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ppt
20页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背景一.背景 •(一)、政治上:(一)、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二)、经济上(二)、经济上:: • 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1、原因:、原因:•①①缺乏自由劳动力缺乏自由劳动力•②②缺乏工业投资缺乏工业投资•③③国内市场狭小国内市场狭小(三)、思想上:(三)、思想上: 新思潮的涌动新思潮的涌动 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1、原因: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原因: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概况:(划课本)、概况:(划课本)•A、、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年十二月党人起义:①①基本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基本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农奴制•②②形成:受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青年军官形成:受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青年军官•③③活动:发动起义,遭到镇压活动:发动起义,遭到镇压•B、知识分子的争论、知识分子的争论•①①产生:受西方思想和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产生:受西方思想和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②②基本主张:基本主张:•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改革派:主张农民向地方赎买份地改革派:主张农民向地方赎买份地•激进派:主张无条件给农民自由和土地激进派:主张无条件给农民自由和土地•③③主要活动: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批判农奴制主要活动: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批判农奴制•④④影响:揭露和抨击农奴制,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对沙皇专制影响:揭露和抨击农奴制,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对沙皇专制统治造成冲击统治造成冲击(四)军事上:(四)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直接原因)---1854—1855年年•1、原因:俄与英法的利益冲突、原因:俄与英法的利益冲突•2、俄国失败的原因:、俄国失败的原因:•英法势力的强大英法势力的强大•俄国政府腐败,社会动荡(主要)俄国政府腐败,社会动荡(主要)•3、性质:英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性质:英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4、对俄国国内的影响:、对俄国国内的影响:•国际地位下降;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改革推动改革(五)主观上:(五)主观上: 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农奴制的落后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农奴制的落后•1、改革的酝酿与准备、改革的酝酿与准备•①①思想:借助报纸宣传化解阻力思想:借助报纸宣传化解阻力•②②组织: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组织: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案•③③个人力量:吸取历史教训,坚持改革个人力量:吸取历史教训,坚持改革•2、特点:缓慢而谨慎、特点:缓慢而谨慎•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 )• A. 空前发展 B.危机四伏• C. 正式确立 D.已经崩溃•2、俄国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农奴制度 •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激化•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 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C. 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出现民族融合趋势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二.目的二.目的 •1.直接: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国威望•2.根本: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三.内容:三.内容:•(一)、(一)、“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1)内容)内容•A.政治:政治:•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权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权•B.经济:经济:•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获得份地并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获得份地并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C.组织: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对农民的管理强化村社制度对农民的管理(2)评价评价:•A进步性进步性 :•1、表现:、表现:•①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及经济的发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及经济的发展展•②②促进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促进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力、市场和资金)•2、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3、影响: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影响: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发展•B局限性局限性•1、表现:、表现:•①①“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未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产物未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②②不彻底性:农民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彻底性:农民仍被束缚在土地上•(可略: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可略: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在农村继续保留)•③③掠夺性:掠夺性: “解放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④④欺骗性:改革后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到盘剥与奴役欺骗性:改革后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到盘剥与奴役•2、原因:封建地主主持的为巩固沙皇专制统治的改革、原因:封建地主主持的为巩固沙皇专制统治的改革•4、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 •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 B.加强村社管理• C.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 )•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 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四、四、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1、经济近代化:、经济近代化:•①①由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由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②②农奴的解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国家农奴的解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2.政治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缓慢变革缓慢变革•A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维护其统治维护其统治•B措施:(教师参照课本分析)措施:(教师参照课本分析)•((1)政治体制:建立了近代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政治体制:建立了近代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2)司法制度:)司法制度:•①①进行无等级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进行无等级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行公开审判•②②局限:农村仍是旧制度局限:农村仍是旧制度•③③影响:政府官员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影响:政府官员法律意识有所增强•C影响:客观上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影响:客观上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传入俄国•3.军事近代化:军事近代化:•A措施:措施:•西方式的军事管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缩短兵役期限;缩短兵役期限;•义务兵役制义务兵役制•B作用: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作用: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4.教育近代化: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许引进西方书籍四、评价:四、评价:•积极:积极:•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走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 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局限:局限:•1.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3、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6、1861年农奴制改革( )• A.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 • 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 • D.平息了农民的反抗斗争•7、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 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产阶级发展的矛盾 •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B. 俄国政治制度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 C.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D.俄国农奴的地位有所提高•9、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受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 B. 付出高额赎金 •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 D.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1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 )• A. 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 •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C. 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