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限行控制技术规范征求.doc
14页ICS13.310CCS A 9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XXXX—2022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限行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restriction control at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Urban Rapid Transit2022- XX - XX发布2022- XX - XX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 XXXX—2022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 13.2 快速路 13.3 限行控制 23.4 门架 24 设置要求 24.1 点位选取要求 24.2 设施配置要求 25 技术要求 45.1 固定限高技术要求 45.2 智能限高技术要求 46 安全要求 86.1 物理安全 86.2 网络安全 86.3 控制安全 86.4 安全提示 8附 录 A (资料性) 智能限高控制设施安装位置示意图 10IDB34/T XXXX—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智能交通协会、合肥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婉丽、吴狄、张小旗、李寅生、雍海风、蒋鹏、张卫华、闫明、尹成胜、汪春、丁镇、周洁瑜、唐虎、王飞、陆雯雯、张大竞、胡涛、王兆、金俏昀、彭柱、李运虎、浦玉炳、庹业鑫、梁子君9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限行控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限高通行控制的设置要求、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交通出入口限高通行控制设施的设计和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国家标准技术规范GB/T 3797-2016 电气控制设备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6-201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 15408-2011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B/T 16439-2009 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9103-2012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通过可变情报板发布的交通信息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TGD 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GA/T 484-2010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 497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652-2017 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设施施工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 the exit and entrance of urban express way城市高架桥、立交桥、上垮桥、下穿桥等快速路的出口和入口3.2 快速路 express way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3.3 限行控制 traffic restriction and control通过固定限高设施或智能限高设施,对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实施限制车辆通行高度的控制3.4 门架 gantry用于道路交通,主架呈“门”字型,立柱如盘龙柱,可附着升降横杆等智能限高设施的门框式龙门架4 设置要求4.1 点位选取要求4.1.1 固定限高点位选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宜设置4.5m固定限高:a)城市高架快速路或上跨桥路段,禁止载货汽车(或超高超重车辆)通行的入口;b)最低净高要求4.5m的城市快速路下穿隧道的上游快速交通入口;c)公路与城市快速路衔接路段,最低净高要求4.5m的快速交通出入口固定限高点上游应设置提前引导超高车辆驶离固定限高区域的出口。
4.1.2 智能限高点位选取4.1.2.1 路段选取要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快速交通出入口宜设置智能限高控制系统:a)具有分时段可变限高管理需求的路段;b)因拥堵等需要经常管控分流的路段;c)常发生积水、结冰等事件的路段4.1.2.2 点位设置要求智能限高点位设置应满足以下条件:a)主线位置:智能限高点应设置在跨线桥、高架桥等快速路的起点位置,视线开阔、直线的路段上,部分快速路根据进出口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b)入口匝道:智能限高点应设置在入口匝道起点位置前5m范围内;c)出口匝道:当入口匝道不具备安装条件时,应在入口匝道上游高架桥等快速路出口位置设置智能限高点4.2 设施配置要求4.2.1 固定限高设施配置固定限高宜配置固定限高门架、限高预告标志和确认标志等固定限高门架宜配置在固定限高分流点或合流点位置预告标志应设置在限高门架分流点或合流点上游,确认标志宜附着在限高门架上4.2.2 智能限高设施配置123455.15.25.35.3.15.3.24.2.2.1 基本设施配置 智能限高应配置限高门架、升降横杆、升降传动单元、升降控制单元、碰撞传感器、警示灯、可变限高确认标志、可变限高预告标志、落地机柜等基本设施。
