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成本与管理管理会计学(教育类别).doc
8页成本与管理管理会计学一、 名词解释:上篇成本会计:(1)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2)成本决策:是运用决策理论和方法,依据成本预测和有关的成本数据,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3)成本核算: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4)生产费用: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5)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它既可能是牺牲另一项资产来换取,也可能是产生某种负债而导致将来的价值牺牲6)内部结算价格:(7)待摊费用:是指虽然在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包抱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待摊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8)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未付的费用,包括借款利息、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租金和保险费等9)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10)辅助生产费用:指辅助生产车间在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11)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而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相互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12)交互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分配率(即单位成本)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归集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其提供给辅助生产车间之外各受益单位的劳务量进行分配的方法13)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序或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14)约当产量法:按月末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来分配生产费用,以确定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5)定额比例法:是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比例来分配生产费用,确定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的方法16)单步骤生产:又称简单生产,指在工艺技术上不能间断的生产,或者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17)多步骤生产:又称复杂生产,指在工艺上可以间断,由若干加工步骤组成的生产18)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19)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20)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21)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22)综合结转分步法:是各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或“自制半成品”项目综合转入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23)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时,可以不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份额,而与完工产成品直接联系起来,计算出各个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这样各步骤平行独立地、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将相同的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产成品成本24)成本还原:是指将产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下篇管理会计:(1) 管理会计学: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化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其本质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字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称内部经营管理会计或内部会计2) 边际分析法:它是增量分析的一种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有两类,一类是自变量的增量,另一类是函数的增量3)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4) 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态保持不变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5)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6)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费、财产保险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照明费等7)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研究开发成本、广告宣传成本、职工培训费、会议费、消防费等8) 变动成本:是指某类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9)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10) 变动成本法:也叫直接成本计算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成本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以“期间成本”的名称列入损益表,作为边际贡献的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1) 边际贡献:又可称为边际利润、创利额等,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变动成本之差,它表示了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及它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大小,它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利润计算的重要依据12) 全部成本法:(13)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14)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15)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16)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17) 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量(额)与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的比值18) 敏感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在研究与分析时当决策模型中的期望值遇到输入的重要因素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9)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所能取得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预计和推测未来20) 销售预测:是指根据企业产品过去的经营状况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销售数量(或金额)、销售状态及变化发展趋势的预计和推测。
21) 成本预测:是指在认真分析企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技术组织措施的基础上,收集有关数据,对未来时期生产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进行测算22) 利润预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利润高低的各项因素(如成本、业务量、价格等)进行分析,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水平及其升降趋势的预计和测算,它可为企业确定最优的利润目标提供依据23) 机会成本:指决策时由于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放弃潜在利益或所牺牲的机会24) 差量成本:广义的是指决策的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狭义的又称增量成本,是指不同产量水平所形成的成本差别25) 边际成本:是指产品成本对业务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26) 现金支出成本:又称付现成本,是指与当前的决策相联系的、需要在未来用现金支付的成本27) 重置成本:(又称现时成本或现时重置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取得同一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28) 专属成本:(又称特定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类或批)产品或某个部门的成本29)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30) 年金: 凡是在一定期间内,每隔相同的一段时间(一年或半年)收到或支付的一系列等额款项。
31) 现金流量:是指在长期投资决策中,投资项目引起的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发生的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32) 全面预算:是指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各方面活动,以便对企业特定计划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作出具体组织与协调,最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资源配置情况的有关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33)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由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组成34) 弹性预算:是指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收入、成本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按不同的预算期业务量水平标准编制的,并由一系列个别预算组成的预算35)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任何一种费用的开支数,一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期内费用支出数额的大小36)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37)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以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的最佳状态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
优点:具有激励作用缺点:由于标准过于严格,执行起来也非易事,容易使职工丧失信心,难以进行日常成本控制与考核38) 正常标准成本:指根据目前已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在成本控制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达到了标准成本要充分体现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9) 成本差异:是指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40) 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为主体,以责、权、利、效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以责任为中心,以分权为前提,以利益为动力,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对经营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而形成企业内部严密的控制体系41)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效相统一42) 标准成本中心:又称技术性成本中心,所谓技术性成本,通常是指成本发生的数额经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的成本43) 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个责任中心应负责控制的成本的其归集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44)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进行结算或责任成本相互转账时所选用的一种价格标准。
二、 简答题:上篇成本会计(1) 什么是成本?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什么?答:成本是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成本的经济实质从理论上讲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生产者通过自已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2) 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性成本会计有哪些内容?答:1、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2、进行目标成本计算 3、进行责任成本核算 4、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 6、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3) 在企业内部结算价格时考虑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通常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以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3)企业生产的半成品、产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4)在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作为内部结算价格;(4)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差异是什么? 答:1)生产费用是指在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