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
22页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 年至 2015 年)中国民航局 (2011-05-09) 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依据国家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围绕建设民航强国战略,阐明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引导市场主体,指导政府行为,是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服务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民航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具备了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水平、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基本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行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0 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538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2.68 亿人、货邮运输量 563 万吨,五年年均分别增长 15.6%、14.1%和 12.9%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 2.7 个百分点。
运输机队总量达到 1597 架,是 2005 年的 1.85 倍通用航空作业飞行 14 万小时,教学飞行 21.4 万小时,年均分别增长 10.5%和 15%通用航空机队规模翻番,达到 1010 架,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全行业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在汶川、玉树地震救援和拉萨“3·14”、新疆“7·5” 等突发事件紧急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行业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 69 个月、2150 万飞行小时,创造了我国民航历史上新的安全纪录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 0.05,比“十五” 期间降低 0.142010年,航班客座率、载运率分别达到 80.2%和 71.6%,五年提高 8.7 和 6.6 个百分点,航班正常率81.5%,飞机日利用率 9.4 小时全行业五年累计利税超千亿元,是“十五” 期间的 5 倍——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共投资 2500 亿元,约为前 25 年民航建设资金之和2010 年运输机场达到 175 个,五年新增 33 个,覆盖全国 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 70%的县级行政单元旅客吞吐量超过 1000 万人次的机场数量翻番,达到 16 个,首都机场客运和浦东机场货运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名。
空管设施建设加快,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缩小,管制能力提高,2010 年保障起降 605 万架次,五年年均增长 15.2%航油储备能力 218 万立方米,年供油 1600 万吨——科教兴业战略持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科研条件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电子客票全面普及,简化商务不断扩展,电子政务系统基本建成设立了上海、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和成都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直属院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校生规模达到 5 万人,有力支持了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管理能力逐渐增强先后提出“和谐民航建设” 、“持续安全理念”和“ 民航强国战略”,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作用明显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出台《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法规建设取得新进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稳妥推进民航价格改革,行业财经政策为航空安全、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等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空管系统实施政事分开两岸实现全面直航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与我国签署航空运输协定的国家达到 112 个,五年增加 13 个高票连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十一五”时期,我国民航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航班正常率下降,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增加二是安全运行压力增大,政府监管能力薄弱,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超负荷运转三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份额偏低,三大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尚未形成四是通用航空发展滞后,通用机场数量较少,设施条件简陋,企业经营困难专栏 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类别 指 标 2005 年 规划目标 2010 年 年均增长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亿吨公里) 261 500 538 15.6%旅客运输量(亿人) 1.38 2.7 2.68 14.1%货邮运输量(万吨) 307 570 563 12.9%通用航空生产作业(万小时) 8.5 14 14 10.5%客运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 11.8 17.8 14.5 -业务规模运输机队规模(架) 863 1550 1597 13.1%发 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 [0.19] 70 71.6 -运输飞机日利用率(小时/天) 9.4 ≥9.5 9.4 -展质量吨公里燃油消耗(公斤) 0.336 0.302 0.298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个) 142 190 175 -飞行保障架次(万) 298 >460 605 15.2%航油供应(万吨) 921 1750 1600 11.7%飞行员增加(人) - [9100] [13381] -保障能力 民航院校在校生(万人) 2.7 4.9 5.0 13.1%注:带[ ] 的数据 为 5 年累计数。
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内外形势呈现新变化新特点我国民航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快速增长仍是阶段性基本特征,民航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欧美经济逐步恢复,新兴经济体保持较好的起飞发展态势,东盟等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天空开放” 进程将深入推进,航空自由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重要时期我国经济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 GDP 实现从 4000美元向 6000 美元的飞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民航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优势,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民航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更趋完善十二五” 末我国城镇化率过半,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人口分布由分散到集中,将促使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城乡社会结构呈现新格局机场辐射人口增加,潜在市场扩大,有利于航空运输大通道的形成民航关联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年均增长 10%,出入境旅游年均分别增长 9%和 8%,2015 年城乡居民人均出游将超过 2 次对外贸易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制造” 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快递业务年均增幅达 20%以上民航与旅游、贸易、物流相互促进,航空运输潜力巨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关键期国家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逐步实现由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协调发展转变,由交通建设为主向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并重转变,由通道建设为主向通道与枢纽建设并举转变,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民航在国际、长距离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应急救援运输中优势明显,机场综合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同时,我国民航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碳排放限制、石油价格波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民航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存在较大压力国内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影响民航持续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高铁的快速发展将对运输市场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民航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十二五” 新的形势下,供给能力不足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可用空域资源不足,主要航路和大型机场尤为严重。
二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强,特别是大型机场容量亟待扩充,空管设施设备规模和水平需要提升三是管理水平不高,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企业经营管理等需要完善和加强四是人力资源短缺,飞行、空管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级技术、管理和安全监管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制定民航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根本出发点第三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民航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行业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实施持续安全、大众化和全球化战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将我国民航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民航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持续安全为前提,以增强基础保障能力为着力点,以提升发展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民航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第二节 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民航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贯彻落实持续安全理念,适度增大安全裕度,在保证航空、空防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民航发展 坚持积极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业务规模,主动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坚持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速度与质量并重统筹行业协调发展,优化航空业务结构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航发展的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民航创新能力,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转化为民航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加快民航现代化进程坚持节能环保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民航第三节 主要目标到 2015 年,航空运输持续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成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增大——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运输航空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 0.20——保障能力整体提高运输机场数量达到 230 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
空域不足的瓶颈有所缓解,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起降架次达到1040 万架次——运输能力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