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产权理论假设的缺陷.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458026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7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产权理论假设的缺陷 一 引言西方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形成主流经济学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国并流行开来,在我国理论界受到广泛重视和广泛接受,有人甚至将它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而倍加推崇然而,西方产权理论是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隐含着自由主义分析的前提条件他们认为: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对于个人决策具有激励性的作用,决策过程中的时间是稀缺的,占有信息需要费用,经济规模越大,信息量就越大,信息费用就越高因此他们的结论是:私人企业是效率得到最大保障的企业,从而得到的假设条件是:私有制企业的交易成本低于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的效率高于公有制企业他们主张:为了确保全部稀缺资源的利用都具有较高效率,诸如道路、航线、空气、海洋、森林以及无线电波段、太空、大洋底层都应私有化可见,西方产权理论是十分看好私有化的在他们看来,产权清晰就是私有化,国有企业应当私有化,由此形成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并在拉美国家强制推行,在俄罗斯推行的表现是“休克疗法”多年来,私有化推行的结果给拉美国家和俄罗斯带来深重的灾难,昔日强大的富庶的国家被“华盛顿共识”摧残得千疮百孔。

      抛开西方产权理论的政治目的不说,单从西方产权理论的假设条件来分析,本文认为这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至少在我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认为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私有化二 私有化=高效率?假设的理论悖论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效率是物质资源最优配置,也就是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效率分为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宏观效率就是指全社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微观效率就是指企业效率的最佳组合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价值规律起支配作用,供求关系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供求关系以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为代价而强制性地实现平衡;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条件下,全社会的计划性可以减少价值规律的盲目作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要素的较优配置因此,在理论上说私有化的效率一定高于公有化是解释不通的那么,西方产权理论是怎样解释的呢?他们主要还是将私有化制企业的范畴限制在小私有制的基础上而进行分析的众所周知,现代私人企业的范畴不仅包括个人或家族占有全部股权或大部分股权的企业,还包括股权广泛分散的企业,因为如果仅指前者,现代西方国家已很少有私人企业了,而股权广泛分散的企业并不是某些人或某一阶层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市场法则、规模经济、竞争和效益、兼并和集中的产物,与传统的私人企业不是一个概念。

      用这种所谓的私人企业断定比公有制企业效率高,是一种悖论,是不能成立的,退一步说,即使按照现代私人企业的范畴得出私人企业比公有制企业的效率高也是缺乏说服力的现以事实加以论证一)阿根廷私有化导致经济发展的倒退阿根廷曾是世界第十大富国,是拉美少数拥有较多中产阶级的国家,社会福利和医疗水平居拉美国家前列,20世纪7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接近西班牙80年代接受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后来的“华盛顿共识”,实行最彻底的产权改革,从银行、发电站到大油田、矿山,从港口码头到飞机场、火车站,几乎卖光了所有的竞争性和战略性国有企业私有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除了被解雇工人的抗议外很少受到反对,被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为“私有化楷模”然而推行私有化以来,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1950~1980年经济平均增长5.3%,而推行私有化的1991~2003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2.6%,1999~2002年连续出现负增长,其增长率分别是-4.3%,-1.7%,-5.2%,-11.7%2001年以来又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出现了经济局势急剧恶化、政局动荡不安、遍及全国的贫困状况截至2002年10月,贫困人口的比重上升为57%,人均工资水平急剧下降到拉美国家倒数第几位,社会保障、医疗体系陷于瘫痪,婴儿死亡率上升为世界最高水平,由世界十大富国直逼贫穷国家。

      二)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的经济大衰败苏联在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公有制经济,政权建立之初受到国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敌人的破坏,直到20世纪20代后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才提上日程,用两个五年计划时间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国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7%以上,用了十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50~100走过的路程,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使苏联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并成为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大国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正当西方国家普遍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动荡不安的时候,苏联公有制经济显示出勃勃生机现在以西方学者提供的有关工业发展的两个代表指标予以说明(见表1和表2)表1 工业生产指数表2 诸大国在世界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上两组数据说明:苏联在1926年恢复战前水平的情况下,依靠公有制创造了经济奇迹,其效率远远高于市场自由经济的私有化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全面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华盛顿共识”,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产权改革,其实质是私有化,其方法是“休克疗法”,俄罗斯的激进改革者们出于对公有制的仇恨,不顾本国实际情况全面实行私有化,1992~1994年俄罗斯中央一级所属的1666家机器制造企业中有1389家被股份化,占83.4%,地方企业几乎全部私有化。

