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三篇 大学生个人学风建设.doc
18页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三篇 大学生个人学风建设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1 一、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 (一)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 大学的学习生活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多的追求社团活动,过于急切的追求社会经验的积累,忘记了做为学生的最本职的责任,缺失了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作为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学好文化知识是第一位的,只有打好了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余热 (二)功利性突出 目前高校的学生出现过早的社会化现象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是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物质利益的获取上,丢失的一名大学生本应具备的富有激情且单纯的生活状态好好学习的目标是获得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的目标是获取各种荣誉,缺少了有志青年那种心怀祖国的胸怀大志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校的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些大学生每天只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做一些跟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目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制定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但是这些目标过于狭隘他们的目标仅限于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拿到奖学金其次,学习态度不端正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在大学中,很多学生经常是踩着铃声进教室,或是迟到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看小说、睡觉是很常见的事情最后,学习意志力缺乏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但是同时也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需要人摒弃一切私心杂念,长时间的专注于学习与研究因此,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高校的许多大学生,早已丧失了这种精神,沉溺于各种外界诱惑,对于学习毫无乐趣可言 (二)外在原因 首先,高校教师从教理念的改变高校中有些教师过于关注个人个人利益,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个人的副业上,对于教学存在应付的心理,缺乏敬业精神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就是念课本,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其次,学校管理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管理秉持着 不出事,能毕业 的管理理念对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大学期间应有的学习技能很少关心。
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甚至缺少惩处措施目前高校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思想教育包括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大学,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高校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师德观念,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应注重平时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生活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高校老师要勤于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和归寝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出勤、考试的管理。
对于上课经常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建设,其代表着整个高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学风亦即学习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中注重人文气息,如加强图书管的建设,在学校建筑物的建设中注重体现校园文化品牌此外,还要注重文化活动的举办高校应是文化气息浓厚的殿堂,其文化应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高校应多多举办讲座,文艺节目,设立各种社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2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围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下发了意见性文件,进一步阐述了学风的价值与意义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1]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课堂是主渠道,但从当前情况看,大学生课堂参与率低、流于形式,参与科研活动时经常会发生不端行为,对学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效 一、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 1、调研设计 本文以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线上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受访者填写结束后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获得了720份有效问卷,其中2022级394份、2022级326份为了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本次问卷从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行为等方面入手展开调查 2、结果 (1)、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现状分析 从认知参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晰,最为缺乏的就是批判与质疑的精神围绕问卷填写情况,对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情况进行梳理: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据调查了解到,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分别仅有20.05%、21.78%的学生会总是或经常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56.35%、56.13%的学生会偶尔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23.61%、22.08%的学生会较少或从未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没有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应该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而在 您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 问题上,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分别有15.48%、15.03%完全能独立完成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81.98%、82.83%基本能或有时能完成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可以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较好完成科任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科任老师引导下才能认识自身学习目标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升入高校之前,同学们都有着同样的目标,即提升高考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学府但迈进大学校园之后,他们瞬间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没有考虑自己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他人的指挥下学习,只需要按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学习即可,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高校宽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2] 第二,缺少对知识的质疑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分别仅有10.66%、13.49%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3.65%、33.74%的学生偶尔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5.69%、52.76%的学生表示自己一般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表示质疑,不会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对新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质疑与批判能力经过深度沟通了解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促成的:一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质疑是建立理解的基础之上,大学生虽然视野广阔、知识面宽,但他们的学习深度却严重不足,不具备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
二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历经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完善,能力与水平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2)、大学生课堂思维参与现状分析 对该校大学生的课堂思维参与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多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围绕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发现这一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对课中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掌握经调查获悉,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分别有61.42%、61.3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不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仅有38.58%和38.6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从整体情况看,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不能及时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为此,专门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学内容过难升入高校之后,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和每门科目的学时都比较多,但课时数却严重不足,教学节奏快而且环环相扣,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这样的教学节奏,每节课中都会有一部分知识点难以消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层另一方面,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高校课程内容繁多,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有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差,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如同囫囵吞枣,使得大学生学业基础越来越薄弱,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课后缺乏主动与老师请教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在 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而其他人都懂了,您会? 问题上,分别有20.81%、26.07%的大学生会选择课后再跟老师请教,49.49%、64.11%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跟同学讨论,但也有15.48%、26.07%的大学生会停止听课,自己冥思苦想同时,在 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否会主动与老师探讨? 问题上,仅有10.16%、11.35%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主动与探讨问题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问题经过沟通发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习功利化,有些觉得实用价值较低,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3]二是学生比较懒惰和害羞,导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然后,有些教师教学节奏快,上课如同赶场子,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也有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成为 独角戏 (3)、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现状分析 分析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淡薄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主动性缺乏。
在 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您是否会立即思考并作答? 的问题上,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分别有45.70%、35.28%的大学生选择 总是或经常 的选项,58.90%、43.78%的大学生选择 偶尔 的选项,由此可见,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同学有较好学习主动性,但是整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通过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首先,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其次,学生的科目基础知识不扎实,另外,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松懈被动 第二,课堂听课专注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2022级和2022级学生中,分别有40.10%、44.17%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45.69%、39.88%的大学生偶尔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14.21%、15.95%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在 您在课堂上是否会经常打瞌睡、走神? 问题上,有50%以上的学生时偶尔在课堂打瞌睡、走神。












