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培优-易错-难题化学溶液的形成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1077609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三培优 易错 难题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白酒 C.豆浆 D.咖啡【答案】B【解析】【详解】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B2.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C【解析】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3.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1.19g/cm3 C.36.5 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4.如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B.t2 ℃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 ℃时,将40 g 的c加到100 g水中,制得的溶液不饱和D.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c>b>a,错误;B、t2 ℃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2 ℃时,C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时40gC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5.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t2℃,A的溶解度始终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小于BC.t1℃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答案】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B小于A,错误;C、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能溶解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即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6.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A.80% B.60% C.40% D.20%【答案】B【解析】14%=﹙1-x﹚×35%,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7.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B. 食盐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答案】D【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正确9.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石蜡 B.面粉 C.蔗糖 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C考点:溶液10.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t1℃时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解析】A、烧杯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②的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在t1℃时,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烧杯②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烧杯②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①物质的溶解度,烧杯①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物质溶于水后,水的导电性都会增强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里的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错误;B、酒精溶于水不导电,错误;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里的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正确点睛: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 —— 水B.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C.纯铝和硬铝 —— 互相刻划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酚酞溶液【答案】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14.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含有NaOH和BaCl2的废水中加入稀硫酸B.等质量的铝和镁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D.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Mg的活动性比铝强,故反应速度更快,B错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开始是溶液的浓度增大后不变,C错误;溶液的PH值由大于7,至等于7,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而小于7,D图中曲线错误考点: 反应与图像。

      1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加入水中 B.酒精加入水中C.花生油加入水中 D.冰加入水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酒精加入水中得酒精溶液选B考点: 溶液的形成1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C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原子A.A B.B C.C D.D【答案】D【解析】事实解释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向空气中扩散,故A正确;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防止热胀冷缩,故B正确;C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离子,不是原子,故D错误点睛∶分子基本性质⑴分子质量非常小、分子的体积很小⑵、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酸碱盐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硫酸铜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答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