      俄罗斯产权改革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衰退,自1992年以后国民经济各个指标急剧恶化从生产能力来看,1992年下降幅度为11.5%,1993年下降幅度为14.9%,1994下降幅度达到43.9%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92年GDP比1991年下降14.5%,直到21世纪开始下降仍未停止,2001年下降4.4%,2002年下降10.9%统计资料显示:1991~2003年俄罗斯GDP年均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俄罗斯推行私有化以来,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俄罗斯依靠西方产权理论推行私有化,不仅没有提高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导致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下降了50%,企业亏损面扩大几倍,各种效率指标下降了30%,并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和深刻的经济衰退1989年俄罗斯的GDP是中国的2倍多,而10年后仅为中国的1/3,俄罗斯由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于1998年下降为世界第16位而且私有化还使俄罗斯变成了腐败泛滥的强盗掠夺国家,贫富悬殊,黑恶势力横行,政局动荡三)中国产权改革的效率分析中国在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提倡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改革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国有经济改革缓慢,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还有“吃大锅饭”、体制僵化、干群矛盾等问题又一时难以解决,因此,国有经济成为备受关注的改革对象为了彻底解决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将西方产权理论引入国有经济改革之中,试图通过产权理论,一劳永逸地解决国有经济问题按照科斯定理,产权理论的核心是产权清晰,如何做到产权清晰,私有化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改革首先就需要按照科斯明晰产权的要求将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实行国企改制或国退民进的方针,使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其主要理由是:国有经济名为全民所有,实为无人所有,产权主体缺位,产权模糊,必然造成国有经济低效率,进而否定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这恰好与科斯定理相吻合,但是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撇开西方产权理论的政治目的,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1.从宏观效率来看,公有制经济比私有制经济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衡量一种制度的优劣,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就经济制度而言,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公有制经济制度确立以后,虽然受到大跃进和10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提高,就综合国力而言,1949年我国在世界排名第20位,1980年排名第13位,2000年排名第6位。

      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国内生产总值1952~1978年年均增长6.5%,而美国为3.4%,西班牙为3.4%,加拿大为4.6%(丁冰,2005)1953~1979年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为11%,美国为4%,法国为5%,英国为3%,德国为5.7%(杨斌,1999),改革开放头20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9.5%以上,比发达国家高7.3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4.8个百分点(丁冰,2005),可见,公有制经济体制比私有制经济效率高,西方产权理论的效率说在宏观上验证失败2.从微观效率看,国有企业的贡献高于私营企业西方产权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私有制能够给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使企业主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从而使经济发展具有最充分的活力,也就是效率最高其依据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与财产利益的结合是紧密的,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直接收入相结合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先从第一个依据看,当代的私有制已经不是小私有制了,而是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私人资本社会的泛私有制,因此从财产关系上说明私有制最具活力已经不能成立;至于第二个依据,私有制能够做到公有制也能做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为我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我国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1952年为25.4%,1957年为34.7%,1965年为29.8%,1975年为22.7%,全员劳动生产率在1952~1975年年均增长3.9%(丁冰,2005)。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为稳定改革大局,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为改革作出巨大贡献,现以几个主要指标予以说明(见表3)表3 2003年工业企业贡献率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远远高于私营企业再从个案来看,据厦门统计部门统计,2002年厦门市国有与集体企业产值仅占该市GDP的16%,税收贡献都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6%;目前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1/3,私营经济为2/3,但是在税收中却是私营经济只占1/3,国有经济占2/3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曾经出现亏损面扩大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大量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以及由于税负加重而造成的,绝非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再从股份制改造的情况来分析,股份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可谓产权清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效益下滑的现象,据统计,1995年300家上市公司中有60%的效益比上一年下降,有21.6%的上市公司赢利水平下降50%以上,1997年719家上市公司亏损面比1995年上升了141%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地方经过挑选的优秀企业,具有较长期的优良经营业绩,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而这些企业的效益都大幅度下滑,比如,安徽马钢获1994年上市百强排行第三,1994年赢利7亿元,1995年下降到4000万元;川长钢的税后利润1995年比1994年下降85%。

      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名列前茅的绩优上市公司,如春兰、长虹以前曾以善于经营和业绩出色而闻名全国,1998年出现大幅度业绩滑坡,营业收入和税后利润比上一年分别下降14%和32%,深发展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每股收益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可见,股份制改造并不是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只有实行股份制,企业的效率马上就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马上就可以上去,而实际结果与人们的期望是相反的事实无情地使“私人企业的效率比公有制企业效率高”的神话破灭三 私有化=低成本?假设的逻辑悖论西方产权理论认为:公有产权交易成本高,私有产权交易成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