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ppt
15页围绕人的激励过程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特别是注重解释需要、奖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问题一、期望理论 (一) 期望理论的提出 美,弗鲁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 (二)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激发力量的大小决定于目标价值(效价)与期望概率 有5种结合 M = V × EM = V × E 第七讲第七讲 激励理论激励理论 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努力与成绩----期望概率(主客观的)、 成绩与奖励、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 (三) 期望理论的应用 1, 注意目标激励的全过程 2, 注意动机力量的动态变化 3, 注意期望与现实的关系 二、公平理论 (一) 公平理论的提出 美,亚当斯20世纪60年代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及其同生产率的关系》中提出。
(二)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工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更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 ---自己收入与付出之比同他人收入与付出之比的比值--- Q----获报酬感觉 I----做贡献感觉 Qp / Ip = Qo / Io 感到公平 Qp / Ip > Qo / Io 感到不公平(报酬不足) Qp / Ip < Qo / Io 感到不公平(报酬过多) ---自己历史收入的纵向比较----三种情况----- 有公平感,会努力工作(三) 公平理论的应用 1,确立正确的公平观 中外人的公平观-----奖金 2,认真实施公平原则 案例分析l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l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三、归因理论 (一)归因理论的提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为创始人 1958年《人际关系心理学》提出,后H,凯利等发展二)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个人阐释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 1,归因类别外部原因------情景归因 内部原因-------个性倾向性归因 2,归因标准一贯性、普遍性、差异性 3,归因的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 不稳定 稳 定 内 因 努 力 能 力 外 因 机 遇 任务难度归 因 的 因 素(四) 归因理论的应用 一个人成就动机高低,影响他的归因倾向 -----高,内因; 低,外因 提高成就动机 人的行为规律生理或心理上的刺激需求欲望动机行为需求满足程度需求、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满足的需求动机行为组织目标实现个人需求满足报酬四、双因素理论五、强化理论1.正强化。
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地出现正强化的手段包括经济方面的,如提薪、奖金等,以及非经济方面的,如晋升、表扬、进修等2.负强化它对于什么样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要求以及如果员工发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将予以何种惩罚给予具体规定,员工为了避免得到不合意、不愉快的结果,对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约束力五、强化理论(续)3.忽视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与惩罚一样,忽视也可能使管理者所不希望的行为弱化下来,但因为这种行为弱化过程并不需要管理者的干预,所以常称之为自然消退 激励工作总体框架模型个人努力公平性比较奖酬标准能 力行为强化主导需要个人目标组织奖酬工作绩效高成就需要任务难度目标引导绩效评估系统个人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