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新村概况及历史.docx
13页建新村概况及历史 建新村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阜宁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第一节 建新村所在市、镇概况一 绥芬河市概况(一)市域基本情况绥芬河市是黑龙江省对俄边贸的一个县级市(省直属计划单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3109′13″、北纬4423′23″,东面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国境线长27.5公里,南、西、北三面与东宁县毗邻,总面积460平方公里距牡丹江市铁路193公里,公路153公里;距哈尔滨市铁路540公里,公路460公里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市因此得名绥芬河市整体地貌是东、北高,西、南低,地处老爷岭东侧,有大小山峰140余座山地占总面积的85%,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最高海拔888.1米,最低海拔320米境内河流属绥芬河水系,流域面积423.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5.4%,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山蕨菜、黄花菜、黄芪、五味子、龙胆草、刺五加、芍药等绥芬河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因距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夏少酷暑年平均气温为2.9℃,最冷的月份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16.6℃;最热的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19.6℃。
年极端最低气温-37.5℃,年极端最高气温35.3℃年平均降水量为562.5毫米,降水多集中于6~8月;平均无霜期为125天,年均10℃以上有效积温2123℃二)历史沿革“百年口岸”绥芬河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绥芬河地区隶属渤海国率滨府华州明代隶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率滨江卫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绥芬河地区成为边境地区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绥芬河地区一部分划为铁路附属地,由中东铁路执掌大权;另一部分隶属绥芬厅1913年,设东宁县治后,隶属东宁县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1926年设绥芬河市1933年绥芬河地区沦陷后,现市辖区先后划归伪满特别区第三区、东宁县、绥阳县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仍隶属绥阳县1948年随绥阳县并入东宁县为乡镇建制1968年绥芬河设区(县级),由牡丹江地区管辖1973年撤区设公社建制,归属东宁县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绥芬河为县级市,1985年绥芬河为省辖市(由牡丹江市代管)绥芬河市的建制几经改变1984年,绥芬河市撤销公社建制改为乡建制,全市分为建设、绥北、北寒3个乡,15个行政村1989年初,绥芬河市仍承袭1984年的市、乡两级建制,全市分为建设、绥北、北寒3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5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
1991年11月1日,市委、市政府调整乡级行政区域,撤销建设、绥北、北寒3乡,成立郊区人民政府,将原来所辖区域及农业部门划归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管辖城区范围1996年1月,郊区属地改为阜宁镇和绥芬河镇,原街道办事处与绥芬河镇合署办公,对外挂绥芬河镇的牌子2001年阜宁镇村级区划进行调整并重新命名,红花岭村与永胜村合并为永胜村,大岭下村与建新村合并为建新村,双胜村与朝阳村合并为朝阳村2002年3月,居民委员会改称社区,经调整,全市共有10个社区到目前,绥芬河市的建制仍保持市、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11个行政村的体制三)社会经济发展绥芬河是省辖计划单列市,也是我国重要的享有多项优惠政策的沿边开放城市198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绥芬河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绥芬河为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1999年,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批准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2001年,国家三部委批准绥芬河为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复出口指定口岸,享有沿边开放、边境贸易等多项优惠政策互市贸易区—贸易综合体—自由贸易区”(中俄跨国经济区)是绥芬河市制定的对俄罗斯开放“三步走”战略1997年5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确认,2002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签署建设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以下简称“绥—波贸易综合体”)协议,2004年3月上海世茂集团与俄罗斯滨海公司达成合作开发“绥—波贸易综合体”框架协议,2004年8月“绥—波贸易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
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公路口岸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边境线,中方1.53平方公里,俄方3平方公里,总面积4.53平方公里绥—波贸易综合体”的功能定位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投资合作为主导,集贸易、旅游、商务、会展、金融、物流、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俄跨国经济区到2009年,绥芬河市对外贸易额近60亿美元,占整个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的75%和全国的约7%,全国对俄木材贸易的40%通过绥芬河进行,绥芬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贸易集散地,被誉为“木业之都”2009年,绥芬河经济发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俄罗斯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很大据绥芬河市统计局于2010年3月11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69.07亿元,人均GDP达10846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国家公布的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5879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不含基金),同比下降40.6%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8%旅游进出境总人数达39.9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3%;旅游外汇收入703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3.