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pdf
15页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2012-2-28 16:44:34 作者:佚名浏览: 6810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 wù ):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 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 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 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 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 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 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 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 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
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 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 更应该雄健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 不仅有卓越的才干, 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
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 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 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ì):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 为重,重视贵:以 ,, 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 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 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 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 但凡有所成就的 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 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 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 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 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 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 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
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 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 做老师了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 勤学好问, 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 辱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 “识”( zhì)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 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 kuǐ):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
镂( l ?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 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 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 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 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注释】约取:吸取精要薄发: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译文】读书要广博,吸取应精要,学问积累要深厚,发表要尽可能少 4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纸上:指书籍绝知:彻底弄懂 【译文】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浅薄的,若要真正了解掌握,必须 亲自去实践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明·董其昌《画旨》 【注释】卷: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竹简上,卷起来收藏,故称书的数量为“篇”或 “卷” 【译文】作画一方面要多读书,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42、重积德,则无不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克:战胜,攻取 【译文】只要重视积德积善,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43、德不孤,必有邻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孤:单独,孤单 【译文】有德之人不会孤单, 必有“民生相应, 同气相求”之人与之为伴, 即“得 道多助”。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志:记住,记忆据:依据,根据游:游学,修习艺:全面修养 一说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牢记做人的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依据仁义德行要求;修习多种技 艺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道:道义、人道引申为德政、仁政 【译文】施行仁政、坚持道义者,必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反之, 则一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守望:防守与伺望,指防盗防灾持:扶持,扶助 【译文】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间就会和睦 相处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圣心:指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备:具有、具备译文】积善成德,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道德境界 48、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富:财富润:滋润、润泽 【译文】财富可以美饰房屋,美德却能润泽身心 49、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出处】汉·陆贾《新语·怀虑》 【注释】殃:祸害。
【译文】多行仁德之家庭,必定没有灾害祸患 50、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处】汉·王充《论衡》 【注释】怀远:胸怀远大 【译文】品德不高尚,难以做到胸襟开阔;知识浅薄,难有远见卓识 5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处】晋·傅玄《正心篇》 【注释】尚:崇尚莫: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 【译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为才能端正 52、惟贤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