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doc
7页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1 栽培季节选择根据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体生长适温为 25℃ 左右,养菌时间为 30- 40 天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 16-20℃栽培一次,可收 3 茬,约需 2 个月第 一次栽培时间段为 1 月中、下旬至 4 月;第二次栽培时间段为 10 月初至次年 1 月下旬 2 菌种选择四川地区主要使用的猴头菇品种为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提供的 H1 、H2 3 培养料准备及配方 原料来源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本 规程提供以下配方供选: ①玉米芯 50% ;棉籽壳 30% ;麸皮 18%;蔗糖 1%;石膏粉 1% ②杂木屑 78% ;麸皮 20%;蔗糖 1%;石膏粉 1% ③棉籽壳 97% 、糖 1%、 过磷酸钙 1% 、石膏粉 1% 根据配方和计划制袋数进行原料采购原料 选购时,应购买色泽自然,气味 清新,无异味,无霉味,无结块,无虫蛀,无异常 发热现象的合格原料 4 拌料 4.1 配料 培养基配方确定后,选水泥地平面做拌料场,依据各原料的比例称好原料, 依次平铺在水泥地面上 4.2 混匀 配好的原料铁铲翻匀,翻料过程中,将配方中的生石灰 兑水,并均匀洒在料 堆内,逐步进行,直至完成整堆料。
4.3 发酵混匀后的培养料堆放自然发酵 24 小时,使各种原料充分吸收水分 4.4 再次翻料 对发酵后的培养料进行再次拌料,使原料中的各种配料充分均匀分布在翻 料过程中检查水分,用手抓起一把料,用力一握,有水从指缝析出,张开手后,料 呈团不散,轻轻抖动,成团原料即散开,此状 态水分即合适若无水析出,或不成 团,则水分不足,需添加水;若水成股流下,则水分偏重,需添加原料 5 装袋 5.1 菌袋材料及规格在装袋前,需提前准备装袋所需的生产物资,有:低压聚乙烯菌袋, 规格为 22cm×42cm×0.03mm;农用橡筋;封口膜,可用菌袋裁制;塑料套 环 5.2 装袋方法首先拉开菌袋一头,另一头触地,向袋内填料,装 满后,将菌袋口撰住,套 上塑料套环,盖上封口膜,用橡筋套住,然后翻转菌袋,从另一头继续填料,并用 手压实,填满料后,再上套环,封膜,套橡筋一般每袋装料量控制在 5 斤左右 另外,可采用机械装袋,根据装袋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配套物资 装好的菌袋,用编织袋铺地,避免磨破菌袋,整 齐码 放完成装袋后,即可入甑 灭 菌 6 灭菌 6.1 常压灭菌 以外源常压蒸汽灭菌锅为例,首先在地面上摆放砖块,砖间间距 12cm,根 据供给蒸汽的锅的产生蒸汽的能力,可调整摆放砖底区域的大小(一般为 1000 袋/锅), 砖上铺编织袋,避免毛刺扎破菌袋,然后将菌袋整齐堆码在砖底座上,用 塑料膜盖住,用沙袋将塑料膜边缘密封。
最后将煤 车装满,并点火推入燃 烧灶内, 加热锅内水产生蒸汽,即开始 灭菌 灭菌过程中要注意 4 点:①摆袋要平稳,下大上小,防止倒堆,并留好蒸汽 通道,使蒸汽更好的加热菌袋;② 锅内水沸腾 4 小时后,袋内料温才可基本达到 100℃ ,然后再 维持此温度 10 小时后,方可停止加 热 ,停止加热后,不急于下甑, 待菌袋在甑内闷 4 小时后,方可出甑冷却;③ 码袋要注意不易过多过紧,会直接 影响灭菌效果,造成损失; ④ 灭菌过程中注意锅内水位,及时补充,避免锅内水烧干,亦不可经常加水,会导致灭菌温度不稳定,导 致灭菌失败简易外源蒸汽灭菌甑 7 冷却和接种 7.1 冷却灭好菌的菌袋,从灭菌甑取出后放置在干净、通风,并利于 转运接种的区域 进行冷却冷却期间应防止二次感染,冷却区域周 围不能有霉变的物质,并在冷 却前提前喷施克霉灵或漂白粉水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菌袋冷却至 30℃ 时, 即可开始接种 7.2 接种准备 接种室(箱)应密闭,且卫生条件好,便于清洁接种前先用漂白粉溶液彻底 清洁室内门窗、地板、墙壁、天花板和工作台待灭菌后的料袋温度冷却到 30℃ ~35℃时放入接种室(箱)关闭门窗,按气 雾消毒剂使用说明,根据接种空间大小 点燃适量气雾消毒剂对环境熏蒸 2~3h。
接种室接种前 30 分钟,用 0.25%新洁尔 灭溶液喷雾消毒 7.3 接种方法 接种者进入接种室前,应先洗手换工作服、鞋子,戴口罩、帽子,进入无菌室 后用浓度为 75%酒精或 0.25%新洁尔灭为手、接种工具及种瓶(袋)外壁消毒点 燃酒精灯,用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挖去菌种瓶(袋)内菌种表层及上层老化、 失水菌种,按无菌操作要求将菌种接入袋内,尽量铺满 袋口,适当 压实,迅速封 好袋口每瓶(750ml)菌种接种 8~10 袋料袋 8 发菌 8.1 培养室准备培养室外环境主要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垃圾杂物,清理水沟,并 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污染源培养室内地面用敌敌 畏喷洒杀虫,地面抛撒石灰, 改变地表酸碱度,抑制杂菌的生长 8.2 培养管理 8.2.1 温度猴头菇菌丝培养温度范围控制在 23~25℃ 最适,培养期间,温度不可超 过 30℃ 8.2.2 湿度猴头菇菌丝生长适宜湿度为 60%~70% 8.2.3 光照无光或极弱光下培养,避免提前现蕾 8.2.4 空气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8.2.4 管理每隔 6~8 天进行一次翻堆,尽量保持每批菌袋菌 丝长势一致每天检查温度 情况,并在袋间放置温度计,随 间监控袋间温度情况。
