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doc
4页论文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人只有每天追求口由和生存,才配享有自由和生存!浮士德一生孜孜追求的是什 么?是官能享受,能力?美?还是人生境界的完美?关键词:浮士徳,人生追求,完美,辩证主义,人性正文:《浮士徳》在世界文学史上冇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史可以形容为是一部对欧洲文明思想有深远影响的作品郭沫若译木的《浮士德》 的小引里曾经提过:列宁被流放到西们利亚的时候,在他所携带的不会太多的书籍中就有一 部是“浮士徳”这可保证了这部作晶的生命儿个世纪以来大家们对这部作品的各种解 析,导读,见解,自然是源源不绝我只拜读过郭沫若的译本,和一小部分由Tom Griffith 编译的英文版,其内容确实让人读起來深感艰深晦涩,但阖书细想,也是颇有感悟,不敢说对 这部贴上各种标签的口著悟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就自己所思所想的角度來浅谈浮士德一 _有关于什么是“人生最完美的追求”在这部长达一万两千余行的诗剧中,讲述了一个名为浮士德的老博士,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为了追求此生未经丿丿J的事物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梅菲斯特,从而在魔鬼的帮助下变身 翩翩少年,经历了与年轻女孩吗甘泪的爱情,帮助皐帝解除财政危机的政爭,对美神海伦的 追求,填海造陆等等故事,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尾。
最终,天神从梅菲斯特手中带走了浮士 徳,老博士在神秘Z群“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不可金及者,在此事已成,不可名状者,在 此已有实用,永恒Z女神,领导我们走”的歌声中升入天堂看过一些对《浮士德》的学界研究,这个老博士经常会被形容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德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这种概括在某些方面是恰当正确 的,不过我觉得这些形容有些抽象和单一,我认为浮士德是个非常丰富的形象,他可以说既 是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个抽象的符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图式将浮士徳归类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以其创作背景是以文艺复兴以來的徳国和欧洲社会來考虑,将浮士德定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 子如果同时考虑浮士徳内心的矛盾,灵魂的挣扎与痛苦,人性的全面性与行动的具体性 来看,浮士徳身上有着表现资产阶级的一面,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类的精神,与其说浮 士德所经历的这些悲剧,是由于社会矛盾,是来口魔鬼的诱惑,还不如说是浮士德口身内心的的 痛苦和矛盾造成的歌徳曾说:“《浮士徳》每一行,都铭记着对于人生与现实世界的仔细 研究所以说这是部探讨人性的心理剧,浮士德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源丁他对现存牛活 状态的不满足,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他向往更高更完美的人生境界,追求更完美的人格。
从 被别林斯基称为“近代人的史诗”的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发现,浮士徳的五次追求并没有 明确1的功利性和冃的性,而是在“历遍人间事”,是追寻人人的种种体验,产生老博士一生 没遇到过的孑盾并不停寻求解决才盾的方法当-•种生活状态没法继续时,他义无反顾的 向一个浙的人生状态走去有些文章中写道,浮士徳是“探索宇宙奥秘”的人生,我觉得 这个观点将浮士德抽象的如同超人i般了在浮士德的第一个追求里,体现出知识分子对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的恐慌和悲观,虽然 这个老博士一出场就是一学识渊博,功成名就,受人尊敬的长者,但是浮士德依然说:哲 理啊,法律啊,医典,甚至于神学的一切简篇,我如今,啊!都已努力钻研遍毕竟是措 大依然,毫不见聪明半点,成什么导师,吏叫什么博士,颐指了一群弟子东南西北十余 年,我心焦欲燃,究竟所知冇限!这种痛苦来源于知识无限而牛命冇限的矛盾,是每个知 识分子不可避免的理性痛苦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既然选择了脑力劳动那就必 然会血对这个问题,--般人自然会在自己所最擅长和最热爱的行业不断追求,但浮士徳却 想到了饮毒酒结束门己的生命,这不仅是因为他深深的陷入上述矛盾的痛苦,还有他长期 书房生活带来的缺憾。
