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业城市的规划经验.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13323651
  • 上传时间:2022-08-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管理课程论文标 题: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经历——以德国鲁尔区工业城市为例姓 名 佟田田 所在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公共事业管理班 学 号 0121112021. 优选-- -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经历——以德国鲁尔区工业城市为例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乃至欧洲的工业中心,其特殊的经济和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和社会开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其境内的诸如多特蒙德、科隆等城市更是西欧地区的重要城市,但上世纪60、70年来由于世界性的资源过剩危机以及新兴城市的崛起使靠资源为生的鲁尔区内各大城市纷纷衰落。

      针对此问题,德国政府对鲁尔区各大城市进展了新的规划建立,使鲁尔区很快度过危机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之路,实现了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型本文将以德国政府对鲁尔区工业城市的改造为例来分析论述在新形势下传统工业城市的成功转型经历关键词:鲁尔区 城市规划 城市转型一、 鲁尔区城市区位简介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构造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开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开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根底上,建立开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

      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效劳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开展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开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开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二、鲁尔区传统工业城市成功转型经历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工业心脏,也是德国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经济支柱,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60、7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城市建立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大典范,其依托资源、交通进展城市建立的各种经历也被当时世界各国所借鉴,但20世纪后期的世界性煤炭过剩使依靠煤炭资源的鲁尔区各大城市纷纷衰落,针对此问题,德国政府对鲁尔区各大城市进展了新的规划建立,使鲁尔区很快度过危机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之路,实现了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型,下面我们来对鲁尔区成功转型的经历进展分析论述一) 以中小城市取代规模巨大的超级城市中小城市集群分布,缺少大型、特大型城市是德国城市开展的重要特征,这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的规划布局有其独特的考虑,不仅仅防止了大城市在污染、生活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方面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更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不同地区间的综合均衡开展。

      因为大城市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辐射影响范围常常并非无限扩X,通常以大城市为圆心,在半径一定的圆形范围内,距离中心的大城市越近,在经济社会开展方面得到的收益越多,距离越远,那么收益越小,辐射范围之外,那么大城市对其开展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小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均衡的分布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尽管中小城市的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但其集群却能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以中小城市为主的规划思路并非毫无缺点,根底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始终是一个问题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每个城市内都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供水、发电、能源、污染处理等根底设施并提供教育、娱乐、住房、保护等公共物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性投资和资源的浪费而众多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是另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根底建立工程,得益于德国兴旺的高速公路系统和区域内密集的河网、运河,莱茵——鲁尔区内各中小城市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尽管以中小城市取代规模巨大的超级城市,以多辐射核心的开展思路弥补大城市辐射范围缺乏的缺陷,以规划出色、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居民区防止大城市中居民在生活上面临的众多困扰,以定位明确、专业性强的产业集群分散大城市中工业区的负担并非完美,也存在城市建立花费巨大等问题,但相比较于其带来的巨大收益与防止的潜在问题,仍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经过长期开展和战后大规模的城市重建,莱茵——鲁尔区内形成了八大城市聚集区,分别为:波恩、科隆、勒沃库森、杜塞尔多夫、乌珀塔尔——佐林根——雷姆沙伊德、克雷菲尔德——门兴格拉德阿赫——莱特——菲尔森、内鲁尔、哈姆莱茵——鲁尔区内完善的城市规划主要得益于建立了管辖全区域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SVR〕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成立于1969年,受当地议会领导协会内的组成人员包括当地政府、区域内经济机构、工业企业代表,负责对全区域内的开展进展总体规划布局〔二〕城市产业构造的调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构造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展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本钱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展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构造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鲁尔工业区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根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开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

      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但凡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宥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开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威州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各类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工业区内此外由于7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构造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现在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缺乏1/6为此鲁尔区开展了区域整治,首先开展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促进区内经济构造多样化;第二调整区内生产布局,开发原来相对落后的莱茵河左岸和鲁尔区北部,与此同时拓展南北向交通网,以利新区开发;第三大力开展文教科研,推进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整治环境,消除污染   (三) 城市生态建立针对众多城市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规划中要求建立最低限度的“XX〞,起到屏障作用,引导新建筑区向适当的地方开展非常拥挤的中心区采取建立“链状XX〞的方针:现有的空地呈南北向连接在一起,以分隔主要城市,在可行的地方建立东西向横贯的XX;南北向分布的绿色屏障与盛行风呈直角穿插,以减轻空气污染。

      各大城市纷纷努力建立环境,最终使鲁尔区成为了清洁的花园型工业区此外, 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方案,在工业密集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生态学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保存、开发和利用空闲地所采取各项措施的目的在于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持续维护自然及景观的独特性和完美性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鲁尔区不仅考虑典型风景空间的保护,而且还考虑构成尽可能完善的共栖体因此,在考虑保护空间开发的可能性时,必须紧紧圈绕群落生境保护的概念,特别要注意物种保育和养护措施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定要严格明确保护的种类,以便满足物种生存空间或共栖关系的产生或恢复在鲁尔自然保护区内的很多动植物种类是本地品种,而它们在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却处于濒危状态,甚至到了即将灭绝的边缘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解决开发和利用的矛盾在盖巴尔特工业区集约经营的农业和休养压力要求一个全面规划和优美有序的自然环境建立或保存很多缓冲地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通过自然保护区自身的作用把不利因素排除在外,这才是自然保护的目标在鲁尔自然保护区,人们尝试将“绿岛〞相互连接起来并构成生态网络(自然保护区群)例如,让公路两旁、渠道和铁路两边坡面保持近自然状态而且必要时最大限度保持其近自然状态,从而减少斜坡的管护工作。

      在沟渠、排水沟和小溪旁保存流水带,而且在尽量防止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予以保存,其目的是产生群落生境相互关联系统这样的自然保护区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郊游和集会场所到2000年为止共建立了27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9亿平方米进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些自然保护区由以前的点状分布逐渐连成了片,昔日荒凉的废矿山披上了绿装,塌陷了的矿井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目前区内共有XX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平均每个居民130平方米大小公园3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往日浓烟满天黑尘迫地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实现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鲁尔河上空蔚蓝色的天空〞 的口号现在,鲁尔工业区所在的北威州拥有1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通过以上对鲁尔区工业建立成功经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鲁尔工业区工业城市转型不仅表达在对煤钢工业的产业构造调整主要表达在经济方面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没有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区域性政策,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就不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就不会吸引大量高知识、高技术人员的入住,就不会创立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最终区域城市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先生产,后生活〞、“先污染,后治理〞指导思想下,我国老工业区城市开展建立长期的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更加严重。

      在产业构造整和产业转型过程中进展生态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德国鲁尔工业区城市转型的成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防止我们重蹈扭辙,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优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