如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要及 时拣出,以免影响其它菌袋生长 9 出菇 9.1 菇房准备同 8.1 操作 9.2 排袋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进行排袋出芝管理在芝棚(房)内地面上每间隔 80cm 宽放一行两砖长的单层砖作畦,菌袋两头向外,在砖阳畦上堆放 5~7 层菌 袋 9.3 催蕾 开始上架时,去掉塑料袋口子两头的牛皮纸,加 强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湿度 至 80%~90%之间,特别是加强温度控制,子实体生长阶段一定保持 10~18℃之 间在通气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线,促使子实体形成,若 发现菇蕾时,应立即增加湿度管理 9.4 出菇期环境控制 9.4.1 温度猴头菇子实体发育的最适宜温度是 16℃~20 ℃ 高于 23℃,生长就变得缓慢, 菇体发散呈菜花样,如果超过 25℃,还会出现萎缩 在温度超过适宜温度范围时,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处理,可采用空间喷水雾进行降温、将棚遮盖避阳光、 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通风等措施若温度低于 12℃ 时,菇体呈粉红色,温度越低 颜色越深,也会对子实体发育造成影响,可采取白天利用光照增温、晚 间棚上加 盖保温物、利用温度较高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进行处理 9.4.2 湿度猴头菌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在 85%~95%之间,湿度太低会出 现光头畸形菇。
在湿度管理时,可采用向空间喷施水雾,地面 喷水保持湿润等方法来提高空气湿 度,但是在喷水过程中,切忌直接将水喷到菇体上,以免引起菇体霉 烂 9.4.3 空气猴头菇属好气性真菌,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通风不良,二氧化碳 浓度过高, 就会刺激菇柄不断产生分枝,形成畸形菇另外,棚内的高湿度环境,若通风不 足,还会导致菇体感染杂菌所以,菇房每天至少需通风 2~3 次,每次 20~30 分 钟,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适当增加通风次数至 3~4 次,延长通风时间至 40~50 分钟通风时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在菇体上,避免菇体失水引起萎缩发黄,可 对通风口处的悬挂湿纱布或草帘进行预防 9.4.4 光照 出菇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 50~100 勒克斯之间,即避免 阳光从棚顶或侧面直射入棚, 仅保持有散射光即可 9.4.5 防治病虫害在猴头菇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菇蝇及杂菌污染,需做到保持地面清洁, 每 10 天左右对地面撒石灰进行消毒,必要时可用漂白粉对地面进行消毒发现 有污染袋或菇体霉变腐烂,要及时清出 9.5 采收9.5.1 采收标准 猴头菇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采收标准是: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 孢 子还未散发,菌刺 1-1.5 厘米长即可采收。
过晚采收,则肉质松、苦味重,不利加 工,而且,影响下一批菇的形成 9.5.2 采收方法 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另一手将子实体轻轻拔下或用小刀割取,采后将 菇根清理干净,及时进行转 潮管理,以利下潮子 实体的形成 9.6 转潮管理 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轻轻搔一下菌,停止 喷水 1~2 天,加 强通风,保持空 气新鲜,使菌丝体恢复生长 在适宜条件下,过 15-20 天就会陆续出现二潮菇一 般可采收 2-3 次 10.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光秃无刺形 菇体表面皱缩粗糙、无菌刺,略带黄褐色,香味正常 发生原因: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在温度较高情况下(25℃ 左右),子实体蒸发 量过大,而湿度又不能及时 跟上,就不 长菌刺 预防方法:注意控温保湿温度高,早晚要多通风,地面保持湿润,空间喷雾 增加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 90%以上 (2)珊瑚分枝形 菇体基部多次分枝,每个分枝又不规则地多次分枝,呈珊瑚状 丛集 发生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刺激菌柄不断分化,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而 形成不规则的珊瑚状;也有的因为培养料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或其它有害物质, 刺激子实体向畸形发展 预防方法:首先在培养料中防止混入杉、松、樟、杨、槐等树,更主要的是加 强通风换气,保持有足够的新 鲜空气,在保湿前排除畸形幼菇发生。
(3)色泽异常 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子 实体发红色,有的从幼菇开始到成熟均 呈粉红色, 带苦味二是子 实体发黄,主要是 风直接吹到子实体上所致预防方法:①合理安排接种 时间,确保出菇期当地气温不低于 14℃若遇低 温期要想办法升温,夜间可把覆盖物盖上,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 ②通风时,给 在近窗处的子实体盖上湿纱布或湿报纸 (4)粗刺型 菌刺粗大,子实体分枝 发生原因:空气湿度过大,大于 95%所致 预防方法:空气湿度控制在 85%~95%之间湿度如大于 95%应加强通风换 气 (5)菇体发霉 发生原因:直接向菇体喷水所致 预防方法:加湿过程中,严禁直接向菇体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