a)智能限高门架限高门架应配置于快速交通主线、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智能限高点位置,具有横梁、立柱、法兰等设施,门架宽度与主线、出入口的路幅宽度一致,可覆盖1~4条车道b)升降横杆升降横杆应配置于限高门架立柱之间,满足轻质、标准、耐腐蚀、高刚性要求c)升降传动单元升降传动单元应配置于限高门架一立柱侧壁,与横杆连接,带动横杆升降升降传动单元宜采用机械传动装置,匀速、平稳升降横杆,并具有防误操作和行程保护装置,避免过快升降横杆造成安全隐患d)升降控制单元升降控制单元应置于机箱内,机箱固定在限高门架一立柱侧壁,且与升降传动单元同侧,距离地面高度约1m位置,用于控制升降横杆升降控制单元应具备按钮电动控制升降、定时自动控制升降、无线遥控升降和远程控制升降等多种控制模式,可以显示系统上升、下降及暂停时工作状态,可以切换自动与手动升降控制模式e)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应配置于升降横杆或龙门架立柱上碰撞传感器宜采用雷达、激光、压力等传感器,检测和触发车辆碰撞限高升降横杆的信号,传递给升降控制单元和智能限高管理系统,进行碰撞预警和碰撞后的事件报警f)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应附着在升降横杆上,宜采用警示灯等光电装置,警示升降横杆上升或下降过程。
g)可变限高确认标志可变限高确认标志应配置于限高门架上,宜采用交通标志与LED屏组合,实时显示当前限高高度h)可变限高预告标志可变限高预告标志宜置于限高路段上游路口或路段的杆件上,宜采用交通标志与LED屏组合,实时显示前方快速交通出入口限高高度i)落地机柜每个点位应配落地机柜,机柜内应配置稳压电源、插线板、空开、防雷等供电设备和光纤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熔纤盒、空开、防雷等网络设施供电设备和供电线缆应按照强弱电分隔的原则合理布局,并具有实体防护和合规的防雷、保护接地措施4.2.2.2 配套设施配置除了基本设施,智能限高点应配置交通视频监控,宜配置交通违法监测设备、交通诱导屏、车道指示灯等配套设施,与基本设施联动,实现快速路可变限高通行设备数量根据车道数和管理需求配置a)交通视频监控交通视频监控设备宜设置于限高门架下游20~30米位置,可与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共杆安装,用于监视智能限高设施及所处区域的实时状态,显示升降横杆升降运行过程,记录和保存辆碰撞升降横杆等视频,用于取证b)交通违法监测设备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宜设置于限高门架下游20~30米位置,用于抓拍所有进入城市快速路、高架桥、立交桥的车辆图片,识别车辆号牌,统计交通流量记录、捕获黑名单等。
当有车辆碰撞升降横杆时,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能进行抓拍和记录碰撞升降横杆的车辆信息c)交通诱导屏交通诱导屏宜设置于限高门架或智能限高点上游路段的杆件上,用于显示和预告限高高度,发布交通管制、交通法规、宣传标语等信息发布诱导信息时应保证下游有分流的道路和足够的选择判断时间,不妨碍行人及车辆通行,信息发布应符合GB/T 29103-2012的规定d)车道指示灯车道指示灯宜设置于限高门架立柱或横梁上,连接升降控制单元或信号机,达到信号灯控制车辆驶入快速路的功能当允许小车通行时,车道指示灯应显示绿灯,当升降横杆和封闭出入口时,车道指示灯应显示红灯e)终端服务器终端服务器宜设置于限高门架附近的落地机柜内,用于分析和存储交通视频监控和交通违法监测设备等检测器采集的数据4.2.2.3 管理系统配置在指挥中心或监控中心应配置管理智能限高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智能限高管理系统,对前端智能限高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远程管理与控制智能限高管理系统宜具备电子地图、多点位升降、碰撞报警、视频管理、限高信息发布和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达到管理与控制前端升降横杆、预防和碰撞报警、实时监控可变限高场景、发布可变限高信息、管理前端设施等功能。
5 技术要求5.1 固定限高技术要求5.1.1 固定限高门架技术要求固定限高门架应符合GA/T652-2017的要求,与道路景观相协调,质量标准应符合GB/T700-2006中的规定固定限高门架宜采用单立柱或双立柱龙门架,立柱高度和桁架间距根据实际交通需求调节,遵循先镀锌,后喷塑原则固定限高门架安装限高标志后下沿净高应为5.5m以上5.1.2 限高标志技术要求限高标志应符合GB 5768中关于限制高度标志的要求限高预告标志宜安装于限高点上游的杆件上,实现提前预告限高信息的功能限高确定标志宜安装于限高门架上,达到确认和警示当前限高高度的功能限高标志下沿应满足净空高度要求5.2 智能限高技术要求5.2.1 智能限高门架智能限高门架应符合本文件5.1.1的规定,并预留升降横杆、升降传动单元、升降控制单元等智能限高设施的安装位置66.16.26.2.15.2.2 升降横杆升降横杆应符合JTGD 81-2017的规定,达到撞击易断,防止限高门架和车辆损坏的功能升降横杆宜采用铝制横杆等轻质材料,受力断裂极限不大于3KN,可以根据试验数据进行适当调整5.2.3 升降传动单元升降传动单元应符合GB/T 16439-2009的规定,宜采用机械传动技术,达到安全和稳定传动升降横杆的功能。
升降传动单元的平均升降速度宜为0.04~1m/s,行程时间不宜大于60s,限高高度位置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