晚年浮士德几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坏境与状态,书房 半活脱离了实际的社会生活,与半机勃勃的外界和比,浮士德所在的书屋倒像个没冇人情 味的牢笼,所以他渐渐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变得“与世人一向不适应”但是同样作 为一个社会生物,即使到了暮年依然存在着参与社会活动的本能和向往,就像浮士徳里一 段著名的独白说的那样:有两个'我'居住在我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 于迷离的爱欲Z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 境界飞跃所以浮士徳选择了消极的自杀來“反抗”生活,但当他听见复活节钟声时,少 年时的美好人纶冋忆仿佛昨H重现,浮士德的思想开始变得积极,在这个过程中他彻底完 成思想转变,认为行动比思、想更重耍,他耍“冲向人间去”随后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 签订契约,投身到五颜六色的世俗世界,这是浮士徳第一个人生追求我们在各自的社会 环境中都会有对知识追求的过程,虽然没有多少人如书中那样学富五车才髙八斗,但我们 都各有所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着探索着,追求知识的同吋不要忘记反馈到社会实 践中,这样也好避免“思想的线索已经断头,知识就久已是我作呕”的状态。
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浮士德完全表现出人性的冋归,致使梅菲斯特都责备他:你开口像 登徒子之流”,浮士徳进入了一个酒与色的官能亨受世界,知道情人吗甘泪因他入狱被判 死刑的悲剧发生后,浮士德又抛下这所有,向着新的追求进发,这种追求也是浮士德认为 更合理更完美的人性生活对于前两种追求,虽然结果悲剧,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歌徳并不是持全部否定的态度, 《浮士徳》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和关系,就如在浮士徳冲破书屋生活的牢笼奔向世俗社会 时,他的弟子瓦格纳述对书屋生活“兴趣也很浓”,述研制出“人造人何蒙古魯士”(资 料表明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师用把粪便装在烧瓶里的方法“人造人”,其实是无稽之谈), 作者肯定了瓦格纳的这种做法,就相对书屋生活的不完全否定而浮丄德在少女玛甘泪身 上的得到了纯洁真实的爱情,但梅菲斯特的利用乂使这场无私的爱情变成一种官能上的享 受浮士徳对于这两种生活都热烈的追求过,这也正是对两方而人性完美统一生活方式与 人格完美、人生境界的追求结束了书屋生活和爱情纠葛,浮士德又经历了对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对古典美的追求,在 前半部分,浮士德发现专制政体下宫廷半活无比腐朽和空虚,人们全无个性和追求,冇的 只是奴性和可悲可恨的面孔,这个经历让浮士徳看到了人性的不完美,不健全,于是他乂 逃离了现实,來到油画世界般“和谐静穆”的古希腊世界,但古典美是无法拯救现代人不 完美的精神和人格,浮士德与美女海伦结合®下的欧福良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也飘然逝 去,只给浮士徳留下了衣服和而纱,又以悲剧收场。
浮士徳却在接下來的填海造陆的事业 中获得了极人的满足,这项事业使他感性与理想、精神与物质、感官与心灵得到了统一, 达到了最高层2次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结介,因为他拥有了理想的人格,体验到了最 理想的生活状态,使浮士德最终“感到了满足”,也最终被救赎了灵魂浮士德这一生的追求中,既给人-•种具象的现实感,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抽彖的彖征意 义,一方血是我们需要从概念的方面去理解分析歌德画六十年时间写下这卷鸿篇口著所要 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另一方面使我们身边其实并没有人臆想着如呆“获得了超能力”要如 何去风流快活填海造陆,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现实的追求小,而几都有对生活的最高最 美好的□标,这也是不断鞭策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我曾经在看浮士德的时候,问过身边 的同学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有种超能力,或者和什么神Z类的签订契约,无论你要什么 做什么都可以达成,你会要做什么? 一般的冋答都是一家人生活幸福美好Z类我觉得人 木性是积极美好的,就像其实《超人》之类的英雄电影,《叮当猫》之类的先进机器人辅 助主人的故事,都能反映出和《浮士德》相类似的一种思想形态——对穷奇人力都难达到 的追求的想往,同时人性也冇着黑喑的一面,就像《死广笔记》这类的作品讲述主人公一 旦拥有超能力就将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淋漓精致展现出来的故事。
就像我在问同学上文的问 题是,对方只说了好的一面,但其实如果真有一只梅菲斯特降临的话,人们所做出的事情 估计是浮士徳都难以想象的形形色色综上所述,《浮士徳》虽然是一篇晦涩的诗剧,但它精彩的阐述了一个有关“人性与追 求”的故事,郭沫若先生说《浮士徳》是一部人类灵魂的历史,因为它确实具有不朽的魅 力和感染力,值得我们细细研读用心体会,感受其中对于“人性”这一主题生动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