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49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5.4%,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06元,比上年增长15.1%绥芬河市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示范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木业之都”、“中国商贸名城”、“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全省平安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强县(市)”等数十项殊荣四)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国函批准设立的,是由国家批准并实行特殊保税政策的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第六个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东起绥芬河市沿河路西端转盘道,南至301国道,西至自来水公司加压泵房,北至滨绥铁路,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由海关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监管原则,实行全区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除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等功能外,还有集聚企业和政策示范功能,可为周边及腹地加工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其产业功能定位于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进出口加工业,将建成东北地区国际贸易中心,成为黑龙江省出海口和东北亚区域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形成区内外配套完整的加工制造链和产业体系到2009年年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主要工程基本完成,已具备企业入区条件,《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2010年7月,保税区封关验收正式投入运营二 阜宁镇概况(一)辖区基本情况阜宁镇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下辖建东、建西、建华、建新、朝阳、南寒、北寒、宽沟和永胜等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0.55万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高度500米左右,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东邻俄罗斯滨海边区,有1条铁路、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边境线长26公里,距俄罗斯对应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26公里,距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230公里,是中国哈尔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日本新潟的国际大通道上的要塞,是连接欧亚经贸大通道上的桥头堡1995年4月,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截至2009年,阜宁镇拥有耕地2.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8235亩,蔬菜种植面积9000亩。
阜宁镇各村以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中俄边贸为导向,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玉米、大豆和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和生猪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21家,规模企业4家各村通电、通水泥路、通客运班车均达到100%,安全饮水率达到9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家庭拥有彩电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8部/百户,移动达到99部/百户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6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5%二)历史沿革阜宁镇是绥芬河市下辖的两个乡镇中的一个镇1910年,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成立以垦荒戍边为宗旨的富宁屯垦公司,“阜宁”一词就是由此逐步演变而成1924年军阀张宗昌在阜宁镇成立商会,解除“烟赌禁令”,引来种植罂粟、经营鸦片的各色人员,边民频繁往来于边境进行贸易,英、美、法等国各类人员纷至沓来,在这里建立机构,有了当时的“旗镇”、“国境商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阜宁镇依托国家一类口岸绥芬河市,坚持“以贸兴业、富民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最快的乡镇之一,相继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殊荣党的十七大以来,阜宁镇坚持以“贸易立镇、工业强镇、三产富民”总体工作思路为主线,不断加快作为中国边境地区的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发展步伐,加快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广泛参与边境地区经济合作,镇域经济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实现1.238亿元,人均纯收入实现8500元第二节 建新村概况一 自然条件(一)村庄四至建新村地处绥芬河市区西南24公里处,隶属绥芬河市阜宁镇管辖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东起中国与俄罗斯边境,距离中俄边境线最近处仅10公里,西至阜宁镇北寒村,南接东宁县南天门乡马架子村,北到阜宁镇建东村和建西村,有耕地面积7476亩、林地面积12000亩、草原面积260亩建新村由建新和大岭下两个自然屯组成,两村屯都处在绥芬河外环道上,大岭下在建新以西,公路距离2公里图1-1 建新村地理位置895801图1-1 建新村地理位置[1](二)气候特点建新村地处北纬4419′,东经13106′;海拔431米,属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无奇冷、夏季凉爽、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年平均气温2.9℃左右,年总日照时数24132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总降水量555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02毫米,空气相对湿度68%,无霜期125天左右四季气温变化大:冬季(11月至翌年2月),11月平均气温-5.5℃,12月平均气温-11.5℃,1月是冬季的代表月份,气温最低-33.4℃,月平均气温在-16.6℃以下。
春季(3~5月),入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迅速增强,气温回升很快,3月平均气温-4.8℃,4月是春季的代表月份,月平均气温在4.9℃夏季(6~8月),7月是夏季的代表月份,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9.6℃,而6月平均气温在15.9℃;8月平均气温18.8℃秋季(9~10月),从9月开始,气温迅速下降,9月平均气温12.3℃;10月平均气温4.5℃秋季气温分布与春季十分相似2009年气候特点:全年气温略高,年平均气温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