金砖五国的GDP总值原文报道为:从GDP总量看,金砖五国GDP增长率分别是印度7.6%、中国6.7%、南非0.1%、俄罗斯0.8%、巴西-3.3%虽然这些数据在金砖议中仅在附加信息中呈现,而并未形成实质性的探讨内容,但是补充新闻信息的量化性能辅助观众解读经济事件,因此需要采取多模态话语积极性参考视角直观表达其原始信息最后,社性是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价值导向再现,如果广播新闻中出现了负面情绪,最为突出的便是社性的负面影响诸如外媒在建立语料库文本处理时, 删除了额外信息,仅保留了标题、日期、正文、语料来源等重要信息内容。
在非官方回复信息中仅以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原始资料,继而消解负面舆论的不利影响这样的方式虽然并未完全覆盖广播新闻内容的所有信息,但是其社性的价值体现犹在,仍然是多模态语境下的积极参考视角三、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路径1图像与语言信息呈现维度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广播新闻中的语言部分视为社符号,由音系、词系及语义三个分析层级组成,每一层级中具有传播情绪倾向的积极作用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分析,其图像信息并无解释权限,但是突破了语言障碍,能够将新闻内容的正面性加以积极表达但是图像本身并无法就新闻内涵加以解析,人们在审视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视角的模糊界定因此,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构成了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的双重路径此时新闻内容所表达的外在表象特征可以从图像中提取,但真实含义的解释权限被附加到语言信息之中表达层面上图像和语言同时具备了社符号的引导力特征,并就其语言模式所呈现出的积极态度加以延伸,从而形成了广播信息的舆论导向力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14日的新闻报道《科技让更精彩》为例报道如下:随着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今年上,各类“黑科技”得到空前应用,不仅让媒体报道更智能化,也让安保、务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原文报道中对于“黑科技”“互联网技术”等词汇的运用是界定新闻题材的主要信息而“更精准”“更高效”突出了新闻题材对于科技发展的关注点和社期望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引导力相对薄弱,并无法引导读者第一时间产生联想,也无法体验到科技创新的真实感但是附加了图像信息“报道中应用的机器人(汪仔)”,以及由人民网提供的图像信息“报道中应用的新媒体平台(钢铁侠)”之后,其报道内容的解读能力更强,更加突出了新闻题材对于科技的关注焦点,进而也增强了新闻信息传递出的科技信号,是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中强有力的信息传递方式2新闻信息中的评价维度语言和图像构成了新闻信息的双重传递路径,但是此时并未产生真正的信息交互,读者与新闻本身并未产生相互交流的有效机制如果图像信息并未产生充分的证明力,文字信息中隐含了负面影响力,那么后期评价也无法突出其传播信息内容的正面性与积极性因此,在构建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路径之时,也需要从观众角度考量新闻态度其直接选取或间接采纳的公众意见往往是增强新闻信息表现力与积极性的有效路径如果读者能够针对信息产生个人理解的表达,甚至是更为正面的解读与情绪倾诉,此时的新闻内容也可以积极采纳因此,现代广播新闻在多模态语境的分析维度上,其积极策略不仅在于突出新闻内容主旨,也需要突出与互动参与者的交流沟通,从而将反馈信息作为自身的评价条件与标准,支持新闻内容在宣传、选材、社价值体现、传统文化再现、社观念认同等诸多方面加以强化。
并最后附加到新闻内容之中,作为表现广播新闻互动性与积极性的呈现方式与交际手段[5]此时图像信息是否被正面评价已经不重要,更为重要的读者是否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在评价性词语中所表达和传递的真情实感,进而突出广播新闻的社态度与职业态度以愛奇艺网络媒介对于新闻的报道为例,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议新闻发布、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记者、财政部与农业部部长答记者问等新闻回放资料中,加入了弹幕评价的功能网络终端的新闻阅读者已经并非完全单方面接受信息,而是同时参与了新闻内容的评价环节而新华网、新浪网、中青、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内容中也引入了评价对话框内容因此,从诸多媒体对于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当流媒体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之后,多模态语境产生了全新的变革,不仅在图文信息、图像信息、视频资料等原始新闻素材中表现出了积极性的取材路径同时,也在社层面激发了读者的积极情绪,这样的情绪本身也直接作用于新闻内容的积极导向之中,甚至要高于新闻内容的价值导向这种倾向于社媒介的互动性,可以发挥出公众舆论的积极心态优势,并转化为对社事件的价值归属和认同,对于构建新闻信息正面取材和侧面取材的积极引导均具有现实意义,更加为现代广播新闻的传播、引导、价值取向注入了全新的多模态引导路径。
因此,在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的路径之中,并非仅存在图像和语言种分析维度,其社价值积极性的体现反而源于公众参与的心理诉求,并完善和补充了广播新闻信息发布之后的评价维度四、基于广播新闻多模态积极话语的案例分析新华社昆明3月14日新媒体专题:《“生活有奔头了”——去年拍VR上的贫困村如今怎样了?》去年全国前,拉祜族全国人大代表李松泉用VR虚拟现实技术拍摄了一部记录云南省澜沧县大帮考寨贫困面貌的全景视频李松泉把这部片子带上全国后,其中反映的贫困状况令人大代表们感到震撼作为我国政策的风向标,在广播新闻传播效果上必须以事实为准绳,以人民向往的积极取向为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人民和国家发展的积极政策但是仅以讨论内容作为新闻主题过于牵强,只有将真实反映人民生活改善程度的新闻内容作为真实题材,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成果1积极话语的取材维度在本则报道中新华网取材主要为三个方向,分别设置了形象深刻的描述性标题,原文分三重结构进行了积极话语描述:(1)工作队来了,贫困山寨有了脱贫主心骨2)新房建起了,日子有了新奔头3)产业规划了,自力更生好好干这样的文内主旨结构,引导了观众的逐层思考路径,并从具体的政策落实维度,建立起了读者对于我国政策的信心。
公众主观评价虽然并未显现于新闻题材之中,但是其思考维度才是新闻媒介需要积极引导的最终结果因此,通过语言和图像信息的积极引导,才能支持观众从正面思考维度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策发展,并从社角度真正重视国情与民生,产生对于社价值的高度认同,发挥出媒体在社维度中的积极影响力2酌情处理情感要素在本则报道中情感倾向是主要的积极话语传递信号,对于该地区的生活条件的前后变化,是引导观众的主要情感路径此文将农民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引入了新闻编辑之中,原文表述:“以后就是好好种地种茶,挣到钱,就讨个媳妇这样的情感描述更加突出了政策引导的积极效果,进而以新闻信息中的评价维度拉近了观众的心理感知因此,积极话语在多模态表现形式上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力,并支持了重新审视文内主题思想的积极心态此时,农民的主观评价内容并不需要刻意渲染,便能够以观众角度梳理工作进展的感官认知而这样的再现效果,也强于任何夸张和生硬的主观描述,因此其积极的影响效果和引导方式也得到群众认可,发挥出广播新闻传播积极信息的最大影响力支持新闻信息在社接受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